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北京 > 成长话题 > 家庭教养 >
家庭教育的五大些误区不容忽视
时间:2014-04-25 19:00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时刻注意尊重孩子,努力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并留出时间让孩子体验大自然、锻炼身体等。只有掌握了劳逸结合,才能提升学习力,孩子才会学得轻松,学得精彩。
现如今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这块的重要性显而易见,爸妈们每天要花时间陪孩子完成家庭作业,包括检查作业和默写等。很多爸妈们还为孩子选择了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即便如此,家长还是有操不完的心,因为孩子的成绩还是像温度计的水银柱一样,上上下下起伏不定,这让家长忧心忡忡。其实在家庭教育上这些误区导致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会产生一些问题:
 
第一,家长对孩子能取得进步的信心不足。
由于孩子的学习长期处于中等状态,家长在尝试了很多办法后也都没取得预期的效果,长此以往令家长感到“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从而潜移默化地将自己的负面情绪带到和孩子的日常交流中。但是,家长要引起注意的是,这种行为和想法可能会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业前景信心不足。
如曾有个李同学,现在读初二,英语特别好,可以达到班级前三名;数学偏科,分数在65分左右徘徊,影响总体名次。这位孩子的妈妈特别着急,因为孩子之前的一次数学考试竟然已经不及格。成绩的落差造成孩子现在每次考数学前都有很大的压力,睡不着觉,妈妈则希望尽快可以让李同学在数学上有所突破,因为之前的方法都尝试过,但情况没有改善。
针对这个孩子的情况,首先建议孩子和家长,要相信数学不是特别难学,李同学要先克服对数学的畏惧心理,从作业开始,先做数学,后做自己喜欢的英语。有问题及时问陪读老师,不留疑难问题,提高学习效率。此外,老师还特别为她出了不少考试中的易错题,做到数学基础知识点“零”漏洞。短短2个月的时间,李同学的数学分数一跃到83分,学习的劲头也更足了。
 
家庭教育上这些误区
 
第二,家长用自己成人的思维模式及标准去衡量孩子。
现在的孩子的确见多识广,信息接触相当丰富,但他们毕竟是身心都未发育健全的未成年人,仍然需要大人的耐心引导,大部分家长只是简单地将结果或后果告知孩子,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缺乏耐心,并提出很高的标准,动不动说“我们读书的时候怎样怎样”,这样的教育最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结果也可想而知。
 
第三,有的家长认为题目做得越多越好,其实不然。
目前市面上的教辅书籍铺天盖地,为了提高孩子的成绩,家长跟风买来了大量参考书给孩子作为“家庭作业”。然而,学校的功课已经很多,再加上家长的题海战术,学生苦不堪言。另外,随着学生知识点的加深,家长在辅导功课时觉得力不从心,不能真正地帮助学生掌握学习中的难点,再加上平时其他的辅助教育也做得不太合理,这会使家长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地位有所动摇。所以,选择适合的量,进行针对性的辅导非常有必要。
 
第四,家长急功近利,没有长远目标。
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没有计划,学到哪里算哪里,发现有漏洞了就“眉毛胡子一把抓”,通常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家长心里的预期随着学生的成绩起起伏伏犹如坐过山车,长此以往,学生考试没把握,要么没自信,要么盲目自信。
 
第五,家长缺乏沟通和心理疏导。
家长和孩子的沟通要通畅、平等,不要动辄用“粗心、不努力、不专心”等空洞的字眼来形容自己的孩子。时间长了,家长和孩子容易对立。特别是有些毕业班学生的家长,恨不得孩子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学习,不应该有一丁点儿的放松,甚至是孩子填报志愿也往往由家长包办。
对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时刻注意尊重孩子,努力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并留出时间让孩子体验大自然、锻炼身体等。只有掌握了劳逸结合,才能提升学习力,孩子才会学得轻松,学得精彩。
 
总之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注意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给孩子自主权,信任孩子,欣赏孩子,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这样才有利于发挥孩子自身的长处,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从而达到生活和学习良性循环的效果。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

分享到: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

匿名评论?也可先注册登录,或选择快捷登录: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