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马  发表于 2011-9-21 15:18:18| 5352 次查看 | 9 条回复
本帖最后由 飞马 于 2011-9-22 16:08 编辑

1.jpg

民国年间,花钱捐得县长的马邦德(葛优 饰)携妻(刘嘉玲 饰)及随从走马上任。途经南国某地,遭劫匪张麻子(姜文 饰)一伙伏击,随从尽死,只夫妻二人侥幸活命。马为保命,谎称自己是县长的汤师爷。为汤师爷许下的财富所动,张麻子摇身一变化身县长,带着手下赶赴鹅城上任。有道是天高皇帝远,鹅城地处偏僻,一方霸主黄四郎(周润发 饰)只手遮天,全然不将这个新来的县长放在眼里。张麻子痛打了黄的武教头(姜武 饰),黄则设计害死张的义子小六(张默 饰)。原本只想赚钱的马邦德,怎么也想不到竟会被卷入这场土匪和恶霸的角力之中。鹅城上空愁云密布,血雨腥风在所难免……


剧中角色

4.jpg

南国一霸——黄四郎,独孤,周润发饰黄四郎

求败的张狂魅力恶霸——黄四郎,南国鹅城一霸,靠贩卖烟土发家致富,坐拥整片碉楼群落,坑蒙拐骗无恶不作,号令爪牙不可一世,让鹅城百姓敢怒不敢言。纷繁北洋乱世,继承家业的黄四郎靠贩卖烟土飞黄腾达,在战火弥漫的南部中国,黄四郎独霸一方圈地称王,横行十余县市,作威作福。在他的统治下,百姓民不聊生、沿街怨声载道,在他身边围聚的既有胡万、武举人这样助纣为虐的门客,也有胡千、胡百这样为虎作伥走狗,更多的是敢怒不敢言的民众。黄四郎混自天成的霸气,是他横行乡里的凭仗,也埋下了他王朝最终土崩瓦解的祸根。作为权倾一方的地方恶霸,黄四郎有着某种独孤求败的寂寞,对于来者张牧之,他有着棋逢对手的快感,也有着英雄聚首的惺惺相惜。尽管有鱼肉百姓的不赦之罪,但黄四郎是个接受过西方教育的时代超前人士,这从他的穿着用度都可见一斑,他的身上混合了中西合璧、华洋混杂的特点,他榨取百姓的钱财同时蔑视他们的生命,而张牧之的到来则挑动了他骨子里寂寞而好斗的神经。

3.jpg

北洋豪侠——张牧之,姜文饰演张牧之

复杂而立体的多情悍匪,昔日蔡锷军中猛将张牧之,北洋战乱后落草为寇,成为纵横山野的绿林悍匪。他带着手下一班有勇有谋的弟兄,踏遍南隅江湖劫富济贫未遇敌手,直到在鹅城遭遇黄四郎。土匪横行、军阀割据的北洋乱世,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昔日军中猛将张牧之,身材魁梧作风彪悍,头脑冷静足智多谋,还有一手无人能及的好枪法,在当地军阀麾下深得重用,令各路人马闻风丧胆。群雄纷争后,张牧之起义失败落草为寇,化身悍匪首领纵横山野,带着一班有勇有谋的弟兄,踏遍南隅江湖未遇敌手,因其行动时统一头戴印有麻将图案一到九筒的面具,大家将他们称为“麻匪”,他的名字也以讹传讹被叫成了“张麻子”。对深知黎民百姓水深火热的张牧之而言,惩恶扬善、劫富济贫是他不变的宗旨,而他最气不过的,就是看那些仗着有权有势为非作歹的寡头恶霸恣意嚣张。只要让他遇上这样的倒霉蛋,轻则瞬间掠走万贯家财断其钱脉,重则手起刀落杀鸡儆猴以示后效,从不心慈手软网开一面。可想而知,当他来到鹅城,见到坐拥整片碉楼群落、欺压民众无恶不作的黄四郎,心头会喷出多么炙热的愤恨怒火,脑袋里会冒出多少棋逢对手的快意恩仇。张牧之既有潇洒干脆凶猛强悍“纯爷们”一样的外在气场,也有细腻真挚“男孩”般的内心世界。他待兄弟们情同手足,甚至面对曾经同一个战壕的战友、之后各自为战的敌人的遗孤“小六子”,也视若己出地疼爱关怀;他对女人从不动手,哪怕每一次致命的邂逅都没能长相厮守,也只在心里默默地缅怀逝去的爱情;他视朋友为最大财富,哪怕对方有意无意背叛了自己,只要仍是出生入死的莫逆之交,就能相逢一笑重归于好。

2.jpg

通天大骗——老汤,葛优饰演汤师爷

可怜可恨又可亲可爱的骗子,老汤本是一介书生,军阀割据民不聊生,他却桃花不断逍遥自在,化身通天大骗,走上了一条闯荡江湖之路。不料在一次上任县长途中,与张牧之狭路相逢,只得假扮师爷共赴鹅城。出身草根、混迹梨园,靠写几个剧本混口饭吃,没有一兵一卒的老汤,在北洋乱世最终一路飞黄腾达到了买官赴任的顶峰。谁曾料想,上任半路被张牧之劫持,在鹅城朝夕变幻的险境中,他面对的既有手握重兵的张牧之,又有权倾一方的黄四郎,何去何从让老汤的每一步选择都危机重重。游走在两派势力中,老汤能够依赖的只有他自己,凭借狐狸一样的敏感和智慧,老汤频频化险为夷,历经人生的大悲大喜,走向戏剧化的高潮。在张牧之和黄四郎的两强角力的过程中,老汤的选择颇为微妙,势力的天平往往因为他的选择而发生倾斜。风光上任到被劫为奴,老汤和张牧之之间的关系起起伏伏,从不共戴天的生死宿敌,逐渐变成了唇亡齿寒的莫逆之交。两人能化敌为友,既是因为有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敌人,更不如说他们在内心深处是互相了解的知音。比起张牧之除暴安良的正义天性,通天大骗的老汤更有现实精神,他看重的是踏踏实实的财色。但难得可贵的是,这样一个市井心态的人保有某种真挚的东西。除了在两大山头之间的摇摆,老汤在片中的情感也跌宕起伏,他既有和原配夫人的患难真情,也有和京城名妓假戏真做的羁绊,而一妻一妾的情感线之外,色迷心窍的老汤难免还有处处留情的风流。

