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veingme  发表于 2011-6-21 16:49:24| 1549 次查看 | 1 条回复

大学生要在飞翔中定位




《青年心理》:现在很多大学生觉得找工作困难,还不如自己去创业。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夏华:我不赞同这个观点。我认为,现在并非真的就业难,我们企业每天都在招聘,只是用人单位和大学生的期待不在同一水平线上。而且,如果仅仅因为找不到工作才去创业,那么成功的可能性恐怕很小。

我当初选择创业是因为喜欢,我觉得这种兴趣导向非常重要。对于大学生来说,创业前要想好自己要什么,创业带来的最大收获肯定不是金钱,而是精神享受。创业过程真的很艰苦,如果不是真的喜欢,如果你的价值感和快乐的源泉不是来自于创造价值的过程,那么创业很可能是件自讨苦吃的事情。




《青年心理》:在您看来,大学生创业要避免盲目。

夏华:是的。我觉得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有偏差。我曾经问一个大学生,你认为什么是创业?他说,就是找几个合伙人凑足资金,自己开一家公司。我们企业培养了好多年的设计师,突然不搞设计了,非要去开小店。其实,一定要做生意才叫创业,成为一个出色的设计师就不是创业吗?设计师也可以打造自己的品牌,这也是创业。在我看来,你设立一个远大目标,然后慢慢实现它,这就是创业。所以我常说,我们每个人要有广义的创业精神,而不是狭义的创业行为。




《青年心理》: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在什么样的岗位上,只要有创业精神,都会成功?

夏华:当然。我对大学生的建议是,就业要打破一个框框,不要自己画地为牢:我一定要在北京工作,要进500强的公司,一入职就要做什么样的职位。我一直说,要放飞自己,在飞翔中定位。没人想到售货员会是我成功的第一步。所以,即使大学生想要创业,我也建议他们先从基层做起,掌握生产流程,积累一些市场经验再去创业,这样的成功率更高。

而且现在的市场高度细分、高度专业,已经不是十年前我创业的那个时候了。仅凭一腔热情贸然进入,很容易遭受挫折。第一次创业的成败对于大学生,甚至是他身边的人都是很重要的,一旦失败,很可能影响他的自信和未来的发展。不久前,团中央搞了一个青年见习基地,我觉得这对想要创业的大学生很有利,在他们没有很好的市场经验的前提下,最好还是先实习。做好这个过渡,再去创业。




《青年心理》:有人说,学识、见识和胆识对创业者都很重要,您认为应该如何排序?

夏华:大学生肯定具备了一定的学识,这不是最大的问题。创业初期肯定是胆识最重要,但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最需要的就是见识。比如我做服装,这不是我的本专业,我能有今天的水准就是因为看遍了世界的好品牌,这些见识就像精灵一样一再指引着我。




《青年心理》:这种见识给您带来好处,是否也带来某些压力呢?

夏华:肯定有的。我现阶段最大的压力就来自于中国品牌的出路,我们希望做出世界顶级的品牌,这就是见识越多,压力越大,就像已知的圆圈越大,你接触的未知领域也就越多。

在了解了很多国际品牌之后,我们有这样的思考:到底是“品牌是目标,赚钱是手段”,还是“赚钱是目标,品牌是手段”?不同的思维决定着不同的发展方向。我希望未来中国品牌在世界上获得话语权和地位,因此目前会舍弃很多利益。这是我新的梦想,一个更深的“井”,所以要不断强化自己,告诉自己这是目标,才不会走偏。


创业心理研究:


1965年,一名韩国留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下午茶时分,他常到学校的咖啡厅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他发现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看得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他突然觉得,自己在国内时被一些成功人士骗了。那些人夸大了创业的艰辛,让很多人感到害怕。于是,他对韩国成功人士的心态做了研究,并把以此写成的书《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作为毕业论文,提交给现代经济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尔·布雷登教授。


后来这本书伴随着韩国的经济起飞了,它告诉人们成功与“头悬梁,锥刺股”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长久地坚持下去就会取得成功。而这个学生也亲身实践了这个理念,他后来成为了韩国泛亚汽车公司的总裁。

乖小圜  评论于  2011-6-29 13:56:23
关于定位的问题,还是应该跟自身实际相结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