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天才  发表于 2011-4-30 17:15:54| 1683 次查看 | 0 条回复
影片讲的就是著名的“水门事件”。影片没有正面直入这个著名事件的中心,而是将镜头对准那两个原本普普通通、但通过孜孜不倦的调查走访揭露这个“惊天大阴谋”的记者,通过他们的事迹从另一个角度来再现历史的真相。而作为事件主角的尼克松,则以记录片中的新闻人物的样式穿插于影片中,从片头处从中国访问回来时的意气风发,到最后丑闻败露辞职下台的黯然神伤,作为另一条线索与主线形成对照。对照之下,有蚍蜉撼大树的震撼和感叹,更有震撼之下对信念和精神的赞许以及由此而来的更多反思。


两位记者,鲍伯和卡尔,就职于《华盛顿邮报》,是最底层的小辈。一个刚加入报社不久,拿着最低的薪水,连总统底下最有权利的人都不知是谁;另一个虽然入行有几年了,但也一直没有什么出色的表现。但凭着敏锐和执着,让他们抽丝剥茧一步步逼近真相。过程中遭遇种种阻挠和危险,更显气魄和决心。

记者的扮演者分别是罗伯特雷德弗和达斯丁霍夫曼,他们和原型人物相处和交谈,并且在拍摄过程中也不断的交流,在戏剧化的重构中尽量保证真实。真实的两个人物之间,性格等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一个是激进派民主党,一个是共和党人;一个逻辑性强,谨慎,敏感;而另一个思维跳跃,随意,且有着点神经质。但两人又不得不进行合作,这样的组合在电影里,则带来了有趣的戏剧冲突和张力。另一方面,长时间的合作,又让两人产生默契。在影片里,罗伯特和达斯丁经常说着对方的台词,形成一种有趣有效的整体。于是,这两个重要人物,在罗伯特雷德弗和达斯丁霍夫曼的演绎下,既冲突又和谐,既还原了真实,又为影片增加了必要的戏剧性。

影片的导演阿伦·帕库拉,你可能不太熟悉,不过说起他的另外两部著名的作品你一定有听说过:《苏菲的选择》和《塘鹅暗杀令》。在本片中,导演张控大局,控制节奏,在表演方面允许演员的即兴发挥,让影片既生动可看,又真实可信。

除了实地考察和探访,美工还在片场完全仿照《华盛顿邮报》的原型搭建了一个巨大的编辑部,大到陈设格局,小到纸张垃圾,人在其中完全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影片里,编辑部是唯一光亮的场景。顶上无数一色的荧光灯,白晃晃一片,显得单调而没有层次。这体现的是记者工作环境和工作状态的严肃和紧张。编辑部之外的场景,无论是街道、其它室内,还是地下车库,都是阴暗的色调。对比之下,一方寻找正义和真相,另一方是隐藏的丑闻和罪恶,以及更多为其掩饰的黑暗。阴暗之下,还有危险和悬念。雷德弗在地下车库密会政府内部的“深喉”,黑暗寂静,任何一点响动都会让人毛骨悚然。

影片还采用大量的深焦镜头,在表现主角的同时,对很多细节做了清楚的交代,展现事件复杂性的同时,尽可能多的给观众提供信息,让观众在观赏的同时自己去了解和体会。在片中主角驾着车出去寻找线索的时候,镜头又从近景拉到一个俯瞰城市的大全景,车子驶入街道消失在幢幢高楼之间。在强大的权利面前,个体显得十分渺小,而与之对抗的过程,注定艰辛、曲折、漫长。

在众多电影人齐心努力之下,影片《总统班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将一个尽人皆知的重要事件精彩的再现在银幕之上,展现了历史真相,也展现了电影艺术的魅力。同时,它将镜头对准平凡又做出巨大贡献的记者,展示了一幅记者工作生活的真实画面,也获得了人们的肯定。演员也好,记者也好,他们的工作,努力,带给我们事件里面、和更多事件之外值得捍卫和思考的东西。

我穷的只剩爱币了,求爱贝发现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