飞马  评论于  2011-9-21 15:19:30
   “由于对姜文过于卑躬屈膝,厚颜无耻的吹捧,该影评已被和谐。”
  这句是我在去看电影之前,已经准备好的影评(还是抄来的)。
   吾辈俗人,花钱去影院只图消遣。回来吹吹水,网上吐吐槽。严肃客观的评价电影于我如浮云,就是带着这么强烈的偏见去看的电影。国产片导演就那么几位。考虑到他们近年的发挥惊人地稳定, 吾辈观影前,早已选择好了态度。
   比如赵氏孤儿,陈凯歌肯定给我们带来悲剧。他就活在自己的那点小悲剧情怀里,老想拍一悲剧,还肯定又玩现了,整个一纯悲剧。我们买了电影票,聚精会神地盯着屏幕,唯恐事后骂得不够尖刻戏谑不够振聋发聩。 再比如让子弹飞, 姜文肯定给我们带来惊喜。我们买了电影票,就等着让他TMD给我们翻译翻译什么叫TMD的惊喜。 看不懂,就说这片真有深度,可惜太小众了。 看懂了,便把他当神来捧,唯恐自己的态度不够卑贱,拜倒得不够迅猛。 只恨“愿为姜文门下走狗”这种结构已在王小波徐文长身上用滥了。
   人总是渴求被认同。所谓“人生得一知己,死而无憾”,描绘的就是这种渴求被满足时的快感。人性若此,无以抗衡。这群大导演大玩家,亦不能脱俗,只是口味略有偏好。冯小刚张艺谋什么的活明白了,追求票房认同。陈凯歌自负才华,追求带点文艺腔的装B青年的认同。吾辈小装青年,层次低,为与不装B的大众拉开差距,大家紧紧抱成鸡蛋状,追求蛋内认同,人称蛋同。还有些大装青年,最爱唱反调,追求与小装们拉开差距,显得层次高,自会有人贴过来膜拜他们,叫他们大神。
   姜文拍电影,也图个被认同。他的四部风格各异的电影,都有强烈的自我表达欲望。每一个片中的“我”,包括夏雨演的,都是他内心的部分投射。其前三部电影表现出来的选本、选角的眼光,节奏、镜头的把握,讲故事谈思想的水平等硬实力,在吾等小青年心中已然封神入圣。但姜文不满足,他追求更广阔的认同。《鬼来》被禁,《太阳》票房不佳,这些不认同的声音在姜文心里絮絮叨叨挥之不去。
  两年多后,姜文射出来的,是经过精心构化,寻求破局的子弹。他的野心是得到同行,大众,小青年,大神和官府共同的认同。一言以蔽之:
  我姜文,“站着”也能把钱赚了。
   我从没见过国产导演有如此之大的野心,这野心听起来又如此的不可实现。同行是冤家,小青年想脱离大众,大神要高于小青年。 最重要的是,官府认同的,小青年和大神就不认同。大众同行还算容易同时取悦。但小青年,大神和官府这三群,在态度上冰炭不容。
   现实正是如此,在官府放行,喉舌大赞之后,电影自身素质迅速赢得了同行和大众的青睐。 广大小装青年们在短暂的观望后,看到宁财神同学的一句“姜文王朝来了!”后立即拜倒投诚。罗永浩,今何在等大神迫不及待地跟跳出来,“日,评价这么高,不至于吧。(这电影没啥思想啊)”,“下次拍个更有追求的电影”,“你们到底为什么激动啊”。 更极端一些的人开始咒骂,“姜文背叛了我们背叛了理想,腐化了拜金了追求票房了”。“站着,也能挣钱”这种事在他们眼里是没门的。 “你媚俗了大众,让大家都看的懂,你就已经跪下了。”“你媚俗了官府,不玩政治讽刺了,你就已经跪下了!”。
   连我这个不合群的小装青年,看完后也充满了疑惑。前两小时被导演带着高速狂飙,爽透了,结尾的节奏变化却让我无所适从。张麻子打倒了黄四郎, 最后却一无所得,兄弟女人也离他远去。他骑着白马缓缓离去的场景让我十分落寞。虽然最后的那场“起义”倾向危险…但这就是姜文电影里想说的么?
  子弹呼啸而来,透体而过,我却没一点感觉,好像没打中一样。搞的我连影评都不想写了。
  姜文说:“让子弹飞一会儿”。
   电影的开头,张麻子对着白马开了一枪,这枪瞄准绳结,打中却不打断。白马继续跑,绳索已不能吃力。让“子弹飞了一会”,绳索终于断裂,白马才四散跑开。电影的结尾,姜文对我开了一枪。 白马在我脑中奔驰一夜一天,绳索终于断裂, 我才舒服了。
  如果你看见了那思绪拖出来的暗线,就会明白宁财神说错了。“姜文的王朝,永远不会到来”
  影评这么多,吐槽点最多的就是周润发饰演的黄四郎了。这个地主恶霸,说单词,玩“介错”,还总要拽拽文,钱也多的离谱。这些特质可笑,不必要,也不合理。 但揭开暗线的线索,就在于这些“不合理”。 影片的暗线,几乎都巧妙得埋在笑料之下。
  问题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1920.
  葛优演的马县长,在刚进鹅城不久就说:“不好,我们来晚了,前任县长已经把税预征到90年后了,都到2010年了”。 原著中故事发生在193X年,是姜文特意改到1920年的。
  问题2:黄四郎只是个地主恶霸么? 没那么简单
  黄四郎交给假麻子(胡军)地雷时,说了很多:“北中国我不知道,但这种限量版地雷,整个南国只有两个”;“第一个在辛亥革命时炸了第一响”;“惊天,动地,还泣鬼神”;“1910,made in U.S”
  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这1910年才生产。 黄四郎不但知道辛亥革命的地雷是什么型号,还拥有唯一一颗双胞胎地雷。 请问,黄四郎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黄四郎参与了在武昌起义的核心策划,是辛亥革命的老资格革命党!不信?下面还有佐证
  
  问题3:张麻子只是个土匪么? 当然不是
  电影里很明白的说了, 张牧之,早年追随松坡将军(蔡锷),17岁时即为其麾下手枪队长。是讲武堂出来的(考虑到蔡锷,应为1909年成立的云南陆军讲武堂)。蔡锷在日本死后(1916),张牧之回国,落草。
  蔡锷何人?梁启超高徒,民国开国元勋,护国军神。 1911年辛亥武昌起义后20日,蔡锷就在云南发动重九起义响应革命。1915年又发动护国讨袁并取得胜利。张牧之早年即追随他,也算是 辛亥革命党对老资格。
  张牧之和黄四郎还曾是革命战友? 影片给出了明显的线索
  问题4:1900的一面之缘?
  张牧之与马邦德赴黄四郎的鸿门宴时, 黄四郎说。“20年前,我和张麻子曾有一面之缘”。从影片可以看出,黄四郎一开始就知道假县长就是张牧之就是张麻子。这句一面之缘,是他刻意点开的敲山震虎。影片确凿的发生在1920年。 20年前就是1900年。
  黄四郎和张牧之在这一年见过面? 那一年发生了什么? 我们继续从张17岁当上蔡锷手枪队长入手。
  问题是,张牧之现在多少岁,又是那一年遇上蔡锷的呢?
  蔡锷1882年12月出生,1899年在时务学堂的老师唐才常德资助下赴日本留学,1904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 回国后先后在湖南广西云南等地练兵。
  如果张是1904年后见到的蔡锷,那么1900年时张牧之不超过13岁。 这样的孩子不应引起黄四郎的注意。且1920年时33岁,似乎又嫩了一些。蔡锷活到此时也不过三十七岁。 1899年之前的蔡锷不过是个16岁不到的学生,虽然已经声名不弱,但也不至于配个手枪队长吧。 张蔡相逢,应为1899-1904年蔡锷留学时发生。17岁的张牧之,又为何会给一个留学生作手枪队长呢?
  查了一下,1900年时,唐才常策划在武汉发动“自立军起义”。 蔡锷闻讯即回国响应老师。但唐看他年纪小,就派他去湖南送信。 后来唐才常被张之洞拍平, 蔡锷身在湖南躲过此劫,又回了日本(其实这时候他才改名叫蔡锷,才去学军事)。我以为,张牧之当上蔡锷手枪队长,正是这一年。 估计是唐才常不放心蔡锷一个人走,派了张牧之这个同龄毛头小伙子,给他当的保镖--”手枪队长”(估计是光头小队长)。 这样算,1920年影片发生时张牧之37岁,也很符合人物形象。
  黄四郎会在1900年认识张牧之,两种可能。1是黄也参与了自立军起义,在武汉或者湖南见过蔡锷与张牧之。 2是蔡锷把这个手枪小战士一起带到了日本,然后在日本和黄有过一面之缘。
  我更倾向于后者, 因为黄四郎和张牧之,显然都在日本混过不短地时间。
  问题5:张牧之黄四郎都混过日本? 应该是,他们都对介错很熟
  先来介绍一下介错:
  日本人不爱上吊爱切腹,他们觉得切死自己挺光荣的。 但切腹挺难操作,一刀捅进去,一时死不了还特别疼。身体倒得七扭八歪,挣扎起来满地的血,死相难看,特别不体面。故很多时候切腹者会让一个信赖的朋友当「介错」。介错人手持长刀站在其身后,在自杀者的短刀切腹的一瞬间砍下他的脑袋。
  切腹大家都熟,但介错就相对冷僻。 更别说在没网络和电视的1920年, 如果不是对日本文化相当熟悉的人,根本说不出这俩字吧。
  黄四郎在鸿门宴上说“要是这三个人供出我来,我就切腹,请兄台当我的介错”。 张牧之说“你搞错了,介错人用的是长刀”。两个人应该都在日本待过相当长的时间。 尤其是黄四郎,好端端的中国人没事谁能扯到切腹去。张牧之要在日本混,只能是1900-1904年。因为1904年蔡锷回国后就没怎么去日本(其实我也不熟,蒙的),作为蔡锷的手枪队长,张牧之也不能去日本。等1916年8月,蔡锷病重去日本治病,当时张牧之一定跟着去了日本,但估计这段时间他可没兴趣研究什么切腹。何况11月初蔡锷就病逝了。
  
