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无云  发表于 2014-3-4 07:12:58| 1197 次查看 | 4 条回复
孩子撒谎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有的是为了逃避惩罚,有的为了得到物质上的满足,还有的是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
  有研究表明,在孩子眼中,撒谎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如果父母不能及时科学地引导,那么孩子的这种行为将成习惯。在教育过程中,父母应该多些爱心、信心、耐心和恒心,“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案例1 优异的作文
  小张是学校的文艺骨干,但学习却经常落后于其他同学。父母对小张要求十分严格,常常因为学习而责备小张。
  一次,小张从作文选上抄了篇优秀作文。后来,小张因为“进步”而得到了老师的赞扬,父母也奖励他。尝到“甜头”后,小张每次写作文总依赖于抄写。
  原因分析
  有的父母在孩子成绩不“达标”时,就焦虑不安,以期通过打骂方式逼其成才。
  小张的父母就是如此。他们的行为在无形中加重了小张的心理负担。小张为了取悦父母和老师,而选择了撒谎。
  矫正处方
  孩子有了说谎行为,家长不能听之任之,也不能操之过急。如果孩子撒谎是有客观原因的,那么家长就应挖出“病根”,“对症下药”。就小张这一案例而言,究其原因,是因为父母的期望值太高。过高的期望和过于严厉的管教方式,都有可能给孩子带去压力。孩子不能面对这些压力的时候,便可能选择撒谎来逃避这一矛盾冲突,用谎言来取悦父母,以此来维持自己在父母心目中“好孩子”的形象。
  因此,家长要客观地看待自己孩子的能力,在帮助孩子挖掘潜在能力的同时,不要给孩子过多的压力。面对孩子撒谎问题的时候,也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反思一下:自己的要求是否苛刻,有没有对孩子施加过大的压力; 平时注意关心孩子的表现了吗;遇到问题能心平气和地和孩子谈吗?
  相信,如果这些问题家长都意识到了,并且能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便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诱发孩子撒谎的因素,更有效地帮助孩子。
  当发现孩子撒谎时,家长切忌责罚打骂,特别是不要立即当众指责或教训孩子,最好选一个合适的时间,单独与孩子聊一聊撒谎带来的后果。和谐的家庭氛围,父母的以身作则,都会给孩子道德品质的形成带来积极的影响。当然,在教育孩子时,父母也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若孩子说谎后没有被发现,或者被发现了但父母并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纠正,或者被其他人揭穿后,父母因顾及颜面而袒护孩子等,都会助长孩子的说谎意识。
  案例2 不存在的小报告
  小磊和轩轩是班级里的“死对头”。小磊向老师告了轩轩一状,说亲眼看见轩轩把班级的门框弄坏了。
  老师经过仔细询问后,发现小磊说的并非实情。最终,小磊承认,因为记恨轩轩曾经得罪于他,所以才想到这样的报复手段。
  原因分析
  当遇到别人的批评或者嘲讽时,有的孩子可能会用说谎的方式去惩罚对方,以满足报复欲望。很显然,小磊的谎言便是属于这类“报复型说谎”。他利用谎话欺骗老师,希望老师对轩轩进行惩罚,从而发泄对轩轩的愤怒。这类孩子往往心胸狭隘,不善于反思自己的言行,将自己的过失和失败归因于外界。
  矫正处方
  父母发现孩子的这种说谎行为后必须给予正确引导,指出说谎行为的消极性,启发孩子认识到,报复行为会引起别人的痛苦,且不能给自己带来任何快乐,内疚和自责感不利于自我成长。
  父母要让孩子知道,为人处事多一份理解和宽容可以避免许多误会,这样,才会赢得别人的理解和尊重;相反,说谎、报复只会激化矛盾,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当然,在适当的时候,引导矛盾双方加强沟通,化解矛盾,也不失为矫正孩子说谎的有效措施。
  因此,在处理这类事情时,父母一定要弄清真相,既要严惩也要晓之以理,双管齐下,才能事半功倍。
  案例3 收不到的作业本
  交作业的时候小徐一会把书包翻个底朝天,一会又在桌肚里摸索一阵子,最终无奈地说:“作业没带,忘在家里了。”
  经过老师再三追问,他低着头支支吾吾地说:“作业可能落在家里的沙发底下了。”几番周折,家长将作业本送去学校,这时老师却发现作业本上一片空白。
  原因分析
  小徐具有判断是非和自我评价的能力,他知道不做作业的后果。于是,为了逃避家长和老师的责罚,便以谎言来掩饰过错。这样的行为如果不得到及时矫正,结果可能一发不可收拾。
  矫正处方
  其实,孩子并非生来就会撒谎,他们天性纯真、直率。当孩子发现诚实会引起父母的不满甚至是责罚时,就尝试说谎。
  对于这类“被迫型说谎”,家长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聪明的父母不应不问原因就责备孩子,而应该和孩子沟通,告诉他:“虽然爸爸妈妈不希望你做错事,但更不希望你撒谎。”然后,给予孩子承认错误的机会,理解孩子犯错误的动机,包容孩子的错误结果,鼓励孩子主动承认错误并改正。如此,孩子觉得家长不但可敬而且可亲,自然会把知心话告诉父母。
  案例4 丢失的自动铅笔
  小陈生活在离异家庭,每当看到同学添置了精美的文具,她总会流露出羡慕的神情。一次,同学源源刚买的一支漂亮的铅笔丢了。有人在小陈的铅笔盒里发现了与源源一模一样的笔。小陈着急地辩解道:“这是妈妈给我买的。”老师刚要打电话向小陈的妈妈求证,小陈却立刻改口:“是爸爸给我买的,但我背不出爸爸的电话号码。”经过老师仔细的调查与引导,小陈最终承认是她拿了源源的笔,因为害怕被批评而撒了谎。
  原因分析
  小陈的这种行为属于“捏造事实型说谎”。小陈不管是不是自己的东西,只要觉得喜欢就悄悄地拿回家,她怕家长、老师发现而失去这些东西,就编出谎言来让自己的行为变得合理。
  如果孩子的这一行为不及时引导,那么他们会愈陷愈深,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矫正处方
  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最新动态”缺少了解,便会让孩子在尝到说谎的“甜头”后,不断重复这种错误,甚至发展成偷窃行为。
  离异家庭的孩子自尊心强,渴望被爱但又害怕被抛弃。他们的一些不合常理做法可能只是希望吸引父母的注意,填补心理上的自卑和爱的缺失。因此,当发现孩子说谎时,父母应该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共同商量积极的应对方法。否则,一味地放任自流,只会增强孩子的被遗弃感,使他们破罐子破摔。
家有小活宝,大活宝来报到!

围观

爱贝妈妈  强帖必赞  发表于 2014-3-4 08:45:06
已有 1 人打赏爱币 收起 理由
爱贝妈妈 + 20 亲!给你一个大红包,拿去买糖吃吧!

总打赏: 爱币 + 20   查看全部打赏

哈皮朋友  评论于  2014-3-4 08:19:10
看过就回帖
豆苗20081  评论于  2014-3-4 08:49:56
爱贝新人
xiangfei1  评论于  2014-3-4 08:49:59
支持分享精神。
万里无云  评论于  2014-3-5 09:28:25
孩子的问题是大问题,不能掉以轻心啊!
家有小活宝,大活宝来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