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北京 > 妈妈百事通 > 早教通 >
幼儿是否都需要进行早教
时间:2014-05-22 16:54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
幼儿是否都需要进行早教,父母经常问我,是否需要早教,或者什么时候开始早教?这是一个有普遍规律的问题,但又极具个性化。毫无疑问每个家庭都需要进行早期教育。
早教是每一个家长和孩子都会经历的,很多家长都在分析什么时候应该给予孩子早教。对于这样的问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早教还是需要跟孩子的实际情况来考虑。那么,究竟幼儿园是否都需要进行早教呢?
 
父母经常问我,是否需要早教,或者什么时候开始早教?这是一个有普遍规律的问题,但又极具个性化。毫无疑问每个家庭都需要进行早期教育,但是进行的方式却会根据家庭情况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式,以下将会逐一分析。
 
1、早教是个体早期教育,不是提前教育
 
“早教”这词已经被广泛使用,被狭隘化使用。一提到“早教”更多的人会直接等同于让孩子识字、数学和各种学习。这是错误的。
 
幼儿是否都需要进行早教
 
早教是指个体发展早期所需要的教育,一般来说是0-6岁期间的教育。早教不是提前教育。如果我们不需要早期教育,那么为什么我们不否定六岁之后的教育呢?
 
所以,父母大可不必就“早教”到底应不应该要进行讨论,而是应该讨论是什么是早教,孩子需要哪种形式和内容的早期教育。
 
2、每个家庭都需要早期教育
 
每个家庭都需要进行早教,人不能无知的长大。当我们越发的认识到教育重要性的今天,就更需要心平气和的认识早期教育。如果我们现在否认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就是自欺欺人的作法。早期教育中有两个部分的内容,一个是父母的成长,主要是父母学习应该如何和自己的孩子相处并且在相处的过程中如何理解的孩子的行为,并能从家庭环境中给予孩子成长所需要成长元素。另外一个是孩子直接从外界获得的成长机会,比如幼儿园,比如学习机构。(我很谨慎的用“学习”二字,因为一提学习,就会有引起误解,因为会狭隘的认为学习就是语文数学,如同早教就是识字数数一样。)
 
欧美非常重视早期教育,但其内核并不一样。在德国如果在幼儿时期提前教授小学内容就会面临处罚的危险,但同时德国相当重视早期教育,他们提倡孩子作为一个社会自然人去了解社会,参观消防队,认识红绿灯,认识各种乐器以及和别的小朋友在一起相处;美国则非常重视艺术在早期教育中的价值。
 
而父母对于教育的看法,对于个体发展规律则更是需要学习。只有父母进行了学习才有可能进行正确的选择。
 
3、早教的基础是父母意识的转变,是自己的成长
 
孩子的成长建立在父母的自我成长之上,所有的教育选择都是父母思想的体现。如果父母自己无法成长,才会对早教做出错误的判断,一种是早教等同于知识学习,于是让孩子提前学数学并深以为是;一种是认为早教不需要,让孩子自然的成长就好了,随便的,任意的。
只有当父母能够正确认识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才有可能意识到自己的陪伴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才能每天抽出一定量的时间陪同孩子的玩耍,才能为孩子选择正确的学习方式。所以,父母的价值无人能够取代,而父母必须学习,这也是早期教育的一部分。
 
4、早教的执行者需要父母根据家庭情况进行选择
 
父母是早期教育责无旁贷的执行者,但几乎所有的家庭都不可能单纯的依赖父母就能完成教育的全部,而早教的执行者是很多的第三方来完成。而第三方应该和父母的特点能力形成互补。所以很多时候在我们不了解父母的特点和资源就谈论孩子是否需要第三方教育执行机构是论据不足无法进行讨论的。比如说一个不知道应该怎么和孩子玩的父母可能需要一个亲子班来带领自己学些和孩子玩的技巧,一个充满艺术氛围对家庭可能自己能够提供给孩子足够的认知艺术的机会所以他不会选择他人或第三方机构来完成孩子对于艺术体验的需求。
 
一个双职工家庭需要请老人或者阿姨来照顾孩子,而一个有全职妈妈或者爸爸的家庭则不需要。于是前者需要考虑老人和阿姨对孩子的影响,后者则不需要。在城市的家庭能够借助更多
 
社会资源来开阔孩子眼界但是却缺乏让孩子和大自然接触的机会,这点和在农村的家庭则相反,于是周末活动的选择则有区别。
 
所以父母需要根据个体早期发展的需要权方面的考虑孩子成长的需要都有哪些,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那么那些不能做的部分就是早教执行者的考虑。这是一个补全的过程而非排斥的选择。
 
这几年由衷从内心想说的是,我们都需要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不要因为反对而反对,不要因为赞成而赞成。在面对孩子成长的问题上,我们需要坦诚,坦白的面对自己的不足,自己的无能为力,更需要客观,客观的分析孩子成长的需要和我们自己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当我们进行全面的思考之后,才会有质量的进行选择,才能有教育审美的能力,才知道哪些早教机构是符合自己家庭的需要。
 
“孩子最重要的是父母的陪伴,陪孩子玩。”我这句话我非常同意,我追问一句,这种陪伴应该是什么样的陪伴呢?陪着孩子无休止的看动画片是一种陪伴,陪着孩子观察植物的伸张,做运动也是一种陪伴。这两种陪伴哪种更有效呢?另外,仅有陪伴就够了吗?那些父母不能给的怎么办?父母需要学习吗?需要帮助吗?
 
孩子的成长不是父母自己的工作,是需要需要调动自己和周围社会资源的工作。这才是真正的意义。
 
孩子的成长需要不偏激的父母,需要能够思考的父母,需要冷静客观不追风会选择的父母,更需要有一颗谦虚的心不断完善自己的父母。教育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推荐阅读: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

分享到: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

匿名评论?也可先注册登录,或选择快捷登录: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