  回答了这5个问题后, 我们重新看黄四郎这个人。 他留过西洋,也留过东洋。说话爱拽文,冒成语,国学功底算不错。你若把他看作一个土财主,这些设定显然有很蹩脚; 但若把他看作早期便追随孙中山的革命党, 那些设定就很恰当。
  黄四郎,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土财主。 他是一个腐化的前革命者,现当权派。 在鹅城,他是“官府”的代言人。
  我总结一下暗线:
  1900年,张牧之追随蔡锷到日本,并与黄四郎有一面之缘。
  1900-1911年,张牧之和黄四郎在同一个革命阵营,但无交集。
  1911年10月10日, 辛亥武昌起义,黄四郎为核心成员。 10月30日,蔡锷在云南发动重九起义,张牧之也算核心成员。
  1911年-1920年. 辛亥胜利后,革命者黄四郎,开始利用手中的权利敛财。他投靠了实力军阀张敬尧(还是张宗昌? 其实我没听清楚。 总不能是张孝准吧)这座靠山后,愈发肆无忌惮,横征暴敛,更以故乡鹅城为根本苦心经营,控制了民国小半的烟土交易,大发其财。
   辛亥胜利后,革命者张牧之,不求权钱,继续追随蔡锷。 1916年蔡锷死于日本,此后张牧之对时局失望,干脆落草为寇。
  1920年, 张牧之马邦德来到鹅城,电影开始。张黄斗法,掀起了一个小小的鹅城起义,胜利后张牧之分文不得,心爱的女人和他的兄弟们一起走了。这场“革命”,正如当年的辛亥革命, 他什么也没得到,甚至失去了很多。 他坐的chair, 也被别的man抗走了。
  这就是姜文在此电影里内藏的政治隐喻。 谁会投入革命?蔡锷这样的英雄会,袁世凯这样的枭雄会,但最后得权的一定是袁世凯;张牧之这样的爷们会,黄四郎这样的投机者会,但最后得利的一定是黄四郎。 当张牧之再次掀起鹅城革命,他不为财也不为权,不为女人也不为大众。他对黄四郎说:“没有你,对我很重要”。
  如果你们觉得这个隐喻还不够过瘾, 鸿门宴上还有句台词。“彼时彼刻?” “恰如此时此刻”(谢绝联想,请勿跨省)。
  
  问题6:姜文要干什么? “让子弹飞一会”
  
  解决了前5个问题,我们就明白姜文如何同时取悦小装,大神和官府三个群体了。 那就是打时间差。这是一部让子弹飞一会儿才能被解读出的电影,子弹中的火药藏在喜剧和商业的外壳之下,躲过了官府的剪刀手。 他若明白无误的指出黄四郎是由XX手段走上统治阶级的恶棍,配合最后的“鹅城运动”,那这片死的绝对比宁浩的《无人区》还惨烈。等子弹飞完,官府醒过神儿来,影片都下映了。
  
  从技术手段来说,姜文为追求这个飞一会儿才明白的效果,刻意的将每一条重要的线索后埋一个包袱以转移注意力。 比如张牧之刚刚自陈身份,说自己跟松坡将军混过。 观众还没转过筋想清楚松坡是谁,葛优就跳出来插科打诨:“那一年,我十七岁,她也十七岁...”。在逗笑大家之余,将观众的注意力从“松坡”,“十七岁”这样的线索上转移开。避免影片立刻被看懂。
  
  姜文的电影爱悄悄的牵扯些政治,但要把子弹对着官府打,未免自讨死路。他准备打向谁? 这就是本文最后要讨论的问题,也是姜文更大的野心所在。 看官们可以把他野心想的特别不怕死,但我可不敢胡写。我觉得他把枪口对准时下电影界,对准某位电影界的官府代言人。
  
  让我们再回顾一下姜文那句“我姜文站着,也能把钱挣了”。这点野心,观众都看的出来,也不难理解这句有点揶揄闷头挣钱的冯小刚。冯导岂是在于这点揶揄的人?还主动客串了汤师爷,和葛优联袂出演赚钱众。(冯导不但拍片赚钱发挥稳定,客串也是稳定的头五分钟就死。)汤师爷落水而死, 葛优演的马邦德为求活命,一直在冒充汤师爷。 可以说,在电影里,葛优代表了冯小刚。马邦德说的,就是汤师爷说的。也是冯小刚说的。
  
  
  
  汤师爷要赚钱,他向谁跪? 官府代言人“黄四爷”。 他怎么着挣钱? 黄四爷带头出钱,其他人就得跟着出钱,回头把钱还给黄四爷,得利三七开。
  
  张牧之要站着挣钱,也得在汤师爷的配合下,先忽悠“黄四爷”先出了一百八十万两银子才行。
  
  
  
  关键问题来了,汤师爷想赚钱得跪官府代言人黄四爷,冯导演想赚钱得跪那位爷?
  
