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北京 > 成长话题 > 家庭教养 >
父母如何教会孩子与同伴合作
时间:2014-01-26 15:58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
爸爸妈妈应教育孩子在活动时对同伴有礼貌,用别人喜欢的名字招呼他们。要与同伴互相谦让,友好相处,分享玩具、图书;对大家都喜欢的玩具不争抢,可以让别人玩一会儿,自己玩一会儿,大家“轮流玩”。
人的属性之一就是社会性,所以父母们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定要教会孩子如何与他人合作。
 
欧洲著名的心理分析家A·阿德勒认为:假使一个儿童未曾学会合作之道,他必定会走向孤僻之途,并产生牢固的自卑情绪,严重影响他一生的发展。可见,孩子学会交往与合作是多么重要。
 
那么,孩子不会与同伴合作该怎么办呢?

首先,要提高孩子与同伴合作的意识,激发孩子与同伴合作的愿望。
 
爸爸、妈妈可利用星期日或节假日带孩子游戏,参观菜场、小吃店、商店等互相协调工作的地方。孩子一个人玩的时候,爸爸妈妈可问孩子:“你的汽车要加油吗?”“你的变形金刚会打仗吗?”激发孩子渴望与同伴合作的愿望,主动与同伴交往。
 
 
父母如何教会孩子与同伴合作
 
 
其次,要教会孩子与同伴友好合作的方式,学会为别人着想。
 
爸爸妈妈应教育孩子在活动时对同伴有礼貌,用别人喜欢的名字招呼他们。要与同伴互相谦让,友好相处,分享玩具、图书;对大家都喜欢的玩具不争抢,可以让别人玩一会儿,自己玩一会儿,大家“轮流玩”。这样,可以使孩子遇事想到别人,知道有了同伴,才能玩得更愉快。
 
再次,要积极鼓励孩子参加游戏活动。
 
游戏是培养孩子合作交往能力最有效的活动,在游戏中孩子可逐步摆脱“自我中心”。如让孩子跟邻居的同伴玩“娃娃家”的游戏,孩子可以做娃娃的爸爸、妈妈,在游戏中履行爸爸或妈妈的义务,洗衣、做饭、带娃娃。孩子从一个人玩发展与同伴共同游戏,也就发展了合作能力。
 
最后,要教会孩子解决合作中遇到的小纠纷。
 
孩子与同伴在活动中意见不统一时或玩得不愉快时,爸爸妈妈应及时引导孩子相互商量用什么方法可以使大家都玩得愉快,如猜拳、轮流等方法,协调关系,确定共同的目标,使活动顺利进行。
 
总之,常言道:孩子总不能跟爸爸妈妈一辈子。只有让孩子逐步适应外界环境,学会与同伴的交往合作,才能健康、活泼地成长。
 
相关阅读: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

分享到: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

匿名评论?也可先注册登录,或选择快捷登录: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