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无云  发表于 2013-5-30 14:29:51| 1941 次查看 | 3 条回复

批评孩子的艺术

——批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得到批评的良好效果,是要下一番功夫的。

  孩子犯了错误,受到批评是应该的,可是不同的批评方式,造成的后果截然不同。

  孩子由于年龄小,推断事非的能力不强,自制力也比较差,经常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发现孩子犯错后,父母不问青红皂白地对孩子横加指责,甚至暴跳如雷,对孩子大打出手,这种做法肯定是不对的;对孩子一味地姑息迁就、听之任之,这对孩子的成长也是极为有害的。学会批判孩子,掌握批判孩子的技巧,是做父母必修的重要课程之一。

批评的榜样

  所有的孩子都会犯错,但不是所有的家长都会批评。批评得对,可以帮助孩子改正错误,让孩子学到新的知识,还不伤害孩子。批评得不对,不但不能起到惩戒作用,还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并且恶化了亲子关系。懂得批评的家长,轻轻一句话,就能让孩子认识到错误。不懂得批评的家长,连打带骂狂风暴雨折腾半天,孩子一句都不会往心里去。

  所以,孩子犯错是天性,而家长的批评是一门艺术。

  在这方面,我们有一个特别好的榜样,就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他曾借助四块糖,批评一个学生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当年陶行知先生担任育才中学的校长,一天,他正在校园散步,看到一名男同学在打一个学生,他立刻命令那个打人的同学停止,并让他五分钟后到校长室接受批评。五分钟后,陶先生回到校长室,那个学生正在小心翼翼地等着,准备接受一场狂风暴雨的批评。

  谁知道陶先生并没有发怒,反而从口袋里掏出一块糖递给他,陶先生说:“你比我来得早,很守信用,这是奖励你的。“这个学生正在吃惊,陶先生又掏出一块糖说:“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刻助手,说明你很尊重我,这块糖也是奖励你的。”这个学生将信将疑地将这块糖也接在手中。陶先生又掏出第三块糖说:“我问了一下,你刚才打那个同学是因为那个同学欺负女生,你很有正义感,这也是奖励你的。”那个同学这个时候已经慌了,甚至快要哭了,他赶紧对陶先生说:“校长,对不起,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该打他,我错了。”陶先生什么也没有说,又从口袋里掏出地四块糖,然后对学生说:“你已经认错,再奖励你一块,你回去吧。”

  那个学生口袋里装着四块糖,满怀惭愧地回到教室,以后他再也没有打过同学。在处理这件事情的时候,陶先生非常巧妙的用四块糖将事情轻轻化解,他能够尊重学生,洞察学生的心理,掌握了批评的艺术。

批评不是人身攻击

  也有人认为,批评不是很简单的事吗?不就是指出孩子的缺点,说孩子几句吗?很简单的问题,谁不会呀?可是同样一件事,不同的批评方法,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后果。即使同样一句批评的话,用不同的方式说出来,效果也是大不相同。

  比如孩子在拖地的时候,不小心将鱼缸给摔碎了。有的妈妈可能脱口就是一句:“你怎么这么笨呀!这么点小事都做不好,你还能做什么?”有的妈妈可能会说:“你为什么这么莽撞?拖地还把鱼缸打碎了!”也有的妈妈可能会说:“拖地的时候怎么没有小心些,如果将鱼缸搬到别的地方就不会打碎了?”

  在一般人看来,这三个妈妈的批评大同小异,都是在指出孩子的错误,语气语言也没有大的差别,对孩子的影响也差不多。

  但是如果稍加分析,我们就会发现,实际上不是这么回事。在三个妈妈的批评中,第一个妈妈最粗心,最后一个妈妈最理性,中间的那个妈妈居中。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第一个妈妈的批评,是针对孩子的能力批评,直接否定了孩子的品质,因为偶然做错的一件小事,上升到否定孩子品质上,这种批评是不恰当的,孩子也不容易接受。

  第二个妈妈的批评,是对事情结果的批评,没有针对孩子这个人,只对事情的结果做出评价,这种批评方式比第一个妈妈要好,但是也有缺陷。

  第三个妈妈的批评是过程批评,没有对人批评,没有对事批评,只对孩子做错事的过程进行了批评。这种批评方式将对孩子的否定限制在最小范围,而且直接指出了孩子的错误之处,让孩子容易接受。这是最恰当的批评方式。

批评的技巧

  可是,一个从来没有心理学知识的家长,能不能掌握批评的技巧呢?答案是可以的,其实批评的艺术并不复杂,只要掌握几个规则,任何人都能轻松学到批评的技巧。

第一,孩子犯了错误批评和惩罚的手段要适当。一定要告诉孩子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事情做好了会得到表扬,做错了就要受到批评,让孩子早早就有一个心理准备,尽量避免犯错。批评孩子的时候,应该注意分寸,并且这个分寸应该让孩子知道,孩子犯的错误较重,所受到的批评就厉害,孩子犯错较轻,受到的批评也就较轻。这样一来,孩子犯错以后,他就知道自己大概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会降低孩子的反抗心理。

  第二,批评孩子的时候要注意时机和场合。孩子犯了错,能够当天批评的就尽量当天批评,最好不要拖延太久,因为犯错以后,孩子会有一个被批评的预期,他对自己的错误过程的记忆也比较清晰。如果时间超过了这个预期,孩子会抱着侥幸心理,认为事情已经过去了,对于错误的认识会淡化。批评孩子的时候,最好不要在公共场所,也不要当着亲友的面,因为孩子的自尊心往往很强,你在大庭广众下批评他,会让他觉得很没面子,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刚才我们提到的陶先生批评那个学生的时候,就特意选在校长室,保全了那个学生的自尊心,使得他很快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批评孩子的时候,还要注意时间,最好不要在早晨批评,早晨批评孩子,会影响孩子一天的心情。也不要在吃饭时候批评孩子,吃饭时批评孩子,会影响孩子的食欲,甚至会让孩子扔下筷子,饿着肚子去上学。也不要在睡觉前批评孩子,因为这样会影响孩子的睡眠。

