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播报员  发表于 2012-7-30 09:22:48| 1692 次查看 | 0 条回复

本报特派记者李志刚

突然之间获得奥运参赛资格,突然之间报名时从A组降到了B组,突然之间抓举的开把重量定在95公斤,17岁的湖北女子举重小将周俊,就这么突然地站在了伦敦奥运会的舞台之上。

从走上台的那一刻起,现场的观众给予这位年轻小将以热烈的掌声。失败!周俊有些懊恼地下场。这时,临场教练上前给她讲解技术要领。

两分钟后,周俊再次上场,这一次她在准备起身时,杠铃却向前倒下,尽管小姑娘极力想控制住,但是坚持了几秒钟后,杠铃仍然无情地落了下来。这一次消耗了周俊不少体力。

又是一个两分钟的休息。第三次上台的周俊已经有些不自信,眼睛向两边看。这一次,她同样将杠铃举到头顶,这一次她坚持得更久,可惜还是没有站起来。17岁的周俊,站在混合采访区,眼角噙着泪。周围的中国记者,一时无人忍心提问。

怎样选拔?

难产,是中国举重队历来奥运选拔名单的特点。

优势项目,做抉择难,大家都可以理解。但如何渐渐摸索出一套“公正,公平,公开”的选拔制度,也是大家的期望。

马文广自己也承认周俊的入选违背了奥运选拔制度,他也希望选拔制度能一锤定音,公平公正。年轻的周俊不应该承担这样的压力和责任,但愿今后中国举重的“周俊之痛”能够不再出现。

未战先降?

女子53公斤级的比赛,在奥运开赛前就疑云重重。

论成绩,湖北选手、伦敦奥运选拔赛冠军纪静应该是当然人选,但就在名单公布前,纪静却突然“神秘”失去这一资格,取而代之的是只有亚锦赛比赛经验的17岁湖北小将周俊。

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在比赛开始前,号称训练成绩也有232公斤的周俊,“未战先降”,报名成绩只填了150公斤,直接被划入B组比赛。按照规则,B组先比,比完后A组再比。

在奥运历史上,从未有B组第一进入A组前三的先例,而在中国女举历史上,参加奥运B组比赛也是首次。

谁来做主?

一个国家参加奥运会,难道不应该派最好的选手吗?

国家体育总局举摔柔管理中心主任马文广给出的回答意味深长:“选拔赛的冠军是纪静获得的,这个名额就是湖北的。至于让谁去,湖北体育局定。”

这个回答其实多少让人明白了背后玄机:就算让周俊去,也不能让湖南的李萍去。更有人猜测:女子48公斤级比赛,湖南的王明娟已经临时顶替了湖北的田源,湖北绝不肯再让步了。

至于周俊赛前忽然“降组”,连她的教练周芳也是大吃一惊。在沉默良久后,他只吐出五个字:“无条件服从。”

怎样问责?

在接受简单采访时,周俊说得最多的就是“教练安排的”,这位原来是为下一届奥运会做准备的梯队人才,这位17岁的小姑娘肯定没有说谎,她不应该受到指责。很多年来,体育圈内便充斥着“处处可以感觉,很难真正描述,永远无法揭露”的“潜规则”,地方保护主义便是其中的一条典型代表宁愿亏了集体,也不能便宜了别人,这正是地方保护主义的惯性思维之一。

如何才能破除成见,消灭壁垒,淡化锦标,让中国体育发展走上一条健康、可持续性的道路?个中关键仍要从体制入手,从调整各级体育部门的考核机制入手。(伦敦7月29日电)

作者:伦敦7月2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