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ues  发表于 2011-10-22 07:30:38| 1910 次查看 | 0 条回复

上海职工收入差距不断拉大

上海职工收入差距不断拉大

高端人才紧缺、职工创新能力不足、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外来务工人员的收入问题……上海职工队伍的文化知识结构、技术技能水平、创新创造能力等,面对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调整淘汰落后产能等诸多问题,将遭遇考验和挑战。

高端人才严重紧缺职工创新能力不足

随着上海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以及其他新兴产业能级和水平的不断提升,上海对高端人才的需求迫切。但目前高端人才的储备引进不足、培育培养滞后,产业结构调整将面临新的“阵痛期”。

从知识层面看,目前上海劳动人口的文化程度低于纽约、旧金山、芝加哥等国际大都市,也低于北京。上海要顺利实现“创新转型”,职工的文化程度还需进一步提高。工会抽样调查也显示,在职工对自身能力的评价中,对开拓创新能力的评价最低。

在一些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因体制机制问题,内部创新活力不足,很多职工包括一些高层次人才的创新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在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中,多数企业或者从事简单的组装加工,或者直接引进使用外国技术,对管理层的能力要求高,对职工的创新要求比较低,抑制了职工创新作用的发挥。

职工收入差距不断拉大超半数对收入满意度不高

从2006年到2009年,尽管上海从业人员平均报酬以每年10.9%的速度增长,但仍慢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速度。

目前的职工收入不均主要表现在,不同所有制单位从业人员收入差距拉大,不同行业从业人员收入差距拉大,不同岗位从业人员收入差距拉大。如,从2006年到2009年,农林牧副渔从业人员收入一直处于最低水平,金融业从业人员收入一直处于最高水平,且差距不断拉大。

由于收入的两大核心问题,造成职工对收入的满意度不高,感到生活压力加大。工会抽样调查显示,当前,职工对工作本身的满意度尚可,但对收入的满意度较低,50.4%的职工对目前收入满意程度“一般”,只有19.1%的职工对收入表示“比较满意”;51.2%的职工表示承受的压力“很大”或“非常大”,压力的主要来源64%的职工选择“经济压力”。

据市总工会2010年的抽样问卷调查显示,从行业分析,制造业职工的月均收入低于平均水平,对收入的满意程度也较低,收入低于3000元和1500元的比例分别为56.73%和6.37%;收入明显较高的产业是金融业,如上两个比例分别为21.52%和2.33%,金融业中对收入感觉不满意的职工只占18.9%,低于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

与此相对,在劳动时间上,上海职工在劳动工时上,超过法定工作时间的占据一定比例。制造业、文化体育娱乐业的每天工作时间低于平均水平,但每月工作天数较长,而金融业职工虽然每月工作天数低于平均水平,但每天工作超过8小时的比例要远高于平均水平,觉得工作强度超负荷的职工比例也达到32.7%。可见从某种程度来说,高薪和高强度工作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

基层队伍尚待提高化解二元结构挑战

目前存在的瓶颈之一是基层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不健全,尤其是一些非公企业,职代会、集体协商、工资协商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制度建制率较低、覆盖面不广、推进难度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不健全、不规范,当劳动争议发生时,难以充分发挥“第一道防线”作用。

基层工作队伍中不少劳动监察员、劳动争议调解员年龄大、上进心不足,缺少对劳动法律法规政策的深刻理解,更缺乏有针对性的专业化培训,难以有效开展工作;劳动监察员、劳动争议调解员岗位收入低、奖励少,直接影响基层工作者的积极性。

另一方便,农民工群体已成为上海职工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由于身份、户籍等方面的原因,农民工已经构成一个特定群体,也使上海形成了新二元结构。

自2006年起,上海实施外来农民工职业培训特别计划,各级工会也分别开展农民工基本素质教育和EBA学历培训,远不能满足整个农民工群体知识技能提升的需要,农民工文化程度较低、劳动技能缺乏的现状在短期内尚难以改变。

在收入方面,受文化水平、劳动技能的限制以及用人单位同工不同酬的不公正待遇等,农民工工资收入普遍偏低,比上海本地职工生活压力更大。

我穷的只剩爱币了,求爱贝发现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