  第三,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应该就事论事,不要上升到对孩子人品的否定。刚才我们已经举过一个例子,孩子拖地摔碎了瓶子,三个妈妈用三种方式批评方式,其实第一个妈妈批评孩子的时候,越过事情本身,直接就否定了孩子的品质。这样的批评方式是非常不好的,这些讽刺和挖苦性的语言会极大伤害孩子的自尊,而且让孩子不能认清自己的错误。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应该只针对一件事,不要因为现在的错误,将以前的老账都翻出来,孩子打碎了鱼缸,就是打碎了鱼缸,不要再批评孩子爱吃零食,更不要批评孩子学习不好,因为如果你动不动就翻旧账,而旧账里基本全都是孩子的错误,要么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罪大恶极,很容易自卑。要么让孩子破罐子破摔,起了逆反心理,反正我在你心里什么都不好,做错一点事都上纲上线,那我也没有必要去改正了。这两个结果,都不是什么好事。孩子怎样想呢?反正自己没有一处是对的,以前取得的成绩、改正的缺点家长都看不到,自感自己天生是挨训该罚的料,对改错失去了信心,也就破罐破摔、我行我素,这样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家长训教惩罚孩子务必要一事一议,就事论事,切勿搞牵连、翻陈账。

  第四,在批评孩子的时候,父母应该认识到,批评是为了帮助孩子,而不是为了发泄自己的怒火。但是很多父母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她们分不清发泄自己怒火和批评孩子的界限,往往因为孩子的一点微小错误,引发妈妈的极端情绪,有些生活中的烦恼,工作中的压力,也借着批评孩子的借口发泄出来,做妈妈的狂风暴雨一般发泄一通,自己的心情是舒服多了,可怜的孩子成了垃圾桶了。这个时侯,孩子根本没法去想自己错在哪里,更不会想到怎么去改正,他心里只有一个感觉,就是恐惧。他心里只有一个期望,快点结束,他觉得自己的错误给妈妈提供了一个发泄的机会,妈妈骂自己,不是为了帮助自己改正错误,更不是为了自己好,完全是为了发泄。因此,父母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一旦发现批评孩子有发泄自己其他愤怒和不满的现象要及时向孩子道歉,不要让孩子为我们在其他地方受的气“埋单”。

  第五,批评孩子的时候要允许孩子申辩,批评完后要给出路。

孩子犯错是很正常的事情,批评孩子也是应该的,但是父母也要认识到,自己不是法官,不是圣人,自己也会犯错,也会有判断不准确的时候。所以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应该给孩子申辩的机会。孩子犯错,有主观原因,有客观原因,有故意的,有无意的,有能力问题,有态度问题,所以听孩子的申辩,父母可以更客观地了解事情的真相,也能对孩子所犯的错误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在批评孩子的时候更有针对性,更客观,也更合理。让孩子申辩,也表示了对孩子的尊重,让他对自己的错误有更清楚的认识,在接受批评的时候就不会有抱怨。

  还有一点需要父母注意的得是,在批评完孩子以后,一定要给孩子一个出路,我们批评孩子的目的不是为了批评而批评,惩罚孩子也不是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我们最大的目的是让孩子认识到错误,然后加以改正,避免以后再犯。所以在批评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本着这个原则,而不能意气用事,将批评当作目的。比如孩子乱丢东西、将房子弄得乱七八糟,在批评完孩子以后,当孩子向你承认错误,并问你怎么办的时候,这个时候,气头上的妈妈不能含糊其词一句“自己去想”。而是应该给孩子一条出路,告诉孩子应该怎么改正,可以让孩子整理房间,也可以让孩子去洗衣服。而现实生活中,很多妈妈意识不到这一点,噼里啪啦批评孩子半天,孩子不知道怎么改正,妈妈又不告诉孩子怎么改正,让孩子自己去猜,孩子猜出来还好,猜不出来的话,妈妈接着又生一场闲气,孩子也跟着倒霉。

批评的原则

  批评的原则,大致就这么多,但是原则是死的,人是活的,具体事情还需要具体分析,不同的情况要有不同的处理方式。除了这几条大的原则之外,在细节上,还有许许多多注意的事项,这些也是妈妈们需要多多了解的。

  比如在批评孩子的时候,父母一定要结成统一战线,不能爸爸扮演黑脸,妈妈扮演红脸,爸爸在那里声色俱厉的批评,妈妈这里满脸心疼的看着。因为如果父母不能统一战线,没有一个统一意见的话,会让孩子产生困扰,他不知道谁是对的,既不知道是爸爸批评得对,还是妈妈安慰的对,当孩子对信息无法判断的时候,批评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在批评孩子的时候,还需要对孩子的性格做一些了解,针对不同性格的孩子,采用不同的方式。比如有的孩子性格开朗、健康自信、承受能力强,对这样的孩子,就可以开门见山直接批评。而有的孩子性格内向、自尊心强,对这样的孩子,批评的时候就要注意方式,在批评的时候适当加入一些鼓励性的语言,让孩子容易接受。





家有小活宝,大活宝来报到!
huzhoujie99  评论于  2013-7-19 20:44:58
看过拿分走人
经不住似水流年  评论于  2013-7-19 21:09:04
(⊙o⊙)帮顶
经不住似水流年  评论于  2013-7-19 21:09:04
我要赚爱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