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lsa  发表于 2012-1-26 18:58:25| 3055 次查看 | 7 条回复

亲们!2012谁来拯救我们的农村教育

李市镇一所乡村小学门口,黑板上写着“百年大计”,现实是全镇6所乡村小学都面临师资缺乏的困境

亲们!2012谁来拯救我们的农村教育

一所乡村小学的教室,虽然贴着“健美进步”的标语,但因缺少老师,学生们很少上音乐、体育等课程

地点:湖北沙洋县李市镇

乡言:有时为自己找理由大家都是这样,有的时候又觉得自己没有热情,是在误人子弟,心里很矛盾,又实在无可奈何……

一位干了近30年的乡村教师过年去给小姨拜年,她跟我讲起支教的经历。

40岁的小姨,上世纪90年代时从师范大学毕业,一直在李市镇中心学校任教。

2011年9月,小姨到李市镇一所乡村小学支教,恰逢周一早晨,赶上学校升旗仪式。

校长从办公室拿出一面国旗,系在一条绿色的尼龙绳上,绑着尼龙绳的旗杆原本有油漆,因风吹日晒只剩下铁锈。

“看旗子。”校长转头指挥着学生们,不到一分钟,仪式结束。

小姨问校长:“升旗不唱国歌吗?”

校长不好意思地回答:“孩子们都不会唱,我们这儿没音乐老师,没人教,要不你教……”

这个小学有140名学生,包括校长在内只有7名老师。校长坦言,教师年龄普遍偏大,数年没有“新鲜血液”加入。

李市镇6所同等规模的乡村小学,无一例外遇到了这些问题。

音乐体育课就是“集体放羊”

教唱国歌的活儿,小姨和另一名支教的谭老师揽了下来。两人花了一节课的时间,分别教会3个年级的学生唱国歌。

因为嗓子好,会唱几首歌,小姨和谭老师一度被“簇拥”为学校里的“歌星”。

小姨说,一个孩子跟她诉苦:“老师,我们自从一年级时上过一堂音乐课后,就再没有在学校唱过歌。”

这句话让小姨心酸。

不单是没有音乐课,课表上排列的英语、体育、思想品德等课程,在这个乡村小学同样只是摆设而已。

遇上这些课程,孩子们就成了“集体放羊”,他们在操场上撒欢、打弹子,在草丛里用草叶“钓虫子”,老师们则在一旁看着别出事就行。

而小姨数年前曾经任教的镇中心小学,离这里不过20公里,却是另外一番光景:各类课程均有安排,教师配备齐全。

“如果不是去支教,我根本不了解现在的农村教育是这个样子。”小姨说。

师资缺乏下的官方“支教”行动

小姨的家乡并非偏远贫困的地方,江汉平原的小镇,也素有“鱼米之乡”的称谓。即使是各村说不上富裕,但生活不成问题。

她记忆中留存的是“哪里有炊烟、哪里就有学校”时代的教育模式。她说,当时,“村村办学”是农村教育的主流,乡村小学也能向外输出不少优秀的学生。

但现在看来,乡村小学的凋敝似乎成为不可挽回的事实。

据小姨了解,整个小镇所辖的6所乡村小学,每一所都面临着师资匮乏的状况,8年左右的时间里几乎都没有年轻老师前来任教。

为应对这一现状,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实行一项新规定:要求镇中心小学和中学抽调出部分老师前往乡村小学,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优先当选“高级教师”的政策。

事实上,这些前来支教的老师们平均年龄在45岁左右,部分甚至即将退休,乡村学校的孩子们称他们为“爷爷奶奶老师”。40岁的小姨苦笑说,自己在这个队伍里还算是年轻人。

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小学阶段的师生比为:城市19∶1,县镇21∶1,农村小学23∶1;中学阶段城市13.5∶1,县镇16∶1,农村18∶1。

小姨认为,这还是一种为城市服务的标准,“农村人口分散,交通不便,很难达到这样的规模。因此,师生比例不应更大而应更小。”

“一所有6个年级的小学,至少有12名老师才够维持正常的运转。”小姨说,李市镇的另一所乡村小学,因师资缺乏,被迫将6个年级缩减为5个,6年级的学生只能分散到别的小学就读。

现实情况是,即便有支教师源的加入,乡村小学的师生比例仍然不能达标。小姨支教,一人担负着数学、音乐、思想品德3门课程。

同学谈工资农村教师“受屈辱”

当了十多年的教师,小姨的工资从最初的92.8元涨到将近2000元。但同社会上其他相同知识层次的人员相比,小姨坚持认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待遇最低,这也是师源缺乏的原因。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写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在地方教育事业费中专项列支。”

但真实的情况是,很多农村地区难以落实。小姨说,越来越多的教师不愿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对于农村基础教育事业,价值观上普遍存在一种疏远感和排斥感,选择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有着难以言状的“被迫性”。

