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北京 > 升学择校 > 小学择校 >
农民工子女很难适应北京教育 要考试还得回老家
时间:2013-09-22 11:31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
开学刚刚第3周,已经有12个农民工子女来找白老师办理转学手续了。白老师在北京市朝阳区某公办小学任教,同时负责学生的学籍管理工作。

开学刚刚第3周,已经有12个农民工子女来找白老师办理转学手续了。白老师在北京市朝阳区某公办小学任教,同时负责学生的学籍管理工作。在这个农民工子女数量占90%的学校里,刚开学就流失十几个孩子的情况并不少见,但“12个孩子,11个回了老家,只有1个转到通州的小学,这和往年有很大不同。”有老师透露,流失学生去向的变化,反映出更深层的教育问题,农民工子女流失的原因已经发生了变化。

记者在调查采访中发现,父母工作的变动曾经是导致这些农民工子女辗转漂泊的首要原因。外来务工者工作的不稳定,使得他们的子女成为一批有着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随到随学、随学随走”。然而,随着农民工素质的不断提高,农民工家长对子女的教育问题越来越重视,许多家长已经意识到稳定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北京市大黄庄小学校长向记者介绍,“有的家长去了通州工作,我们学校劝他就近入学,他还是坚持送孩子来我们学校,即使远一点也不介意。”

在城市受教育成本太高也曾是不少农民工头疼的问题,但现在城市里公办小学的零收费政策免去了他们的经济顾虑。“在城市里比农村更省,一分钱不用花。”一位农民工家长对记者说,除了不收费,城市里的学校教育质量高、能见到“世面”,这都不是老家能比的。记者走访了两所接收农民工子女就读的公办小学发现,学校专门组织成立了农民工子女社团,经常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有的甚至走出国门,参加国际小学生活动;同时,这两所学校在各项教学评比中也位于区县前列。

既然农民工作为家长越来越重视教育问题,城市里的学校又能提供免费和优质的教育,为何仍不断有农民工子女流失?一位小学校长向记者道明了个中原委,“想正经上学,想用知识改变命运,就必须得走。”

记者采访发现,年级越高,流失的孩子越多。“小学1到3年级,基本不会有孩子走;3年级往后,走的越来越多。”该校长解释说,因为各地中高考政策不一,考试标准也不一样,北京的教育很难适合农民工子女,不但不能给这些外来的孩子带来优势,反而可能因为教学内容、进度和教育方式的差异使得他们无法适应地方的教育和考试。因此,回老家成为大部分农民工子女流失后的最终去向,对教育的重视、更长久的教育计划成为导致农民工子女从城市流失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

分享到: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

匿名评论?也可先注册登录,或选择快捷登录: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