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北京 > 升学择校 > 幼儿园择校 >
入园季 如何缓解宝宝入园焦虑?
时间:2017-08-30 14:06来源:互联网 作者:Tina 点击:
宝宝们要入园了!孩子入园最重要的准备就是缓解家长和孩子的心理压力,如果父母没做好准备心理准备,就会损害家庭和睦和孩子的心理健康,甚至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排斥上幼儿园

新学期来临,又是宝宝们的入园季,宝宝们要入园了!孩子入园最重要的准备就是缓解家长和孩子的心理压力,爸爸妈妈,你们做为宝宝的父母,宝宝要入园了,你们提前做好心准备了吗?

 

3岁开始,宝宝开始翻开了他认生的新一个篇章,从家庭生活走向了集体生活,从今以后,他要开始和社会打交道了,这时许多宝宝会不约而同地出现一系列入园焦虑现象。主要包括这三种类型。

 
焦虑的类型
 
厌倦性分离焦虑
 
宝宝刚刚进入幼儿园没有表现出相关焦虑现象,而是进入幼儿园一段时间后才开始产生厌倦感,逐渐表现为烦躁、打闹、哭闹等。
 
恐惧性分离焦虑
 
由于宝宝的生活环境、人际交往等发生了变换,新环境、新的人物给宝宝造成了一种恐惧感,因而就会产生相应的焦虑。一般表现为哭闹、忧伤、紧张不安等。甚至,一些焦虑情绪严重的宝宝还会不吃饭、沉默不语,或者产生一定的自闭行为。

传染性分离焦虑
 
顾名思义,这是指宝宝在容易受到其他幼儿的焦虑情绪传染导致的焦虑现象。由于这个阶段的宝宝还不能正确识别、判断他人的情感,因此很容易受外界影响干扰,例如打针的时候,本来心情还OK,哄好了的宝宝,因为看到好几个宝宝哭得犀利,自己也跟着猛哭个不停。
 
入园季 如何缓解宝宝入园焦虑?
 
面对宝宝焦虑,家长如何应对?
 
家长不能表现出焦虑情绪
 
入园焦虑症是双向的,宝宝和家长都会共同感到焦虑,有时候往往不是孩子离不开家长,而是家长离不开孩子,毕竟倾注了3年心血的宝宝如今就要开始暂时离你而去,家庭生活瞬间发生重大变化。家长们十分担心宝宝在幼儿园里面会不会受人欺负、会不会照顾好自己。而家长们如果不在宝宝面前控制自己的这种情绪,很容易传导到宝宝身上。宝宝本身非常敏感,很容易从大人的每一次关于幼儿园的语气、眼神中体会到自己入园遇到的种种风险,从而大大加剧其焦虑情绪。
 
家长应该用乐观的口吻和宝宝谈论有关幼儿园的一切,例如 “我们的孩子长大了,终于可以去幼儿园了!”,“幼儿园有很多好玩的游戏”。
 
鼓励宝宝提前结识同学
 
在宝宝入园前和入园后多结交同学是解决入园焦虑的一个有效途径。妈妈可以请即将入园的小同学一起到家里做客,或者去串门。还可以寻找宝宝同年龄同时入园的小宝宝,引导和他们交朋友,上学的时候手拉着手一起上幼儿园。宝宝放学的时候,不着急马上回家,而是让宝宝和其他同学们玩一会再回家。这样不仅可以尽快让宝宝融入新环境、转移注意力、减少宝宝对完全陌生环境的恐惧,也能够培养宝宝人际交往能力。

认真接送宝宝
 
多数宝宝对幼儿园出现抵触情绪往往问题出在这个环节。例如家长送宝宝幼儿园时用“你和小朋友玩、妈妈去上厕所”等方式把宝宝骗到幼儿园,直接伤害了亲子间的信任。还有的家长在和宝宝告别时难舍难分,总是再抱一抱、亲一亲,希望多给宝宝一些安慰,反而让宝宝更不想离开家长。更有些家长没有及时接孩子,当宝宝看到其他小朋友一个接一个被接走了,心中的落寞孤单的感觉会更加强烈,下次想要再送幼儿园就更难了。
 
对于极为厌恶幼儿园的宝宝,家长可以采用“晚来早走”的方式,让宝宝觉得在幼儿园的时间相对不是那么长。
 
加强训练独立生活
 
如果家长平时疏于宝宝独立动手能力的训练,大包大揽,这样宝宝进入幼儿园不仅难以适应生活,同时也会在和其他自主能力强的同学比较中产生自卑的心理,从而发更加排斥幼儿园。(下期小编将另写一篇文章谈谈宝宝入园需要掌握的生活技能)
 
信任幼儿园
 
一些家长在宝宝上幼儿园后总会继续“潜伏”在某个角落观察宝宝的一举一动,担心宝宝有没有被欺负,这样做很容易干扰到幼儿园正常的教学秩序,如果让宝宝看到家长后,会更加心神不宁,不断搜寻家长的影子,难以在幼儿园安下心来。不利于幼儿园和宝宝之间安全信任感的建立。
 
宝宝回家后的心理辅导
 
回家之后如果宝宝不说幼儿园的话题,家长早期不要主动提起,可以带他做一些平时比较喜欢的事情,缓解早期孩子的上学压力。
 
当宝宝表示不想去幼儿园时,家长要站在宝宝的立场和角度表示理解,不要简单粗暴回绝:不可以,不行,也不要说:我也很想你。而是首先要对宝宝的感受表示理解和体谅,如:我明白你想妈妈,我知道,你想回家。先让宝宝好好倾诉他一整天的情绪。然后等到宝宝的情绪稳定下来,心情好转了,再慢慢地用“期盼”“好奇”的语气和他沟通,引导宝宝发现幼儿园的好玩的地方与新鲜的人和事以及快乐时刻等。
 
这个疏导过程不要操之过急,不要期望宝宝第一天过去了第二天就完全转变,思想辅导工作要天天做,还要看宝宝的心情来适度进行,如果TA不愿意谈,那么就不要强迫。整个心理适应过程从1个星期到2个月不定,因人而异,家长可要耐心,耐心,再耐心。
 
 
相关文章推荐: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

分享到: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

匿名评论?也可先注册登录,或选择快捷登录: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