  
  
  时下电影圈里, 有没有一个“爷”,是公认的官府代言人呢。这位爷,如果像黄四爷一样恶劣,已成中国电影的毒瘤,就够好了。这位爷,如果像黄四爷一样发家,先投身于“导”,一步步的向官府靠拢,终究成“爷”,就再好不过了。
  
  有没有这样的一位爷,让姜文这种爷们电影人觉得。“X爷,没有你,对我很重要”。线索还在电影里
  
  理解子弹的政治隐喻,突破点在于姜文相对于原著,对故事发生时间的改动。
  
  理解子弹的现实所指,突破点在于姜文相对于原著,对角色姓名的改动。
  在原著里,黄财主的原名叫黄天榜,”黄天棒”. 在电影里,叫作黄四郎,“黄四爷”。
  
  
  
  韩三爷,您得多么的无畏,才敢于把自己的名字,放在这片儿的出品人上? 您给这电影投了多少钱来着, 别是一千八百万
  
  (原著师爷姓陈,没县长这人。 电影里分别安上汤,马二名。将将是个“冯”字,有点附会,放括号里图个好玩吧)
  
  
  
  
  
  
  
  在电影后半, 张麻子对着黄四爷派出来的马车,虚射一枪,“让子弹飞一会”。 片刻,枪声四起。
  
  《让子弹飞》上映一会后,终会成燎原之势。其它手里有枪的导演,编剧,演员,杂志,评论家们,都会迫不及待的把肚子里藏了多年的子弹打出去。
  
  姜文必将瓦解一个“三爷的王朝”,“剪刀手的王朝”。让黑马们倒下,白马们得以挣脱沉重的束缚。但”姜文的王朝”,永远不会来临。他会从容的从椅子上站起来,让别人搬走。自己骑上白马,悠然的离开我们的视线,化为一个传说。   
飞马  评论于  2011-9-21 15:20:15
  三年以后,我们又等来了姜文。
  上部《太阳照常升起》够出彩,但只有两种受众,要么绝对天真,要么绝对深刻。这回姜文修炼的更加聪明,他让各种水平的观众都能看到足够好的东西。
  这一次姜文把自己的野心藏在了表面的喜剧包袱之下。《让子弹飞》是一部商业片,却比国内绝大多数艺术片更艺术。钱挣了,还站着。而且藏得深了,反而站得更直。
  
  
  一、一些有趣的细节
  才华横溢的导演往往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会有相当多很个人的喜好和知识领域,并会把它用在自己的电影里。本次姜文一如从前一样,在电影里融入了很多的个人志趣。
  
  马拉火车
  很多人看到片头马拉的火车可能觉得很奇怪。其实最早的铁路跑的都是这种车。铁轨最早是给马车设计的,特别是矿区有很多马拉的煤车在轨道上跑。后来才有了蒸汽机车。
  当然在1920年的中国用马拉的火车还是比较奇怪的,这里一来是配合情节,二来营造一种奇异感,三来马在视觉上自由、奔放、有冲击力,也是姜文想给予本片的风格。
  说点题外话,中国无论拍古装片还是现代片,用的马种基本都是国外的体育用马。中国马个头都比较矮小,皮毛也没有那么好,有时候看起来觉得很穿越。不过拍电影么,也是合理的。
  
  铁血十八星旗
  这面旗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本片中大量出现。其中红色与黑色代表血与铁,黄色代表炎黄子孙,九个角指禹贡九州,内外十八个圆点指当时汉族居住的内地十八省(当时东北和内蒙汉人还不算多)。它最早是武昌起义的旗帜。
  后来袁世凯加入以后方针从“驱除鞑虏”变成“五族共和”,加之领土超出了原本18省建国的计划,这个旗就只作为陆军旗。
  1920年这面旗除了陆军以外应该很少有用。大概姜文很偏爱这面很有民族主义风格的旗帜。
  
  蔡锷和小凤仙
  这个故事估计大家都知道,这里就贴两句二人的对话
  小凤仙说:“现在举国萎靡,无可救药,天下滔滔,国将不国,贵在哪里?美在哪里?才在哪里?我所以独独看重你,是因为你有英雄气概。”   
  蔡松坡故作不解地问:“何以见得?”
  小凤仙道:“我仔细看你的样子,外似欢娱,内怀郁结。我虽女流之辈,倘蒙你不弃,或可为你解忧,休把我看成青楼贱物!”
  姜文是很喜欢英雄人物,有英雄主义情怀的人,电影里人物说“追随松坡将军”,“变成小凤仙”,应该是在表达自己。
  
  开平碉楼
  片中的鹅城在广东江门开平取景。江门是著名侨乡,早年美国加州的铁路基本都是江门人修的。后来这帮人赚了钱回到家乡就修了这个中西合璧,防涝防匪的碉楼。
  
  介错
  日本切腹都会有介错人,自裁的人切腹后非常痛苦,就由自裁者熟悉而信任的剑道高手在身后将其斩首,以缩短其痛苦,这就叫介错。
  
  艳阳楼
  戏本,又名《拿高登》,高俅之子高登仗势欺人,作威作福,被水浒好汉子弟杀于其居所艳阳楼。
  
  二、姜文一贯的几个主题的第三次表现
  
  姜文到现在一共拍了四部电影,风格都各不相同。如果用文学流派来分析,《阳光灿烂的日子》是意识流,《鬼子来了》是现实主义,《太阳照常升起》是魔幻现实主义,到了《让子弹飞》就比较荒诞派。但是扣去比较特殊的《鬼子来了》是为全体中国人拍的,其他三部其实都是在讲姜文自己(某种程度上这可以构成一个自传体三部曲,事实上看了子弹以后我从“太阳”中读出来了不少3年前没读出来的东西),因而有很多共同的主题。这里说说我感触比较深的几个。
  
  英雄主义
  在姜文的世界观里,英雄是第一位的。英雄改变社会,英雄创造历史。最大的悲哀就是没有英雄。
  所以张麻子拿了钱还不够,他还要除掉黄四郎,给百姓一个公平,给鹅城一个太平。
  姜文年少时向往英雄,成年后用英雄要求自己。在他的电影里,英雄能够做出常人所不能做出的事儿。英雄一定被浓墨重彩所渲染。但姜文宣扬英雄主义的时候,他又很清楚英雄主义的弱点,所以夏雨在砸过人砖头以后,需要为大规模群架负责。六子剖腹取凉粉,要以生命为代价。
  只有当你清楚一件事物的弱点时,你才可以说你真正爱它。爱一个女子时是,爱一个国家时也是。
  
  雄性冲动
  本质上来讲,英雄主义其实完全是一种雄性性冲动。但是这里要讲的是更直接的冲动。比如打架和性冲动。姜文没有宣扬这些东西,但你看的出他认为这些东西是肯定要有的,不然就没有了男人气概。
  不过这次有所不同的是,姜文没有把这部分东西交给自己的角色(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夏雨的角色也是姜文自己的一个化身)去承担,而是很大程度上放在了廖凡所扮演的老三身上,原因后面讲到“克制”的时候会说。
  
