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dygaga  发表于 2011-5-8 15:54:28| 1787 次查看 | 0 条回复
我以为这是改编小说的电影,所以变了名字。看过才知道是原小说的后续,十三年后待字闺中的叛逆的爱丽丝。开场的情景并不陌生,这两天刚刚温习了电影《傲慢与偏见》和《理智与情感》。上流社会的派对舞会以及中规中矩的聊天模式,索然却滑稽。舞会的中心议题是爱丽丝订婚。在未婚夫单膝跪倒向她求婚时,爱丽丝并没有简.本奈特那么矜持、温雅,更没有艾琳娜.戴什伍德那么释放压抑。她只是犹豫了。彷徨中看到兔子。她逃了。尽管暂时逃离了这个压抑、束缚、循规蹈矩的上流交际圈。


她想逃回的是她十三年来的梦境,她清楚眼前的一切都是梦,只要掐下自己的大腿,她就可以立刻回到现实。一再被人否认身份的爱丽丝忽然发现,掐大腿是回不去的。那么她是谁?为什么被选择到此处呢?

看了秘密图纸才知道,爱丽丝被选择实施“屠龙计划”。仿佛命运已经被写好,前生今世,连梦都逃不掉。在“自己的”梦被赋予他人意义的时候,爱丽丝选择说“不”。(在此埋下伏笔,为后文发展及结局铺垫。) 然而,在被选择的被动的被追杀的命运里,爱丽丝为搭救朋友疯帽子而主动选择了“屠龙”任务。此时的她,由被怀疑身份到首次肯定自我身份,是为第一次转化。

可是峰回路转,在未屠龙时,好友疯帽子已被搭救,前往白女王处与爱丽丝会合。此时矛盾出现,“屠龙”由救友变为政治斗争,即白女王与其姐红女王的争位战。爱丽丝再度陷入困境。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在寻求自我到认识自我的进程中,选择与被选择。现实中,有太多不得已。高雅、美丽的白女王,虚伪、做作。而红女王更是残忍、可悲又可笑。为了两股政治势力的纷争而做出的选择,似乎怎样选,结果都是一样。唯有为了自己选择,选择证明自我,才显得更有意义。

爱丽丝在智者毛毛虫的指引下选择了“屠龙”,完成了第二次成长的转化,坚定了自我的信念。屠龙的过程自然惊险刺激,屠龙的结果自然是砍下猛龙的头,以白女王夺回王位的胜利告终。

这个胜利对于爱丽丝的漫游而言,没有丝毫意义。一场梦而已,任务完成,她必须回到现实。临走时还插播了疯帽子的恋恋不舍,朦朦胧胧。然而,这个胜利的意义在爱丽丝返回后却体现的“淋漓尽致”:她的叛逆、不屈的天性被挖掘,她断然拒绝了求婚和进入上流社会的机会,在讽刺了一干人等后,选择了远游中国,开始了一段真正的漫游。

又是一个皮克斯式的追求梦想的故事。然而,将经典、传统意义的小说,赋予了新时代的内涵,让陈腐、划一的模式有了新鲜的血液,在观赏过后,留有余味去品味。尽管3D的绚烂效果有时会喧宾夺主,但追求梦想的主题却没有丝毫被忽视。

现实有时很残忍,在不知不觉中,你已经开始承受无奈与挣扎。如果愤愤的随波逐流,恐怕会永远陷入被人摆布的漩涡。在无奈的被选择的现实中选择自我,寻求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应该是唯一的“逃离”的路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