我的一位做小学教师的同学,很赞同小姨的说法。

每逢同学聚会,这位同学就很尴尬。她住的宿舍是平房,就在学校的一角,条件较差。大家谈论工资时,她坦言“有点儿蒙受屈辱”。

她的理解中,经济地位低下造成社会地位的低下。她的热情并不在工作中,而是在如何能找到关系、走后门,离开农村,去县里或市里小学任职。

抱有相同想法的人并不少,小姨的记忆里,去年一年中,整个小镇的学校里,有十来人停薪留职,十来人“跳槽”,还有部分人离去或另寻出路,新人却没有补充一个。

城乡差距、地域差距也造成了农村中小学优秀教师外流。小姨说,现在很多农村骨干教师跳槽到县城或经济发达地区,如果不能通过正常途径调动,干脆自动离职去打工,一年的收入能增好几倍。

同为教师的小姨夫就在几年前离开家乡,前往厦门的一家私立学校教书,收入的确可观。

被现实裹挟的农村小学教师们

乡村学校急缺教师,镇中心的学校却是“人浮于事”。

小姨介绍,她所在的中学拥有100多个教师编制,至少30个“有名无实”,只是挂着职称,领着工资,从未走上讲台一步。

“现在就是需要的难来,来到的难稳。”小姨说。

即使一些优秀教师被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采取的相关措施留了下来,但仍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甚至有些悲观失望,消极应付。

随着学校生源逐年减少,乡村学校的教育经费日益困难。小姨支教的学校,连正常的教学和教研活动都难以如期开展,更无法拿出经费派人到外地学习取经或参加县级、市级的学习培训,“几乎都没有进步的空间。”小姨说。

在李市镇新城乡,我遇到一位已经在乡村小学教书育人近30年的老教师,他坦言,想改变自己,却发现已经被现实的乡村教育环境所裹挟:“有时为自己找理由大家都是这样,有的时候又觉得自己没有热情,是在误人子弟,心里很矛盾,又实在无可奈何……”

我的爱币满屋子,求爱贝发美元啊!
abigale  评论于  2012-1-26 18:59:59
一是硬件下乡,将一流的学校建在农村。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将城市建在农村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为了延续中国教育的根基和命脉,必须将其列入议事日程,创办与城市学校相媲美的农村学校,使城乡学校如一对孪生姐妹,没有明显的差别。
二是软件下乡,把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转移。吸引城市优秀教师下乡任教和留住农村学校优秀教师是教育下乡的核心。对此,得从提高乡村教师待遇着手。在城乡差距越来越大的现实语境下,不能仅限于“同城同酬”,必须“倒过来,越是穷地区,工资要越高。”而且,在职称评定、评优选先上皆要向农村教师倾斜。同时,切实实施“教师轮岗制度”,让优秀教师在城乡范围内流动起来。
我的爱币满屋子,求爱贝发美元啊!
ailsa  评论于  2012-1-26 19:01:07
就我所知,政府对农村的建设投入很大,特别是教育。近几年来就已经先后免了学杂费,书费,但为什么却换来这种情况呢?说实话,我感到难过,我以前那个充满祥和欢乐,勤奋勇敢的故乡不见了,而认真读书的学子也不见了,怎能不难过?我在心中呐喊:谁来挽救农村的教育,农村的孩子?谁来还我那个美丽的故乡,善良的人们?
乡村文化的危机和乡村教育的危机是一对连体儿。乡村教育是“中国教育之根”。与“撤点并校”相伴而来的“空村”现象、校车安全、学生辍学、城乡教育差距拉大等“副产品”皆是教育的“硬伤”,不仅危及农村文化的延续,也损蚀乡村教育的根基。补救硬伤,迫在眉睫。
我的爱币满屋子,求爱贝发美元啊!
harry  评论于  2012-1-26 19:04:34

我的爱币满屋子,求爱贝发美元啊!
张毛毛  评论于  2012-1-27 17:19:48
路过
我穷的只剩爱币了,求爱贝发现金吧!
鑫鑫宝宝  评论于  2012-1-28 18:55:45
农村直到现在还是个大问题啊
我穷的只剩爱币了,求爱贝发现金吧!
wangjing  评论于  2012-1-29 15:59:17
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日益严重匮乏,湖北沙洋县李市镇的6所乡村小学正常的教学和教研活动难以如期开展,更无法拿出经费派人到外地学习取经或参加县级、市级的学习培训。每当上音乐、英语、体育、思想品德等课程时,学生们就成了“集体放羊”,他们在操场上撒欢、打弹子,在草丛里用草叶“钓虫子”,老师们则在一旁看着别出事就行。与城里的各类课程均有安排,教师和教学设施配备齐全的状况相比,这种情形确实令人心酸。
我的爱币满屋子,求爱贝发美元啊!
忧伤的玫瑰  评论于  2012-5-30 00:15:56
看贴回帖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