  对女性的迷恋
  姜文影片中主角对女性的迷恋,一部分是基于性冲动的,一部分不是,是被一种纯粹的美和自己内心理想完美映射的吸引。从《阳光灿烂的日子》到《太阳照常升起》再到《让子弹飞》,前面一种的成分越来越少,后面一种的成分越来越多。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镜头会对准宁静丰满的胸,大腿和脚,从偷窥直到强暴。可是到了《让子弹飞》,张麻子对花姐(周韵饰)的迷恋,只剩下淡淡的一条线,含蓄得甚至让很多人到了结尾张麻子给花姐送枪时,会觉得突兀。镜头的焦点也相应地变成了脸,笑容,和眼睛。
  全片有三处比较专注地描写了张麻子对花姐的迷恋,除了最后的分别,一处是在进城初见时,花姐在领头擂鼓,张麻子的眼神和望远镜的镜头的移动说明了问题(姜文是真的喜欢用望远镜来表现影像,它在他全部四部片子中都大量出现,这次尤其多);另一处是花姐双枪一枪指自己一枪指张麻子要当土匪,同样是姜文的眼神,还有虽然低缓却充满了感情的配乐。
  在《太阳照常升起》和《让子弹飞》里面,周韵虽然戏份都不多,但是都做了最为用心的处理。姜文镜头下的周韵,不像人间应有的女子。她出现的时候,带着笑容,和说“我也想跟你们一起去发钱,听他们笑”的声音,就像你原本以为只存在于内心理想深处的人,突然真的就出现在你面前。她是那么的远,远到不可及,却又是那么的近,近到就在你心里。
  一个男人得有多爱他的妻子,才会这样的去拍她。
  
  浪漫主义
  这里的浪漫主义指的是艺术流派。尽管几部片子叙事流派各不相同,但是除了《鬼子来了》以外,影像的表现都有很突出的浪漫主义色彩,以强烈的情感作为美学经验的来源。体现在镜头上,就是在静态场景的构图(经常镜头上方恰恰少一块头皮)和动态场景的运镜上都非常随性。这造成一种非常浓烈的效果。
  
  理想
  在姜文的电影里,理想有时是一种很虚很模糊的东西。张麻子的理想是打土豪分田地,张麻子的理想却又不是打土豪分田地。张麻子的理想是什么?恐怕他自己也说不清楚。理想在内心最深处,在远处的青山和夕阳里。你知道它在那儿,却永远不知道如何去追寻它。可是当碉楼已破黄四郎已擒,你们抽着烟聊着天的时候,你就明白它依然在那儿等着你。
  
  
  三、让子弹飞里的姜文
  
  克制
  张麻子开始是受师爷劝告没有当场杀掉胡万给六子报仇,后来是在碉楼主动让弟兄们撤,姜文在里面扮演的人物变得越来越克制。这其实也就是姜文在学着克制自己。也许可以理解为姜文在“太阳”失败以后的一种反思和内省。
  可是成熟了以后,也就无法再那么快意恩仇。所以剿匪之后,姜文骑着马的背影,是怅然的。
  
  政治隐喻
  在葛优扮演的师爷死后,剧情突然离开了勉强算安分守己的商业片节奏,进入了一种癫狂之中,讲了一个有关革命的寓言。这里说说我读到的故事。
  钱铺在街道上,却没有百姓敢拿,晚上偷偷拿了,白天黄四郎开马车出来收,又全部交还。张麻子再把枪弹铺在街道上,同样是晚上偷偷拿了,第二天黄四郎开马车来收被张麻子把马打死。可是当张麻子在街上振臂一呼号召大家去进攻黄四郎时,却没人响应,他们等着看谁能赢。直到张麻子抓了黄四郎回来,他们又一拥而上,跑到黄府抢东西,顺民转眼间变成了暴民。武举人平日里帮着黄四郎欺压百姓,这个时候他却冲的最猛。整治黄四郎,他也最狠。
  有人批评姜文还在宣扬“打土豪分田地”这一套价值观,其实就算姜文跟张麻子一样,信奉结果公平,鼓动群众闹革命,他也把这个事件中各方的真实情况反映出来了。所以不同的人,可以从他的作品中读到不同的观点。这是姜文谈政治的高明之处。
  就像鬼子来了,很多人说是在批判国民劣根性,可是我看完的时候,却是几为我的民族落泪。
  
  首尾的呼应和对比
  本片的首尾几乎是完美的对应。翱翔的鹰,长亭外古道边的歌声,铁道,马拉火车,有节奏感而激动人心的音乐。
  然而,开始的时候,是一群土匪要劫车,恣意江湖,斗志昂扬。结尾却是物是人非。仇虽然已经报了,但人死无法复生;目标虽然实现了,但是理想却依然遥不可及;弟兄们都走了,还带着自己深爱的人。张麻子一代豪杰,此刻却只剩铁轨,青山,夕阳,和背影。
  本片表面来看是个喜剧,但其实却是悲剧。
  
  姜文的日本情结
  影片中多处表现出姜文的日本情结:送六子留洋,先说的是东洋;黄四郎要跟张麻子玩自裁;黛玉和晴雯本是红楼人物,却组成日本名。
  其实作为一个具有民族主义思想,并很看重男性气概和尊严的人,会欣赏日本文化是正常的。我怀疑姜文参观靖国神社其实并不是因为对记者的那些冠冕堂皇的回答,而是出于姜文对于武士道精神的认同。
  
  四、说说电影技法
  
  关于表演
  这次主要角色中有6个人出彩,葛优,廖凡,姜武,刘嘉玲,周韵,还有不知道演员名字的老五。
  葛优至关重要,如果最终的票房能如我所料拿到4亿甚至更多的票房,起码有一半得归功于葛优。葛优一脸严肃地到位地完成了大部分的搞笑任务。而且没有葛优,周润发和姜文斗争的戏出不来。这次的念白和脸部表情造型实在是太绝了,很多腔调的拿捏令人拍案。
  发哥现在一般都说是票房毒药,不过这个角色可能也非他莫属。发哥表演基本到位,就是念白还是太差,没听出来是本人的还是别人配的。
  姜文基本就跟他演的大部分影片一样,在本色基础上略有针对性的倾向。
  陈坤此次用力够大,略有点不自然。
  姜武的演技我以为还在姜文之上,戏路很宽。武举人虽然只是个配角,但是角色对于前面提到的政治隐喻却至关重要。
  刘嘉玲戏份很少,但是角色需要的勾画全出来了。
  廖凡这次承担了表现雄性气质的重任,到位了,有些句子的语气很不惹眼的用了点北京腔调,效果很好。
  周韵比太阳照常升起里水准更高,没那么出格,但是平凡处更见功力,特别是眼神。不知道是不是夫妻说戏尤其到位。
  不知名的老五把那股憨劲儿刻画的入木三分。期待以后再在大银幕上看到他。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片中有很多群众演员的表演也很出彩,比如那个最后管张麻子拿椅子的富人胖子。两次看时我都特别观察了群众起义时中间各个人的表情,基本都到位了,前边的几个特别出色。群众表演没有看出假来,这很不容易。
  
  摄影
  仰拍很多。快速正反打很多。用了很多侧逆光的镜头来用光晕表现张麻子和他的弟兄的气概。
  鸿门宴那场戏在饭桌外面布了一个圆环,等距放了3台摄像机,慢速的逆时针转动,结合正反打,效果极佳。类似的方法后面还用过一次。
  山上打土匪一段堪为影史经典。
  
  音乐
  沿用了久石让给《太阳照常升起》的配乐,因为有足够的情节的缘故,效果比上次更好。有个规律,凡是姜文在很商业的说笑话或者发展必须的故事时,没有配乐;每到姜文玩段风格了,配乐就上来了
  
