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南京 > 成长话题 > 成长烦恼 >
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烧钱教育真的好吗?
时间:2017-07-27 17:48来源:互联网 作者:Lenka 点击:
一边是孩子们贪玩的想法,一边是家长望子成龙的意愿,一些游学机构正是抓住了这两种心态的偏差。 又是一年一度的暑期到来,家里的熊孩子该怎么安置呢? 这两天,有一篇题为《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的文章在家长的朋友圈里疯转,讲的是月薪三

一边是孩子们“贪玩”的想法,一边是家长“望子成龙”的意愿,一些游学机构正是抓住了这两种心态的偏差。

!@#¥

 
又是一年一度的暑期到来,家里的熊孩子该怎么安置呢?
这两天,有一篇题为《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的文章在家长的朋友圈里疯转,讲的是月薪三万的企业高管妈妈,才勉强能负担孩子的暑期花费。其中最大的支出,就是去美国游学,也由此引发了很多不一样的声音。
这位高管妈妈的支出账单如下:
女儿去一趟美国游学,10天20000元;
女儿平时在家需要请阿姨照顾,5000元;
7月份钢琴考级,每周要上两节钢琴课,200元一节,一共2000元;
游泳班2000元;
英语、奥数、作文3科培训班6000元。
随着“走出去”门槛的降低,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校意识到树立孩子国际视野,培养国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因此,“带着学习之名,游走异国风情”的暑期游学项目也日渐火爆。
目前,国内游学市场的主力军是“00后”甚至“05后”的青少年,他们的父母大多是40岁上下的青壮年人群,接受过“应试教育”洗礼,相比老一辈人群,他们更乐于创造条件让孩子脱离刻板的教育模式,渴望让孩子接受新式教育,从小养成国际化的思维方式。
根据英孚教育提供的一份全国性调查问卷数据显示,在中小学生中,18.2%的被访者表示曾参加过海外游学,北京、上海、广州名列前茅,分别占12%、7.6%、5.4%。其中,47.2%的人在16岁~24岁第一次出国,而不满16岁就有此经历的孩子占26.9%。
有留学机构人士算了一笔账:仅按人均消费3万元来计算,中国赴海外游学的市场总规模大约能达到上百亿元。而根据《2016年国际游学发展报告》的预测,这一领域在10年后将形成万亿级市场。在暴利的驱动下,游学产业链早已延伸至学校、旅行社、留学中介等。
北京中凯国际旅游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陈世涛透露:“市场上最常见的14天美国游学团,价格在3.5万元左右,其利润基本有6000到8000元。之前没有价格战的时候,这样的产品会卖到4万到4.5万元之间,毛利最高能到40%。”
截图来源:新东方2017暑期游学项目
目前,美国、英国、澳洲、新加坡、欧洲都是游学的热点地区,并且发展出各自的特色,满足中国人“名校情结”的美国高校游也大受欢迎,而文化、艺术之旅则成为欧洲游学的项目特色。
中企哥上网查询了全国各大游学机构、旅行社的暑期游学夏令营项目,发现各种线路让人眼花缭乱。据了解,今年新东方暑期的欧美线路早已经爆满,现在只能提前预约寒假的项目。
重游轻学问题突出
“游学,最大的目的应该建立在同龄学子的交流之上,让学生走出去,感受一下各国的文化氛围,与同龄人同吃同住同交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游学目的。”这是大多数家长的心声,然而很多参加过游学的学生和家长,都用“坑”这个字来作为概括。
一边是孩子们“贪玩”的想法,一边是家长“望子成龙”的意愿,一些游学机构正是抓住了这两种心态的偏差。
最终结果是,孩子们蜻蜓点水式的经历普遍让家长们对半个月左右人均花费了三五万元的游学失望不已,对游学的投诉也逐渐增多,“大学游变成校园游”、“英语得不到提高”、“游学变购物”等质疑声不绝于耳。
某国际学校咨询第三方平台运营人李夏就总结了可能存在的游学“陷阱”——
