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滔滔  发表于 2011-5-20 12:07:15| 1773 次查看 | 2 条回复
本帖最后由 小滔滔 于 2011-5-20 12:08 编辑

不少房地产老板搞教育,“大干快上”建学校,即便个把月,也能竖几栋雄伟壮观的大楼,气势怪吓人的。但真办教育,投进去三五年,连个回声都听不到,想抽腿,已成骑虎之势。 用“百年树人”来形容教育,可能有些夸张,但搞教育的喜欢说“20年”,似乎搞教育至少得20年,不然不算数。就像修铁路,以亿为基数,不然拿不出手。斯坦福的前后两位校领导都以“20年”为计算单位?是信口开河还是有所依据?有趣的是,1976年中美双方的教育考察团互访后,都曾预言:“经过20年的教育,中国的科技将超过美国。”预言大错特错是一回事,为什么也说的是20年?这几个20年是否巧合?

我们来看看这个20年是怎么算出来的: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学4年,一共是16年,再加上研究生教育,大致是20年。我曾在《南方周末》上接连发过两篇文章《动一动中国基础教育的基础》和《一流学生从哪里来》。后一篇是与当时的北大校长许智宏院士商榷:中国建世界一流大学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我以为,世界一流大学至少要具备四个一流:一流的设施,一流的管理,一流的师资,一流的学生。前三个“一流”,都可以通过举国的财力倾斜,世界范围的人才招揽于三五年,或者七八年内办到。但“一流的学生”则必须扎扎实实地从基础教育抓起,否则北大不可能有一流的生源。没有一流的生源,就根本不可能在4年内培养出一流的大学生,进而在短期内培育出一流的研究生。我们也可以说,前三个“一流”,可以从别处“搬”来。但建世界一流大学需要打基础。这个基础是什么? 这个基础就是我们的基础教育(含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这个基础是“搬”不来的 ,每一块“基石”都必须自己去奠定。迈阿密大学足球教练请我帮他在中国招一两个女足运动员。在他的印象中,中国女足还是10年前那样所向披靡。有两个情况我都不知道怎么跟他说:一是今年中国女足输得一塌糊涂,连参加世界杯决赛的资格都没有;二是美国女足的人口是500万,中国不到1000人。中国搞的是举国体制,把少数人集中起来苦练;美国是自下而上的群众运动,到处都能看到女孩儿踢球。非常有意思的是,如果我们也用举国体制在100所中学里专门为北大清华培养生源,能否短期内让北大清华培养出一流的学生?答案是否定的。邓小平早就说过足球要从娃娃抓起。没有厚实的基础,女足已败下阵来。同理,素质教育必须在整个基础教育中实施。至此,我们来琢磨一下,斯坦福大学校长说:“中国要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最快需要20年。”他所说的“最快需要20年”是什么意思?也就是说,基础教育是教育的基础,从现在开始就必须从基础教育着手,从根本上改变一代人以考为本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必须触动形成这种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的基础教育,必须继续强力推行新课改,从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根本上改变人才的素质。中国的大学才可能在12年后,获得一流的生源,在20年后培育出一流的研究生。这就是他所谓的“最快20年”。换句话说,真的动了基础教育,就是“20年”,否则就是50年,甚至更长。但动一动中国基础教育的基础,谈何容易!

十多年前说“需要20年”,十多年后还说“最快需要20年”。

其他世界一流大学的校长,没有具体说中国多少年内可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但从他们所指出的中国教育的问题来看,他们是认同“最快20年”的说法的。因为,他们所指出的,是钱老的遗恨,不是十年八年能解决的问题。巴西可以很中肯地指出中国足球的问题,因为两者相差太远,不怕你一蹴而就。若然不是数十年的差距,别人恐怕也不会大方地指出我们的教育的问题。正如巴西对阿根廷的足球,绝对守口如瓶一样。但愿是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这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要出我的教育文集,许多话题十年前就提出来了。有人曾质疑人大社:“素质教育”是否旧话重提?两个星期前,一位叫“李福琼”的29年前的学生给我来信,并附上今年5月初在南京举行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数位世界一流大学的校长从不同角度指出中国教育的问题的报道。这些问题,不但都是而且仍然是素质教育的问题。世界名校校长的诤言,震惊国人!这位学生在信里说道:“ 其实这些顶级大学校长的高见,早在您前几年出版的书中就都指出来了 ”中国人喜欢换口号,改提法。既想批倒“应试教育”又不愿提“素质教育”。于是又提什么“通识教育”、“博雅教育”,说到底就是关于“人”的教育,把“人”育化为人才,完善“人”的人格的教育。看看日本,自然资源贫乏到极点,“穷”得只剩教育 把“人口”变为“人才”的教育,正是教育使日本崛起成为强国。在西方有人说:未来20年将属于中国或印度。印度和中国谁先崛起?就看谁能在20年内把“人口大国”变成“人材大国”!以人为本的教育,就是素质教育!教育是“教”人,“育”人的事业, 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借世界顶尖大学校长的口:实施素质教育最快需要20年,慢则50年。只有实施素质教育,中国才能把“人口压力”变成“人材资源”,才能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欧洲有“文艺复兴”,我们没有,于是有人主张“文艺复兴”。原来有的,才能复。原来就没有,怎么复?于是乎,我想到了我们曾经有的,可以失而复得的“教育”。

我们不是曾经有过以人为本的“教书育人”的崇高教育目的吗?可惜以选拔为目的之科举制度后来逐渐颠覆了“教书育人”的教育本质。

我们不是曾经有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深邃的教育哲学吗?可惜现在已被别人“中为洋用”地翻译为“Give me a fish and I will eat today. Teach me to fish and I will eat for a lifetime (给我一条鱼,今天就吃完;教我钓鱼,受益终身)”。如今,别人在培养孩子的钓鱼能力;我们则只管填鸭式地喂鱼。

我们不是曾经有过“有教无类”的招生原则吗?可惜今天高考的选拔功能,在义务教育阶段就把学校划为“重点”和“非重点”,把学生分进“重点班”或“非重点班”(名称可能不同,但性质是一样的)。这种“选拔”和“淘汰”的功能,异化甚至颠覆了义务教育的“有教无类”的平等原则。

我们不是曾经有过以人为本的“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吗?“因材”就是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施教”根本原则。可惜以考为本的应试教育使得“因材施教”衍变为因“考”施教的以末为本的教育。

我们不是曾经有过被称为“第五大发明”的科举吗?可惜被别人借到文官考核制度中去打破世袭,我们却为了“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把今天的教育异化为“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学什么”的教学为考试服务的本末倒置的教育。

看看《论语》里的“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优”讲的是“亻”,“仕”讲的还是“亻”!无论“优”指“富余”还是“优秀”,也不论“仕”指“有道德的公务员”或是“修身养性(许慎解为“学”--觉悟)”,都是标准的以人为本!

想想上面我们曾经拥有的教育,当今发达国家搞的不都是这些东东吗?

欧洲有文艺复兴。如果中国来个“教育复兴”,不是搞素质教育,还能是什么?!

中国的前途在于教育。因为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国民;有什么样的国民,就有什么样的国家。因此,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明天。

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素质教育能救中国。

素质教育的起点是人,归宿还是人;因此,这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永恒话题。

(本文来源:中国网 )

halei  评论于  2011-5-22 11:11:14
多少年前就在说素质教育了,可是今年无论幼升小,小升初等等,哪个不是还是要靠分数说话
小宝门门都考了100分~~~喂,醒醒,枕头湿了!!!
xfdmm  评论于  2011-5-22 11:49:59
素质教育。。哎。。。。。不说了  大家都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