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再问  发表于 2011-6-15 13:59:21| 1656 次查看 | 0 条回复

孩子早恋,很多家长都会责备孩子,但是作为父母的我们,我们是否想到了呢?我们也是有责任的,我们对孩子的关心是否够呢,我们作为家长的,我们要去深思呀!

早恋是一种青涩的感情,在缺乏人生经验的孩子之间,这种感情更多的是一种出于“一时性”心理而产生的朦胧感情。对待孩子的早恋现象,家长首先要有正确的态度,科学看待并处理好这个问题。要意识到孩子只是一时蒙蔽了双眼,应该及时启发、引导孩子正视问题,作出理性思考与分析。

现在有种说法:“早恋是老师父母逼出来的。”我认为不能完全这么说,因为这样对家长不公平。


虽然有一部分早恋的原因追溯起来和家长相关——父母工作很忙,对于孩子照顾少,孩子内心有了情感需求,其实这种需求更多的是对亲情的要求和对交流的需求,可是在家长这里得不到满足,孩子当然就会转向同伴。尤其是在家庭关系并不是很和谐的情况下,孩子更容易出现早恋的问题。


有个高一女孩,被老师发现放学之后不回家,还在静校之后和同班的一个男生两个人黑着灯坐在教室里……还有学生反映,看到这个女孩和那个男孩放学之后一起走、逛公园,还经常窃窃私语。


所以,老师就向这女孩的家长表示,孩子成绩有所下降、上课走神,提醒家长注意和女儿聊聊。女孩的父亲听到反映之后暴跳如雷,狠狠地把女儿打了一顿,并且言辞激烈地辱骂了她。


结果就是:这个女孩坐在了14层高楼的窗台上,扬言跳楼。


在女孩稳定下来之后,和心理老师做了交流,老师惊奇地发现,其实她并没有早恋。那她为什么要和那个男孩那么密切呢?原来女孩的父母感情不好,她的妈妈怀疑她的爸爸在外面有第三者。家事弄得女孩不胜其烦,影响了学习。可是这女孩绘画成绩很好,而那个男孩也是书画社的成员,两个人就慢慢熟悉了起来。男孩很关心她就询问她的事情,女孩心里憋得太难受了,就经常和男孩谈自己的苦恼。


因为这男孩就是单亲家庭,所以非常有经验,告诉女孩:这时候你就别理他们,相信父母会处理好的……他们两个其实只是在进行一种相互的开解和倾听。黑着灯坐在教室里聊天的方法虽然错误,但原因只是因为外面很冷,而且怕学校发现。实际上两个人并没有做任何超出友谊的事情。但是被家长和老师硬是扣上了早恋的帽子,这样一来,对于逆反的孩子来讲,就是一种逼迫。


每一个“早恋”的孩子,都不希望父母粗暴干涉自己纯真、朦胧的感情。所以当家长面对子女早恋时,不要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要求孩子,把双向沟通变为父母单向的训斥、辱骂,甚至殴打,这种简单粗暴的施教方法只会使子女产生逆反心理。家长应该像“接球”一样,顺着“球”的力道走,注意尊重他们的感情、理解他们的感受,在互相平等的基础上沟通,通过疏导、教育让子女“自我觉醒”,跳出早恋。


首先家长要明白,如果孩子在生活里只和同性交往,那对孩子人格的和谐发展也不利,所以对于他们的和谐发展也不利。平常心来看待孩子的异性交往,和孩子做朋友。对于这些已经达到青春期的孩子,他们对“爱情”这种情感寓意的强烈冲动,会时常体现出来,作为家长应该更有耐心、更正确地去看待。我们常会看一些电影、小说,这些作品里面回忆起初恋是那么美好,可是我们现在又是如何去对待这些孩子呢?家长甚至用污秽的语言辱骂孩子,给他们压力。这样绝对是大错特错的,我们不能单纯从自己的感受和认知去考虑他们的心理和承受能力。


而老师就更可以防范于未然。有些班主任老师非常聪明,他们会先和孩子讲一些自己成长的例子,把自己年轻时的那些“前车之鉴”让孩子先了解到,潜移默化地提醒孩子对于早恋的态度,而不是等孩子爆发了早恋的迹象而措手不及。我再举个例子:有个男生,他成绩非常优秀,但是却被同学反映到老师这里说他恋爱了。而且紧跟着,他的考试成绩也确实不理想,后来他兜着圈子和班主任说了自己的情况——有好几个女孩向他示好,他觉得自己遇到了太多异性的“骚扰”。为了避免更多人的骚扰,他索性就挑了一个女同学,这样他认为,自己受到的“骚扰”至少降低了……


这显然并不是早恋。所以班主任耐心地听了他的苦恼之后,安慰他,并且从自身的故事来开导他,告诉他不必太介意身边人的眼光和看法,做好自己就可以了。这个男孩也理解了老师的苦心,和那个“女朋友”说明自己的想法,两个人还是和之前一样一起走,一起玩,但已经不是早恋,而是变成了非常珍贵的友情。这样的班主任老师现在越来越多了,他们耐心并有智慧地去处理早恋问题,懂得倾听孩子的心声,珍惜孩子给予自己的这份信任,而不是一味地“请家长”“给处分”,这种对孩子的真心关爱和保护,会给孩子很大触动。


我们要保护好孩子,做好他们的朋友,保护好他们的爱情——这个观点可能和大多数家长不太相同。但并不是说我就赞同青少年早恋,而是说我们应该用疏导的方式。情感这个东西一旦萌生了,不是靠大道理就能讲通的,要从朋友的位置给予孩子真诚的建议。家长可以问问自己:我做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