参观上课“坑”:参观名校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校园游览,这种活动在不少学校官网上就可以免费预订,有志愿者来讲解。斯坦福大学官网的校园游览介绍中有具体说明参观的时间、地点,参观内容等,且已注明是免费。还有一种是在学校里上几天课。不少国外大学的很多公共资源是可以租借的,有些教育机构租下这些大学的公共空间,然后请外国人上一些非本高校的正规课程。
语言“坑”:国外游学很重要的目的是锻炼孩子的语言能力。但家长可能忽略一点,孩子在国内英语不是特别好的话,去国外交流会遇到很大障碍。李夏提醒,美国有一些家庭专做中国学生生意,自家的小楼住几十个中国学生,一屋子中国人很难有与外国人交流的机会。
实习、志愿者“坑”:申请美国大学很重视学生的“志愿服务”经历。于是很多机构打着“志愿者”的名头,组织学生去海外志愿服务,这些内容听着吸引人,其实又是一种坑人的方式。不仅需要自己花钱,志愿服务的内容也仅占很小一部分,其他更多的时间都是在玩。
游学市场的监管和引导处于半真空状态
尽管很多家长对游学的高昂费用和路程设计表示质疑,但游学机构表示最重要的还是“让孩子高兴。”
“只要孩子高兴了,家长怎么样都好说。”重庆某旅行社负责游学业务的经理坦言,项目活动内容设计上关键要看能不能“讨好”孩子。领队老师们都知道,不管孩子在国外学到多少知识,但一定要让他们高兴。只要高兴了,即使是“游多学少”,买了一推纪念品,家长们也不会找麻烦。
北京某中学的班主任徐老师告诉中企哥,想靠十几天时间就深入了解外国文化显然是不现实的。再加上现在很多游学项目都是旅行社组织的,在课程设计和增长见识方面就会更欠缺,显得“虚火旺盛”。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则称,当前因监管不力及家长与学生在选择游学项目时缺乏理性,从而导致“游而不学”或“游多学少”乱象,严重影响了游学市场的规范发展。
2012年4月,教育部等四部委曾联合下发通知,其中规定,不得以营利目的组织出国夏(冬)令营等有关活动,并规定主办单位应是中小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所属的对外教育交流机构或者共青团、少先队与妇联组织,可以委托国家旅游局许可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的旅行社承办。
不过至今,这一行业仍未能得到有效的管理。在教育功利化的背景下,以参观名校、语言培训为噱头的游学夏令营仍备受市场追捧。尽管产品乏善可陈,但回报极高,一些名不副实的线路甚至是100%的盈利。
与此同时,劣币驱逐良币,那些真正具有价值和意义的夏令营项目却被“吃吃喝喝玩玩”的游学营打败,面临招不到生的窘境。
为了规范游学旅行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引导和推动游学旅行健康发展,国家旅游局今年初发布《研学旅行服务规范》行业标准,已于2017 年 5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
不过公益法律文化学者沃兴伟直言,从目前游学市场分割来看,除了教育机构和旅行社占据大部分市场之外,还有不少民间自发行为,组织方更是良莠不齐,且存在很大安全隐患,游学内容的监管和引导也几乎处于半真空状态。
业内人士指出,对游学行业和市场的监管,目前主要是工商和旅游部门负责,教育部门话语权还比较弱。尽管已经有一些文件出台,但真正实现对游学市场教育内容的监管尚有“一定距离”。
但是,在游学引导上,也有一些国际上的成熟做法可以借鉴。比如美国游学夏令营中,领队老师须参加相关资质培训并持证上岗。而日本则要求主办单位必须在游学前做好活动规划,阐明活动目的和预期教育成效,务必在出行前做好学生安全教育。
在调查过程中,中企哥也发现,普遍教育界人士都表示,家长和学生端正对游学的认识很重要,游学不能赶时髦,一定根据实际需要量力而行。
 
相关阅读: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

分享到: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

匿名评论?也可先注册登录,或选择快捷登录: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