  剪辑
  从头到尾一路都很快,让观众一直都保持很high,但是也让一部分人来不及思考,注意不到细节,指责片子疯癫而肤浅。
  
  五、一点个人感想
  
  自己能看的进去的艺术片很少,喜欢的艺术片导演更是几乎仅此一个,所以也就指着姜文装个逼了。这几年来,自己逐渐被很多事情变得很实际。可是当我看到姜文的片子就会觉得,总有一些情怀,值得保留。
飞马  评论于  2011-9-21 15:20:42
   1奶奶的,这片太屌了。如果你是有钱人,赶紧包场请所有朋友看。如果你是穷光蛋,省吃俭用看40块白天场吧!再不济,买个碟片。最次也得下个电驴BT什么的,因为,连我这个刻薄鬼看了《让子弹飞》,也决定抛弃礼义廉耻地加入姜文造神运动。要知道,我不轻易夸人的,但射手座的特质是,骂人不要脸,夸人更不要脸。
  
   2 奶奶的,这片太好笑了。国产片招牌特色是喜剧不好笑,我以为自己已经丧失了听到汉语发笑的能力(康熙来了除外),《让子弹飞》让我恢复了这个功能。看片途中真的是从头HIGH到尾,原来我的笑点长成这个样子。像我和B这种笑点另类的人,看《武林外传》笑不出来,看《越光宝盒》想哭,看《龙凤店》想死,看《让子弹飞》我笑到老泪纵横。。。上一次看电影笑成这样,还是因为看1975年的恶搞片《巨蟒与圣杯》。《让子弹飞》里六弟死后兄弟们忏悔那段,笑翻……姜文抱着刘嘉玲哭的那段,简直是国产片笑话史上的神作!
  
   3奶奶的,这片太重口味了。六弟剖腹挖凉粉那段,赞!(大家看了《维多利亚一号》挖肠子那段没?)不过要是他学过催吐该多好,豆瓣上还有专门的催吐小组,百度催吐贴吧还有专业人士教人催吐秘诀。。。。姜文很有礼貌地对刘嘉玲说:说好了,咱们是同床,但不入身。我若有不规,手枪在此,你随时可以干掉我,你有需要的话我也绝不推辞。呃,我有没有说,姜文说这话的时候手正摸着刘嘉玲的胸?但姜文啊,不是我说你,你这片有个最大缺陷,那大奶妹肚兜被扯掉,露了胸(露没露点这个有争议)那段太短暂,这种时候怎么能用远景!!!特写这技术是拿来干嘛的,导演啊,你能不能有点良知?你这样做,对得起我们大胸控么?还是说本来拍了,被广电总急剪刀手私人珍藏了。请问广电总急招不招人?
  
   4 奶奶的,这片太高潮迭起了。美国不是有个电影尿点网站么?遇到让子弹飞,制作尿点的同学要哭,因为我个人认为基本上只有后半段姜文跟葛优谈理想谈人生那段可以快速去上个厕所,其他任何地方都不能拉下。刻薄鬼叶三说《让子弹飞》看后感觉:非常刺激但远没有满足,事毕还有些恶心──像是被一名很帅的坏蛋强奸至含泪高潮。我想说, 该强奸犯技术甚佳,老子笑中带泪。看国产片,大部分时候都有自取其辱的感觉,就是被脏乱差烂人糟蹋了,我们还得付费,还帮着贱人数钱,每次看完一部都想去批量学习脏话,以浇胸中块垒。好不容易碰上唱作俱佳的强奸犯,你们明白受害者的感受么?爽啊。这么才华横溢的强奸犯,拜托,敬请再来!
  
   5 奶奶的,这片台词太拽了。我是个台词控,情节逻辑再烂我都可以忍,台词一旦平庸就是万恶之源。之前看了那么多国产片,以为汉语在银幕上死翘了,这次玩诈尸啊。“张麻子:这是穆扎的曲子。他们叫穆扎,咱们这里叫莫扎特。儿子:你还能听出是穆扎来?张麻子:有时候能。儿子:什么时候?张麻子:唱片上写着穆扎的的时候。”“连小凤仙是谁都不知道还当妓女?那是誉满全城的鸡。”“路要一步一步走,步子迈得太大,会扯着蛋。”“她已经是个寡妇了,我不能让她守活寡。”——其实坦白说,这些台词也不是多么空前绝后,还是那句话,谁叫其他国产片的台词太糟烂!!!我最喜欢的台词是葛优说的那种,什么,不鱼肉百姓?你当过县长吗?周润发仰天长叹:把钱分给人民,作孽啊!
  
   6 奶奶的,这片太现代了。我没有想到姜文能这么现代这么潮。他身上不仅有60后的英雄情结、革命浪漫主义,还有90后的种种优点:自恋、屌、爱谁谁。卖腐、飙脏话、神经错乱、重口味、血腥画面……当下最流行的元素,都能在一个古装片里和盘托出,这是什么水准?只能说,这个不靠谱的神经质调调,实在太合我口味了。。
  
   7 奶奶的,这片太浪漫了。姜韵真美。都是导演夫人,瞧瞧贾樟柯家赵涛那寒碜样啊(上次去上海学了苦逼这个新词,但是一般情况下我不好意思用,实在太刻薄了)。姜文是多么爱姜韵哪,把她拍得风情万种不说,还铆足了劲在自己老婆面前耍帅。姜韵和老二老三玩3P都巨纯情。那段骑人肉自行车的,3P得情深深雨蒙蒙啊!还有老六死了,大家要送红玫瑰和白玫瑰,土匪玩起罗曼蒂克来,真他妈的迷死人。
  
   8 奶奶的,这片太男人了。之前所谓的男人片《西风烈》,就是个阳痿片,一个个吃了伟哥似的漫山遍野乱跑,性格智商癖好全无,天线宝宝都比他们有人性。而让子弹飞才是真正的纯爷们片,那股狠劲、那股霸气,姜大爷,您给我们翻译了什么叫才大器粗。所以哪怕有人说你自恋过头(自恋难道不是高智商人士的特权么?人家这么有才华却禁止人家自恋,这世界有没有是非有没有天理!),让子弹飞就是你手淫实录,但我必须说,就算是打手枪,你也打得既有情怀又有诗意还巨有观赏性~~~~而其他有些导演,阳痿多年了,早泄对他们来说,都是个奢望。(哇哦。不得不由衷感叹,我的恶毒又攀高峰,怎么办啊,求变得厚道的食疗法。)
  
   9 奶奶的,这片太腐了。“葛优对姜文撒娇:你是要睡我呢,还是要杀我呢?”“大哥你是了解我的,要是我,趴在桌子上的,应该是她老公。”这世道,没点男男奸情的电影都不好意思公映。葛优和姜文那叫一暧昧。我也是看了这片,发现葛优这厮真正的有演技,那么浑然天成的贱。而且我这种贱人,每次看任何电视电影都能准确地喜欢最贱的那个角色。最爱葛优演的王八蛋,怎能有一个人同时拥有油滑世故、见利忘义、见风使舵等多重美德?师爷真是中国历史上最萌的物种之一。
  
