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北京 > 成长话题 > 成长话题 >
家长支招:怎样应对孩子“顺手牵羊”的坏习惯
时间:2014-05-29 18:07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
家长支招:怎样应对孩子顺手牵羊的坏习惯,最近妈妈发现,4岁乐乐常从幼儿园拿回不是自己的东西,有一次他兜里装了个橡皮泥,妈妈问他从哪拿的,他说是从家里拿的。问他是不是拿幼儿园的,他说不知道。
对于孩子喜欢偷拿别人东西这个坏习惯,相信一些家长是有所体会的。尤其是在幼儿园里面的孩子,如果发生这样的行为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品质的形成是非常不利的。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家长的经验:看他们是如何应对孩子顺手牵羊这个坏习惯的。
 
最近妈妈发现,4岁乐乐常从幼儿园拿回不是自己的东西,有一次他兜里装了个橡皮泥,妈妈问他从哪拿的,他说是从家里拿的。问他是不是拿幼儿园的,他说不知道。妈妈发现,他的小包包里会有一个橡皮泥、一个油画棒什么的。你们的宝宝会这样吗?又要怎么来教育他呢?
 
5岁女儿“习惯”拿别人东西
 
家长支招:怎样应对孩子顺手牵羊的坏习惯
 
一位网友妈咪在网络上吐槽,“我的女儿现在5岁多,今年2月份转到了一个新的幼儿园,刚开始的一个多星期,老师就向我反映,她拿了小朋友的一个小饰品,还拿了老师做教材用的一个小手工卡片,并且拿了还不承认,最后被老师在书包里查到。”妈妈知道这件事后,非常生气,就采取了斥责打骂的方式,想让5岁女儿深刻认识到拿别人东西是不对的,孩子当时也答应妈妈不再拿别人东西。可是这之后又被妈妈发现她的口袋和书包里有别人的东西。这位妈妈感到十分痛心。“她4岁多的时候在原来的幼儿园,因为每个小朋友的储物柜都没人管理,可以随便打开拿东西,那时候她就拿过别的小朋友的东西,当时我就命令她把东西还回去,但是因为没有亲自监督她去做,所以可能有时候也就不了了之。现在我该怎么做,我真是非常苦恼。”

原因分析
 
在妈妈的潜意识里,一定有个字若隐若现,只是她没有勇气直接说出来,那就是“偷”字。很多家长都经历过类似的“事件”,并且也都有过这样的心理反应。其实,这真是小题大做了。我们不妨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看看他们为什么要把幼儿园的东西拿回家,然后,再根据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原因一:
 
无意行为——分不清“自己的”与“别人的”
 
对于三四岁的孩子来说,某件东西是属于“自己的”,还是“别人的”,界限并不清晰。他们很多时候只是单纯地喜欢这件东西,而将它放入囊中,就像从路上捡回一个小瓶盖一样。对于喜欢的玩具,孩子可能在幼儿园没玩够;或者一直想玩,却被别的小朋友“占”着;或者想“独霸”这个玩具,只能他自己玩。总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不具备有意“偷拿”的意识和能力,把幼儿园的东西拿回家,大多是无意行为,因此,父母也大可不必“上纲上线”,对孩子严厉斥责。
 
原因二:
 
有意行为——自我控制能力差
 
五六岁的孩子把幼儿园东西拿回家,很多情况下,都属于有意行为了。这个年龄的孩子应该已经有了“物权”的概念,知道拿集体或别人的东西不对,但他们会“明知故犯”,因为喜爱某件东西,却很难控制自己的意念和行为,而将其拿回了家。而且,因为是有意的,所以拿回家的东西通常会“藏”起来,不易被发现。
 
巧妈支招
 
支招妈妈:亲亲酷妈
 
当妈妈看到宝宝拿了幼儿园或别人的东西后,先不要急着批评,可以问问宝宝:“这个玩具真好玩,是哪里的(谁的)?”宝宝得到妈妈对玩具的认可,自然会很高兴地告诉你:“是幼儿园的(×××的)。”其实,宝宝一般都明白这个玩具不是他的,妈妈在肯定了宝宝的诚实后,就可以因势利导地告诉他:“这个玩具这么好玩,肯定很多小朋友都喜欢。可是,你把幼儿园的玩具拿回家了,那其他的小朋友怎么玩呀?如果你喜欢的玩具也被别人拿回家,你就没得玩了,你会伤心吗?”
 
或者:“上次豆豆来我们家,好喜欢你的天线宝宝。可如果他拿走了,你会怎么样?”让宝宝将心比心,从别人的角度多想想。当宝宝认识到自己这样做不对时,妈妈就可以乘机告诉他:幼儿园的东西是集体的,是所有小朋友的,只能在幼儿园玩,而不能随便拿回家。除非在老师的应允下才可以带回来一天,但也必须第二天还回去。
 
最后,妈妈应该在第二天去幼儿园和宝宝一起把玩具交还给老师。如果可能,妈妈还应该提前和老师沟通一下,把事情做个说明,并在宝宝归还玩具后,也请老师对他的行为给予肯定(但不要在全班小朋友面前公开,以免让宝宝背上心理包袱),强化宝宝的是非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品质。
 
推荐阅读: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

分享到: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

匿名评论?也可先注册登录,或选择快捷登录: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