当前位置: 主页 > 南京 > 成长话题 > 成长话题 >
中小学“配督学”应去行政化
时间:2013-09-25 13:51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
据教育部通知,截至今年底,我国30多万所中小学均将配置“挂牌”责任督学。此消息一出,质疑声不断。其实,配责任督学,这一经验来源于英国,其出发点甚好,也是教育改革的一次“跨步”。我们应该支持此举,只是需要谨慎的期待。

据教育部通知,截至今年底,我国30多万所中小学均将配置“挂牌”责任督学。此消息一出,质疑声不断。其实,配责任督学,这一经验来源于英国,其出发点甚好,也是教育改革的一次“跨步”。我们应该支持此举,只是需要谨慎的期待。

缘何需谨慎?常言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毕竟,国情的不同,很多事情是不能简单复制的。
首先一个问题便是,督学如何出任?教育部的《办法》中明确规定,责任督学由教育督导部门聘任,颁发督学证。这意味着,督学其实是任命制。任命制的弊端,早已显现出来。可以预料的是,既然是任命制,一些领导自然会把督导部门当成二级部门,又加上督学的工作性质会对自己的工作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那所谓的督学,很可能是一些领导的亲信。
 
 
此外,《办法》还规定,责任督学主要从在职和退休的校长、教师、教研人员和行政人员中遴选,专兼结合。这虽然说是“专兼结合”,但主要还是“兼职”性质。这样的模式,并不是专业化的操作模式,这样的队伍能否做好督导工作,的确是存疑的。
最后,仍有一个问题无法忽视,那就是教育行政化一直饱受质疑,而任命制的督学,显然是教育行政化的又一注脚。因而,“配责任督学”机制要想行得更远,先要去行政化,改为聘任制,然后要走专业化路线,如此,才能确保督学的“独立性”。
教育改革是我们国人共同期待的,希望相关部门的这一改革不仅仅滞留于形式。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

分享到: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

匿名评论?也可先注册登录,或选择快捷登录: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