   10 奶奶的,这片太讽刺了。中国片,好不容易有点CULT片气质,乱糟糟脏话连篇的,黑色幽默大面积分布,之前看了那么多欧美牛片,我的民族自卑感空前膨胀,看了这个,我简直要哭了。本来大剧情就非常黑色幽默,土匪当县长,跟《KISS KISS BANG BANG》小偷演侦探一样恶搞。县太爷剿匪那段全城动员笑翻了。好玩的是,最后姜文动员大家去杀黄四郎,吆喝半天,大家不理,要看谁赢帮谁。如果不是这样,片子就逊掉了,就真成了打土豪分田地宣传片了。最最后,兄弟们跟大哥说拜拜,原因是跟你在一起不太轻松——姜文自己演到后面越来越高大全,活该。哈哈。好多人说姜文杀了黄四郎替身这是个败笔,我觉得挺好呀,不草菅人命还是土匪么。
  
   PS:很多文青说这片有多少多少缺陷,我倒觉得除了大胸妹被强暴戏太短和葛优死得早了点之外,基本上算完美了,这片票房上10亿都是罪有应得——不是,咳咳,我刻薄太多年,褒义词库告急,这时候该用什么成语来着,对,实至名归!!!!
飞马  评论于  2011-9-21 15:21:10
  昨晚十二点,看的《让子弹飞》首映。很少有电影能让我这样冲动,幸好这部电影值得。
  
  前些日子读木心,有一段话我很喜欢,他说:“宋词是唐诗的兴尽悲来,对待自然的态度转入颓废,梳剔精致,吐属尖新,尽管吹气如兰,脉息终于微弱了。”我很喜欢他提到的“气息”和“脉息”这两个词,让我想起电影。在我看来,如今的台湾电影和日本电影不免给我这种感觉:精致清新,但是脉息微弱,格局小了,不再有豪壮狂放的气象。
  
  看《让子弹飞》是酣畅淋漓的体验,整个电影院都在沸腾。每有给力台词出口,电影院里有人大叫:“牛逼!”就像听摇滚演唱会,很难在椅子上安坐。摇头摆尾,大声爆粗,都无所谓,因为大家都差不多,跟子弹一起飞了。看中国电影很难高潮,因为不给力,因为找不到G点,如今不但有高潮而且多重高潮,真的爽到,确实不容易。
  
  我却一直在想脉息和气象这两个词。电影一开头,土匪们纵马跃出山林,那一组日光下漂亮的移动镜头,只有黑泽明的电影里才有。最后的高潮,山林中打斗,不过寥寥数人,却觉有千军万马。李安说,电影有几个要素,思想,感情,运气,技术,最后是个性。姜文的电影全是个性。一个人怎么能这么霸道的自恋,这么自恋的霸道,这么自恋而霸道而让人喜爱呢?因为他的个性深处是敞亮和单纯。
  
  他信奉的那些东西,久远而浪漫,比如男子应该醉卧美人膝醒斩仇人头手中刀一把快意雪恩仇,比如男儿膝下有黄金应该站着挣钱站着花钱没什么值得跪下,比如不好来的钱应该好散,散给什么人?散给世上受穷的人。这些东西,我们在古早的小说里见过,在传奇的故事里读过,小时候也在我们的血液里沸腾过,以为天经地义。那时候的英雄枭雄是穿漆黑大氅的虬髯客,是像金子一样赤诚的男子,但是后来,这种趣味不再有人认同,不知何时,英雄也变得暗淡,晦涩,落魄和龌龊,怎么就变成身份暧昧心事复杂一脸胡茬和倒霉的中间人了呢?上课时老师说,这呼应了时代精神,将英雄凡人化,人性化。但是我就是觉得,不管怎么说吧,太不给力了!
  
  其实给力,就是气息壮,力道足,不给力,就是气息微,力道弱吧。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气息,一个朝代有一个朝代的气息。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气息。像陈大导张大导,我的感觉是,人近老年,气息衰微,虽有外壳庄严,里面已经是入不敷出。所以把玩纠结,把玩精小,当年气壮山河,如今是江河日下。手艺还在,那股子悠悠荡荡豪豪壮壮的气,没了。
  
  说了这么多,该有人说我只讲虚的,不见实的了。我看子弹,最大的感受就是,姜文真是把好刻刀啊。演员就像石材,导演就像是刻刀,印刻得好不好,要看他怎么把握材料。姜文几乎从不失手。刘嘉玲在《通天帝国》里架不起一个女皇的气象万千,但是在子弹里演一个有情有义有欲的妓女,那么鲜活水灵,一个拧过来的背影,一个斜斜的眼风,风骚入骨。
  
  葛优在《赵氏孤儿》里只有单一的表演,因为角色单一,但是在子弹里,他呈现出他最好的表演。葛优最大的特点就是,悲喜难分,在极端的悲中一转眼,滑稽相又出来,在滑稽中悲怆陡然叠加,滑稽又嘲讽了悲怆,滋味复杂难言。唯有复杂,所以丰富。葛优的复杂丰富,一直以来被低估,惯常让他演大喜,演大悲,却少有悲喜难分。子弹里他演的马县长,是整部电影里最精彩的人物,我觉得甚至也是本年度电影中最精彩的人物。
  
  这个小人物贪财怕死,狡黠圆滑,却又那么妩媚可爱,贴心贴肺。因为他的恶,是人性本身的恶,贪婪,好色,怕死,不是非人性反人性的恶。这种小奸小恶就像某些人脸上的痦子,生动而亲切。张麻子刚强,他柔媚,一张一弛,非常般配,再看看他们偶尔调调情,真是赏心悦目啦。而且他演活了一种有中国特色的人物:师爷。师爷是什么人物?是站步高,留步宽的人物,但是他自身没有下棋的权力,只有观棋的权力,有出招的本事。他就像乌龟一样,有时也会探头探脑一窥究竟,到了险恶之地又会立刻缩头回去,打死不出头。他们世故通达,最会揣着明白装糊涂。在中国,不会做人,就没法做事。世故即经营人际,最高明的世故是,他不全是为了人情,也不全是为了功利。在人情份上,功利你不得不给他五钱,在功利面前,人情他也替你担待三分。但也就是这三分五钱的交情,大难临头,他又是铁甲乌龟一只。
  
  要说缺憾,我觉得是周润发演的黄四郎。土匪和师爷,妓女和县长,都是接地气的人物,唯独这个县城恶霸,却显得不那么正宗。他的手段毒辣,做派周到,亦绅亦匪,是个复杂人物。但是那时不时往外蹦的英语单词儿,那股子来自西方的绅士做派,总是透着奇怪。师爷千百年来都有,这个土匪虽然听莫扎特,但有留洋背景,也算解释通顺。但是这个绅士风度的县城恶霸,显得没有根基。我觉得要是能把官场上的一些人物,有官威也有官心的人物,写进去,就更有意思了。一匪一官一师爷,就好玩了。另外就是,故事的后半部分过分复杂,机关算尽,现实的故事开始走向荒诞,虽然说是风格一种,但是老觉得不太踏实。
  
  最后说一句,我非常佩服本片中的土匪哨儿。操!这是怎么想出来怎么考证出来怎么编进去的啊?啸聚山林,就是这么个啸法吧!土匪哨儿一响,电影的神采多了三分!
飞马  评论于  2011-9-21 15:21:35
  1.居然重复使用了太阳照常升起的配乐,邪门儿,久石让太贵了,所以买一次要用两回才够本吗?
  
