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ry  发表于 2011-5-13 12:00:52| 1858 次查看 | 0 条回复
本帖最后由 pory 于 2011-5-13 12:01 编辑

    网络成瘾,又称网络成瘾综合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IAD),临床上是指由于患者对互联网络过度依赖而导致的一种心理异常症状以及伴随的一种生理性不适。有台湾学者认为,网络成瘾是由于重复地使用网络而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且带来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欲望,同时对上网带来的快感一直有生理及心理依赖。也就是说,因为网络的许多特质带给使用者许多快感,同时又因很容易重复获得这些愉悦的体验,使用者便在享受这些快感时渐渐失去了时间感,一方面逐渐对网络产生依赖,另一方面导致沉迷和上瘾。

国外学者Grohol认为,使用互联网的行为具有阶段性:第一阶段是成瘾阶段,新用户往往采用完全沉溺于其中的方式,来使自己适应新环境;第二阶段是觉醒阶段,用户开始减少互联网的使用;第三阶段是平衡阶段,此时用户进入了正常的互联网使用状态。他认为,那些被互联网“俘获”的人主要是不能顺利度过第一阶段,需要他人帮助进入第三阶段。而对于一个已经度过第一阶段并进入第三阶段的网络“老手”,也仍然有可能出现滥用,例如他想寻找更有吸引力的聊天室、新闻组或Web站点等。


网络成瘾指个体反复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表现为对使用网络产生强烈欲望,突然停止或减少使用时出现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按照《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网络成瘾分为计算机网络游戏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网络交友成瘾、网络信息收集成瘾、网络交易成瘾5类。标准明确了网络成瘾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上网时间长网络成瘾


  并非喜欢上网、每天上网的时间很长,就是网络成瘾了。网络成瘾需要具备几大症状:


首先,出于非工作学习目的每天上网6小时以上,这是网络成瘾的一个时间标准。如果为了工作每天在网上逗留10个小时,这样不能算是网络成瘾。


其次,这种上网状态持续了三个月以上,才能构成网络成瘾的病程标准。暑假里一些孩子连续上了两个月的网,但是开学之后他能够把心收回来、走了出来,这就不能算是网络成瘾。有些孩子暑假结束后仍然走不出来,整个状态一直持续超过3个月,就有可能是网络成瘾。


第三,社会功能即学习、工作和交往的能力因长期上网而受损。长期沉迷于网络可能导致对自己的学业及工作前途感到悲观、自我评价过低、情绪低落、做事情没有兴趣、愉快感下降、与人交流过少甚至害怕与人交往,这就是网络成瘾;而如果社会功能并没有受损,就不能算是网络成瘾。


另外,对网络的使用有强烈的渴求或者冲动感,对网络产生心理依赖;如果减少或者停止上网时就会出现周身不适、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戒断反应。这是诊断其为网络成瘾的必备标准。


  网络成瘾诊断标准


按照《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网络成瘾分为网络游戏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网络关系成瘾、网络信息成瘾、网络交易成瘾5类。标准明确了网络成瘾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一、对网络的使用有强烈的渴求或冲动感。

二、减少或停止上网时会出现周身不适、烦躁、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戒断反应;上述戒断反应可通过使用其他类似的电子媒介,如电视、掌上游戏机等来缓解。


  三、下述5条内至少符合1条:


  为达到满足感而不断增加使用网络的时间和投入的程度;


  使用网络的开始、结束及持续时间难以控制,经多次努力后均未成功;


  固执使用网络而不顾其明显的危害性后果,即使知道网络使用的危害仍难以停止;


  因使用网络而减少或放弃了其他的兴趣、娱乐或社交活动;


