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北京 > 成长话题 > 成长烦恼 >
两个案例揭示孩子珍惜生命要从“孝”做起
时间:2013-12-09 12:04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
怎么使现在的孩子心中有他人,是教育的重要课题。我认为,最有效的办法和途径,就是对孩子进行孝的教育。父亲要对孩子说,母亲多么不容易。母亲要对孩子讲,父亲是多么辛劳。
目前孩子的教育越来越成为家庭的重中之重,但是,令人痛惜的是,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的孩子仍存在轻生的现象,对于死亡甚至抱有好奇和向往,这是我们在教育过程中的缺失。如何教育孩子珍惜生命呢?爱贝小编带您看一看两个案例。
 
一个山东农村的男孩3岁时被一场大火烧得不成人形。父母为了救他,欠下了一笔债。对于这个孩子来说,这场灾难是难以承受的,但是他活了下来,小学、中学成绩优秀,还考上了大学。那么,是什么精神力量支撑他呢?
 
一是自信,大火烧掉了我的肉体,但烧不掉我的思想和智慧。二是感恩。要报答父母的养育恩,要成为父母的骄傲,成为社会有用的人。其中一个细节,这个孩子知道,将来上大学,必须学会生活自理。他就用失去手掌的手洗衣服,一个上午就洗了一件。母亲流着泪看着他洗,知道孩子走出去必须过这一关。这个孩子遇到巨大的灾难后,不仅不自杀,而且能笑对人生,主要是他有一个伟大的母亲给了他人生的教育。活着不仅为自己,而且为他人。
 
中国的华工在美国修铁路时,生存条件十分恶劣,但活了下来。外国人十分惊讶。这是因为华工想到的是家里还有父母、妻儿、兄弟,他们活着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家人。所以,他们有着顽强的精神动力支撑自己活下去。过去的中国人活得很苦、很累、很穷,但活得很充实、很有意义。今天的年经人,生活目的很明确,活着就是为了自己。这没有错。但一个人活着,不能仅仅为自己,还要为他人。活着为自己,可以很快乐、很潇洒。活着为他人,生命才有意义、有价值。一个人需要自我,更要超越自我。
 
这两个例子说明,一个人不光是为自己,还是为他人,生命才有强大的动力。一个只为自己的人,是经不起挫折与打击的。
 
 
两个案例揭示孩子珍惜生命要从“孝”做起
 
 
怎么使现在的孩子心中有他人,是教育的重要课题。我认为,最有效的办法和途径,就是对孩子进行孝的教育。父亲要对孩子说,母亲多么不容易。母亲要对孩子讲,父亲是多么辛劳。孩子生日时,不只是给孩子买蛋糕、送礼物,而是要让孩子懂得,谁给了他生命。父母生日、逢年过节,一定要让孩子感恩父母。对孩子进行孝的教育,最重要的是自己做榜样,孝敬自己的父母。一个孝敬父母的人,才有孝敬父母的子女。这就是家风的传承。孝道的教育寓于日常生活之中。
 
星期天,一对夫妇带来3岁多的小女孩来我家玩,我拿出了巧克力糖。她拿起一块,就要吃。当时,我们正在谈小孩教育问题,她母亲谈不好教育的理由。我就对小孩说,“小朋友,你拿了糖,应该先给爸爸妈妈吃,然后再自己吃。这样就是好孩子。”小女孩,拿了两块,给了爸妈,又拿了两块,跑来给我们“伯伯、阿姨吃!”我们高兴的大笑,这孩子真受教,马上懂得要先要给大人吃。所以,关键在于父母有没有教育孩子的意识。确实“子不教,父之过”,小孩的错,就在大人不教。
 
教育孩子孝,并不一定要讨孩子的回报,而是让他们从小懂得知恩、记恩、感恩、报恩,心中不光有自己,还有父母。当他们遇到不如意时,想到我的生命不仅属于自己,还属于父母。父母在期待自己,父母的养育之恩还未报,有什么理由自杀、有什么权利自杀?他们心中有父母,懂得知恩、记恩、感恩、报恩,就会想到所有有恩自己的人,这是爱他人的起点。一个人生命来到人世,不仅是父母的养育,还有社会的供给,吃、穿、住、用、念书……凝聚了多少人的劳动。所以,一个人的生命是自己的,也是父母的、社会的。你有权利轻易结束自己的生命吗?
 
总起来说,要减少、避免年轻人自杀,从家长来说,从小要抓孝的教育,使孩子有爱心、心中有他人;从学校、社会来说,要创造互相关怀的氛围;从个人来说,有郁闷要勇于向他人倾诉,学会自我调节,找自我解脱的理由。这个世界上没有过不去的坎,要战胜的是自己。
 
相关阅读: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

分享到: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

匿名评论?也可先注册登录,或选择快捷登录: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