  2.和每一次一样,姜文的问题不是没有才华,也不是没有力道,而是用力过猛,该做到百分之百的,他总是做到百分之一百二(这一次很多场戏是百分之二百五);
  
  3.葛优真是神人,即使跟最夸张的编剧导演合作,他的戏也不会过;
  
  4.姜文老婆越来越好看了;
  
  5.结尾那段戏其实很“反动”,完全是政治寓言,不知道为什么通过审查了,很好;
  
  6.前面的特技还好,后面就很烂,越看越像拍着拍着没钱了,一亿多都花在三个演员身上了吧?
  
  7.台词“站着也能挣钱”像是姜文的心声,他也确实很牛逼,就算有一天突然想挣钱了,也不用像陈和张那样跪着挣钱;
  
  8.挑了很多毛病,其实还是很好看的,票房肯定巨好,推荐;
  
  9.拍商业片,姜文还是不如宁浩(其实宁浩成名前拍文艺片也很牛),至少我觉得。希望姜文这次发大财,下次还拍更有追求的电影。
飞马  评论于  2011-9-21 15:22:09
  子弹飞过大光明,电影落幕,全场起立,鼓掌。
  
  
  宁财神在围脖上说,他的王朝开始了。
  
  这句话会引起多大的争议,可以想象。但是国产“大片”自2000年【英雄】开创动辄破亿成本的模式以来,有几部让我们鼓掌起立?我简直数不出来。
  
  电影是如此偏激的需要个人审美去验证的事物,只有喜欢和不喜欢,没有无感的灰色地带。要么好,要么坏,不好不坏就是坏。
  
  在看哈7的前场广告时,【让子弹飞】的预告片已经把【赵氏孤儿】比得毫无颜面。在一堆烂片扎堆的荧幕上,鹤立鸡群如此明显。我踏踏实实的想,【赵氏孤儿】的票买都不用买了——果不其然。
  
  而我们等一个摆脱固有大片——甚至是畸形大片模式的大片,到底等多久了?!
  
  信奉好的电影只有这几个标准:好故事、好演员、好拍摄。录音、音乐、字幕这些当然重要,但是主体故事必须说好,打下基础,才能有发挥。但是为什么往往最基本的事情没有做好,他们就把胶片拿出来发行了?
  
  
  道德标准是附属物。07年底的【投名状】和【集结号】拼得你死我活,两部片旗鼓相当,但我看完【投名状】心里添堵得慌。故事不是不好,演员不是不好,都好的时候,就看你要输出怎样的价值观了。不是非要你高尚或者大团圆,但生活本来就够阴暗了,下班以后哪怕想轻松一下,从电影院里走出来还要带着纠结,何苦?
  
  
  【唐山大地震】也是一样的道理。且不说故事在许多细节上设置得多么没有必要甚至价值观扭曲,单看人家毁人亡,也让人堵得慌。我们在走出电影院时,同事直截了当的说,幸亏没有带孩子来看。——在中国电影没有分级的制度下,你不知道走进电影院会看到多荒唐多晦暗的电影。哪怕我们独自在家中欣赏着昆汀的各种暴力暗暗鼓掌叫好,也无法坦然接受带着孩子就看到一片血腥。更何况不知为何,贺岁大片总是要走向人死的结局,难道不死你就拍不好吗?
  
  
  我看【让子弹飞】,是一个很行云流水、明白它在说什么的故事,喜庆、欢快,让人看了舒坦。把幽默黑着说,说得又溜,弹不虚发,一弹中的。不知道剪刀手有没有剪,但是台词的尺度明显很大,简直是公然挑衅。相比【太阳照常升起】里还算含蓄压抑的性讽刺,这回姜大爷简直是赤裸裸的在战斗啊。导演要拍得爽,观众才能看得爽。
  
  
  英雄主义的梦一直都有,我相信陈凯歌从来没有觉得自己不在英雄的舞台上。每一部电影都是各方面妥协的结果,为什么有的人妥协好了,有的人妥协不好,这就是驾驭各方面的功力。既不要一头跪在制片和赞助商面前,也不要一味沉溺自己的个人主义。一千个人有一千种做法,为什么他能做好,你就做不好?我想娱记的毒辣手稿下,比的不是票房,而是这个。
  
  
  恰好晚读朱天文的笔记,八十年代她去西安电影制片厂,连看好几部片,田壮壮的【盗马贼】最得她心,反而觉得陈凯歌的【孩子王】用力过猛。她有点类似预言的话,印证了陈凯歌现在的状态:他想表达的东西太多了,像是要服侍电影一样。
  
  
  如果说大学时候我从电影院【无极】里独自走出来,还不知所谓时——甚至真心觉得他有一些要表达的,只是观众不尊重的无法看懂。我宁愿相信,陈凯歌永远是【霸王别姬】那个陈凯歌,张艺谋永远是【活着】或者【大红灯笼高高挂】那个张艺谋。
  
  
  可是我现在更相信,属于他们的时代已经结束了,由不得他们伤感复辟。我们曾经爱过他们,所以才有失望,宁愿票都不要买,看都不要看。美人迟暮,英雄无力。
  
  
  2007年秋天,我在广州的电影院里,把【太阳照常升起】看了两三遍。评论褒贬不一,说他英雄主义的梦做得太大。而相比之下,其他人不是做得更大?我觉得自己看懂了,看明白了,也看得不亦乐乎,就会将之定义为一个好电影,实实在在的好电影,评价不容改变。
  
  
  那一年,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色戒】。同样褒贬不一。但是它们符合我对好电影的标准,从中我们看得到导演独立的灵魂,即使在商业体制的协调下,也有这一份自持。因此我尊重它们,爱惜它们,无论故事的悲喜。
  
  
  在看完【让子弹飞】之后,我久久不能平静。这是一个欢快的故事,奇特的故事,演得过瘾,拍得酣畅淋漓。拍得好是【让子弹飞】,拍得不好,真是【让蛋飞】。如果说【太阳照常升起】的三段式还让普罗大众摸不着头脑,那么这部最简单叙述手法的电影,可以让姜文从英雄主义的阳春白雪里走下来,走到群众中去,迎接大家的欢呼。
  
  回想一下历史,在大光明的一号大厅里,曾经上演过多少英雄大片,让观众们的掌声此起彼伏,在结束时鼓掌起立?
  
  讨厌他的人还是会说这是冯氏幽默+【无耻混蛋】的拼凑。天下文章一大抄,好的电影是对更好的电影的致敬。可是以彼为由就完全放你的狗屁瞎了你的狗眼了,这和冯小刚和昆汀完全是两码事!
  
  
  还需要做什么呢?别无可期待,剩下一个姜文,就把他捧上天去吧!
飞马  评论于  2011-9-21 15:23:50
仍然有浪漫的想象、癫狂的审美、极致的表演,然而姜文这次说,他要让所有人都看懂,于是他不放过对任何细枝末节的解释。当彪悍的人生开始解释,所以,情怀没了,诗意没了,理所当然。难道所有导演的审美都要假装去迎合观众而连带着水准一起拉低?好吧,那市场胜利了,这下子都能看懂,都能笑了。
瓶中魔鬼  评论于  2011-9-21 16:03:47
以前怎么没有发现原来姜文这么男人
可与发哥一决高下了
许成杰  评论于  2011-9-23 16:36:53
很爷们的一部片子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葛优恰如其分的舍得
不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