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南京 > 成长话题 > 成长烦恼 >
妈妈经验分享:孩子的胃口都是“吊”出来的
时间:2014-05-15 18:01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
孩子其实是天生的“养生大师”,他们很清楚自己身体需要什么。为孩子保留一份最宝贵的食欲,比硬塞他们多吃一口饭更重要。
孩子不爱吃饭,这是大部分家庭都存在的烦恼。许多妈妈经常为了让孩子能多吃上一口饭甚至到处追着,喊着。可是这样做的结果并不理想,反而会让孩子越来越不愿意吃饭,今天爱贝亲子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了让孩子自己爱上吃饭的秘密。
 
下面的这篇文章是一位妈妈分享的经验,期中指明了孩子不愿意吃饭的原因及家长该如何应对,希望对各位宝爸宝妈有所帮助。
 
吃饭从不追,喝奶从不逼,是“吊”出孩子好胃口的“秘诀”
 
两年前的正月初二,我小心翼翼地抱着刚出生几天的女儿,走出医院,把这个小小的生命带回了家。整整两年过去了,她已经从一个只知道吃奶、甜睡和大哭的小宝宝,渐渐变成一个能吃各种好吃的东西,会说各种好玩的话,会做出各种让你想不到的事的大小孩。而我自己,也从当初那个手忙脚乱、心里没底的新妈妈,渐渐摸索出一些养育孩子的小方法。
 
回顾两年来自己的变化,我忍不住想感谢我的女儿,是她带我进入一个崭新的世界,是她给了我源源不断的动力学习育儿知识,更是她让我惊喜地看到人的成长其实是一个多么自然而又奇妙的旅程。
 
孩子知道自己的身体需要什么
 
曾有一位资深儿科医生对我感慨,比起每顿饭能往孩子嘴里塞进多少食物而言,为孩子保留一份最宝贵的食欲,其实更为重要。当我困惑地问他,究竟每顿饭该给孩子吃多少米饭、多少蔬菜、多少肉最合适时,他很轻松地笑笑说:“其实孩子自己最知道他们的身体需要什么,妈妈们的任务就是给孩子提供尽可能多种的食物选择,剩下的就让孩子自己作主好了。”
 
其实每个孩子都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平衡智慧”。就像一位擅长治疗脾胃病的中医曾说:“很多孩子其实都比大人更聪明。如果孩子感觉吃饱了,你想再让他多吃一口都很难。但许多成人却逐渐
 
失去了这种智慧,在美食或应酬前常吃下超过自己需要的食物。”我最常听到的医生忠告:“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与寒”
 
妈妈经验分享:孩子的胃口都是“吊”出来的
 
作为一名医疗线记者,平日里我总会有机会接触到一些儿科医生,也会不时地向他们询问一些自己或身边妈妈在育儿方面遇到的困惑。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无论中医还是西医,他们最经常给我的忠告竟是非常一致的一句话:“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与寒。”
 
这虽然是一句流传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老话,但对今天多数只能生一个孩子的父母而言,要真正做到还是有些不易的。
 
在一些儿科诊室里,经常能看到因为过度肥胖而提前发育的自卑孩子,或是因饮食无度而搞坏脾胃,没有食欲的孩子。还有在每年的冬天医院的急诊科那些发着高烧的孩子里面,大多数不是因为着凉,而是因为衣服穿得太多,捂出一身汗而致。在这些无辜的孩子身旁,往往都有一群疲惫不堪的家长,然而他们却不一定知道,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多半都是他们爱孩子的方式出了问题。
 
因为医生们的忠告和小患者们带来的警示,在女儿出生后,我便常常提醒“母爱爆棚”的自己,不仅要做一个爱孩子的妈妈,还要学习做一个懂得如何去爱孩子的妈妈。
 
我最欣赏的“喂饭观”:为孩子保留最宝贵的食欲
 
小朋友的生活看起来很简单,就是吃喝拉撒睡和玩。不过,照顾小朋友,特别是3岁以下的小朋友,可绝对是件需要体力和智慧的活。在和身边的妈妈聊天时,我发现最经常听到的抱怨就是自己的孩子不肯好好吃饭或喝奶,比如,“喂他吃饭就像打仗一样”、“只肯喝粥、不肯吃米饭”、“稍微粗一点的菜就吐出来”、“不肯喝奶,只能一勺一勺喂”。不过,和妈妈们描述的孩子的这些“罪状”相比,更让我感到揪心的常常是妈妈们的焦虑和担忧。
 
不止一位妈妈曾向我表示,自己几乎要为孩子的吃饭问题“抓狂”,“我总是希望他多吃一点,但他就是不乖,老跟我作对”,“孩子一不肯吃饭,我就会很生气,忍不住要骂他”。妈妈们的心情固然可以理解,但也许,我们也需要想一想,孩子又究竟为什么会这样呢?
 
 
推荐阅读:

妈妈如何才能让宝宝好好吃饭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

分享到: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

匿名评论?也可先注册登录,或选择快捷登录: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