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ke  发表于 2011-2-11 12:22:58| 2440 次查看 | 1 条回复
本帖最后由 mike 于 2011-2-11 12:26 编辑

当今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好多学校光注重了学校的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品德教育.有饽与传统的"德,志,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这许多的问题,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育、学生的前途及社会的进步。

    中学生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1.家庭背景。由于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一些家庭过于溺爱孩子,在家中俨然是位小皇帝,加之经常还有四大护卫(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保护,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孩大都产生蛮横不讲理、老子天下第一的心理。而且这些孩子在家大都是重点保护对象,习惯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结果使得学生的动手能力极差,又不能吃苦,且心理素质也很差,经不起一小点的挫折。
  2.不健全的家庭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一些家庭的不幸,如父母的离异等,这样不健全的家庭给孩子的关心和爱护也是不健全的。有些再婚后的后父或后母,对不是自己亲生的孩子不关心,更有甚者,动不动就打骂孩子,拿孩子当出气筒,使原来就不健全的心灵变得更加扭曲。
  3.社会上的一些坏风气也给学生带来严重的影响。社会上一些不良的事物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诸如赌博(包括一些电子游戏机),它将导致一些青少年学生犯罪。贩卖黄色淫秽书刊、播放黄色录像带、影视屏幕上形形色色的不健康镜头,都将使不少学生的思想受到影响,精神上受到污染,有些学生无心念书,有些学生过早成熟,有些甚至犯罪。
  4.一些家庭的错误导向对子女产生了恶劣影响。有些家庭对孩子的道德品质教育欠缺,取而代之的是强化了“智力”投资。子女在学校得高分便可发奖金,可以穿好的,吃好的。反之,则加以谩骂,或棍棒侍候。这样,便导致子女想尽办法,不择手段地去捞分。
5.一些教师的素质差,给学生带来了不良影响。在教师队伍中,有些教师只教书不育人,成绩好的是好学生,成绩差的就是坏学生,这种思想认识和方式方法,常常引起学生的对抗情绪,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致使学生对教师的反感递升对学校的反感,增加了学生的厌恶的情绪。

     学校在思想品德教育应采取的方法
  1.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加强。首先应让四项基本原则真正扎根于青少年的心里,使他们知道怎样才是爱国的行为。其次要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教育。第三,要注意进行公民道德教育,既要强调个人对国家应尽的义务,强化其社会责任感。也要强化其参与国家与社会事务,享受应有的社会利益的权利意识。
  2.应加强法制教育。可以通过学习法律知识,可使同学们清楚地认识到什么是犯罪。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可以通过讲座的形式;也可通过参观有关的单位、图片展览;还可通过参加公审大会等等形式。
  3.加强集体主义教育。人的个性发展必须反映社会的需要,但人的个性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所以必须提倡“我为人人”的崇高风尚,还必须提倡“雷锋精神”。
  4.学校教育必须不折不扣地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应把《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德育教育的起点和要求。
  5.要创造一个德育教育的良好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有战略远见,要以民族的昌盛为已任,加强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领导,关心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所以家庭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类学校都必须办好“家长学校”,加强家校联系,协调家校教育。
  6.要建立一支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教书育人的教师队伍。人民教师必须为人师表。教师是千百名学生的焦点,你的一言一行,学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久而久之,学生很容易被潜移默化
太忙了,每天想好的计划总是被打乱。
志伟妈妈  评论于  2011-2-12 12:30:56
好像现在的教育还比不上以前,是不是因为社会现象不好的问题,影响到学生, 不过家长要带头教起,光靠学校老师是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