  将使用网络作为一种逃避问题或缓解不良情绪的途径。


  网络成瘾的病程标准为平均每日连续上网达到或超过6个小时,且符合症状标准已达到或超过3个月。


   网瘾治疗机构的弊病


2007年,随着媒体的连续曝光,包括网瘾治疗机构在内的所谓“择差教育”在国内受到了全面质疑。先是4月,重庆大东方行走学校的一名13岁的北京男孩小弈,因不堪学校折磨,服用外用药高锰酸钾后坠楼,揭开了某些“择差教育”机构不为人知的教学内幕——教官用皮带、电线和竹戒尺打学生,用脚把学生踹到吐血,甚至打伤学生后在伤口上撒盐。这些游走在法律边缘的培训机构办学混乱,管理真空,将孩子们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粗暴地剥夺走,更像是强制改造的“监狱”,而非育人育才的“学校”。讽刺的是,2007年1月央视的《新闻调查》还曾报道过另一所行走学校——徐向洋的“魔鬼训练营”,对“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惩戒”作了一次正面的传播。

无论是行走学校、戒网瘾夏令营,还是网瘾治疗中心,如果家长们幻想在几个月内就能把十几年来积累下来的教育问题统统解决掉,幻想着只要舍得掏钱、舍得让孩子吃苦,孩子就能脱胎换骨,自己就能轻轻松松推卸掉肩上的监护责任,最后只能是陷入更深更隐蔽的泥沼之中。


   

青少年上网成瘾治疗对策


  自我提醒法

将上网的好处和坏处分别列在一张对称的纸上,按程度轻重排好顺序,每天做思想斗争10-15次,每次4-10分钟,尤其是在瘾发时。也可以将好处和坏处分别贴在显眼的地方,如电脑上、卧室里、门上。每天多时段内默念或大声对自己念上网的坏处,战胜自己关于上网不合理的观念。


   自我暗示法

如果又有了沉迷网络的念头时反复自我暗示,如“不行,现在应该学习(工作),等周末再说”,“我一定能行”,“我一定能戒除”,每当抵制住了诱惑,认真学习(工作),度过了充实的一天后,就进行自我鼓励,千万不能有不自信,如“今天我又赢得了一次胜利,继续坚持,加油”。这样不断强化,形成良性刺激,加强自己的意志,使上网的欲望得到抑制。语言暗示既可通过自言自语,也可将提示语写在日记本上,或贴在墙壁上、床头上,以便经常看到、想到,鞭策自己专心去做。


  厌恶疗法

在左手腕带上粗的橡皮筋,当自己有上网念头时立即用右手拉弹橡皮筋,橡皮筋回弹便会产生疼痛感,转移并压制上网的念头。拉弹的同时,还要提醒自己,网瘾有危害。


  想象满灌法

想象自己上网成瘾后的种种极端后果,如被大家看不起、被别人羞辱、对不起自己的父母、亲人等,想象自己长时间上网后萎靡不振的颓废样子;使自己厌恶“现实自我”的形象,并用“理想自我”激励自己。


  转移注意法

在其他活动中寻找快乐,比如听一些优美抒情的音乐,去运动场跑步、打球,做些除了上网以外的业余活动。


  规范生活法

打破紊乱的生活节奏,重新规范每天的作息时间,无特殊情况不打破规律,并在最易出现上网行为的时间段安排不同的活动,让更多更有意义的事充实自己的生活,感受生活的乐趣和意义。


  系统脱敏法

与家人或是好朋友定出总体计划,由家人或是好朋友监督实施,在两个月内逐步减少上网时间,最终达到偶尔上网或不上网。如原来每天沉迷网络12小时以上,则第一周减为10小时,第二周8小时,第三周6小时,第四周4小时。自己若能按计划执行则由家人、朋友或是自我给予奖励。做不到时则给以惩罚。


放松训练法

在运用系统脱敏法的过程中,为应对戒网中瘾发时出现的紧张、焦虑、不安、气愤、等不良情绪,采用肌肉放松法、想像放松法、深呼吸放松法以稳定情绪,振作精神。


沟通机制

家庭和学校应进行经常性沟通,建立起有效的监控系统,控制有网瘾的孩子的作息时间,以此建立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家有小活宝,大活宝来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