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ixuexi  发表于 2011-7-9 15:04:29| 1265 次查看 | 1 条回复
顾骏先生昨日在南方都市报撰文说,“现在到了名校争抢优质生源的时候,而且其激烈程度有增无减,这又说明了什么?说明中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买方市场’”。从目前高招期间大学“抢生源”的劲头看,顾先生的判断似乎是正确的,然而,对于尚未建立起市场竞争机制的我国高等教育来说,目前还难言形成了“买方市场”。

事实上,早在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进入大众化教育时,就有专家断言,中国高等教育进入“买方市场”,高等教育的竞争加剧。然而,将近10年过去,我国高等教育的教育质量却每况愈下,大学教育行政化和空心化令人忧虑。

我国大学现在给人的感觉,十分重视生源。但是,要问这些大学,何为优秀生源,他们很难给出你明确的答案,甚至答案会是自相矛盾的——北大清华诸校现在在进行自主招生,他们在自主招生中,都提出一个观念,是要打破“唯分数论”,给各种优秀人才以进入大学的通途,然而,同样这些大学,在集中录取阶段,却又是另一个理念,即高举“唯分数论”,观察这些学校近年来的招生总结,都以自己招到多少“状元”,在各省市的录取分数线名列前茅以及高于当地重点线多少分作为招生业绩。

怎样解释大学这种自相矛盾的招生理念?能够将其“统一”起来的只有“招生政绩观”:大学招生不是为培养人才、办学服务,而是在为招生政绩服务,为了获得好看的招生政绩(用于提高大学的排名,展示领导办学有方),不惜人格分裂,在各种情形下说对自己有利的话。据报道,高校的招生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已经陷入高校间竞争录取状元数多少、高校间比拼在某一地区录取分数线高低、招生组老师带着完成招录多少名高分考生的任务等指标化陷阱。(人民日报7月5日)这正是时下招生乱象的根源。大学所用的招生手段,与迎接本科评估中的各种手段大致差不多。

顾骏先生说,只有等到高校需要“迁就”学生之时,高等教育改革才会实质性地启动,基础教育才会跟进改革,饱受诟病的应试教育和“一课一练”的格式化教学方法,才会改弦更张,中国的学生人格和创造力,才可能获得生存和生长的空间。我同意这样的观念。可是,在目前大学的招生、培养中,大学根本没有“迁就”学生的表现,一切都是以自己的利益为上。

在自主招生中,大学“迁就”学生了吗?从2003年开始推行的自主招生,获得试点权的高校,鲜有为学生考虑的,起初各校各自为战,使学生为赶考疲于奔命,而学生获得自主招生资格之后,要求他们必须参加高考并在填报志愿时必须把该校填报在A志愿或第一志愿;后来,推行自主招生联考,有关学校费尽心思,想把联考时间放在同一天,在舆论的强烈批评声中,联考时间才不情愿地错开一天,而轮到各校面试,又把面试时间“凑巧”的放在一天。

在集中录取阶段,大学考虑了学生的权利吗?大学在集中录取阶段的招生宣传中,找到当地的优秀学生,做出预录取承诺,这种承诺,貌似大学放下身段,但有两大问题,一是这种录取承诺,有约束学生填报其他学校之嫌,据介绍,有的学校做出“承诺”之后,告诉家长和考生,这种预录取是要报教育管理备案的,弄得家长和考生将信将疑,而教育管理部门那里根本就没有相关预录取的规定;二是这种承诺,根本就没有法律效力,如果当年报考该校的学生多,录取分数线可能被抬高,到时学校就可能难以兑现承诺。说到底,这只是招生人员为完成本地招生任务,取得不错招生业绩所用的一种手段。如果为学生着想,当是认真分析学生的情况,给予其填报志愿的指点,告诉其客观、真实的招生信息,而不是采取具有欺骗性质的手段。

在我国内地的高考招生和学籍管理中,目前采取的计划录取和计划管理制度,导致学生的选择权十分有限——在高考中,一名学生只能获得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在求学中,很难转专业、转学——进而,学校根本就不会真正重视学生的利益。

当然,也有人认为,从宏观上,我国高等教育也处在国际高等市场竞争的环境中,近年来,港校在内地的招生和出国留学,给了内地学生更多的教育选择。但需要注意的是,港校的内地招生和出国留学规模总计每年不到30万,相对于内地933万高考报名数,还是“小数”,而纵使其中有大批优质生源,而对于内地985、211高校大学来说,放在一本招生的他们根本不愁招不满学生,而且他们比较的对象,不是港校和国外大学,而是内地兄弟学校——只要在内地是老大即可。有意思的是,从2007年,我国教育部门规定,港校在内地的自主招生必须在内地高校提前批前完成,不允许一名内地考生同时获得内地高校录取通知书和港校录取通知书,由此可见,内地教育部门和学校是对这种内地高校和境外高校的直接对话,“防微杜渐”的,这也就不难理解,对于引进海外大学到内地直接办分校的建议,教育部门一直不接受,目前许可的办学方式只能是中外合作办学,而且所有中外合作办学学历教育机构,必须纳入计划内招生。

没有学生的教育选择权,没有学校充分的办学自主权,就无高等教育的市场竞争,这与高等教育资源的供求关系无关。我国目前已有部分民办三本、高职高专院校无法招满学生,这些学校已经面临生死存亡,可由于没有办学自主权,没有与其他公办学校平等竞争的空间,这些学校的出路只有眼睁睁看着学校走向关门。

所以,“买方市场”,不是靠生源的变化就可自动形成的,在当前国际高等教育竞争加剧,国内生源急剧变化的情况下,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启动市场竞争机制建设,这就是推进高等教育管理制度改革和高考制度改革,赋予学生充分的教育选择权,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如此,学生和学校才能自由、平等的双向选择,这才能转变大学的政绩办学,促进大学竞争意识的形成,提高我国大学的办学质量和竞争能力。
0714vip  评论于  2011-7-10 20:28:21
本帖最后由 0714vip 于 2011-7-10 20:28 编辑

呵呵,买方市场都是公开化的
汗水一直下,只为咱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