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留学  发表于 2011-3-28 19:55:29| 1799 次查看 | 1 条回复
全国性的食盐抢购风,引起舆论的高度关注。目前,该“风”在有关部门出面辟谣和维持市场稳定的积极努力下,已基本平静。大家也开始坐下来梳理这次抢购为何能如此迅速地形成气候。
全国性的食盐抢购风,引起舆论的高度关注。目前,该“风”在有关部门出面辟谣和维持市场稳定的积极努力下,已基本平静。大家也开始坐下来梳理这次抢购为何能如此迅速地形成气候。 见诸媒体的原因,大致有三方面,一是某些资金、机构的“炒作”,类似去年的“蒜你狠”、“逗你玩”;二是部分老百姓由于信息不全、没有科学常识,而产生恐慌心理;三是大多数人的“无意识”,“盲目从众”,尤其当一些地方曝出商店食盐缺货的消息后,就更坐不住了。 有没有商家参与此次“炒作”,发“灾难财”,不得而知,但恐慌和无意识的盲目从众,确是实情。这是由信息不全、没有科学常识导致的吗?在笔者看来,并不尽然。 与我国老百姓相比,日本灾民所获得的信息也不全,对于灾难内心也恐慌,但整个社会依旧有序。在地震发生之后,日本街头的公用电话前排起长队,等待给家人、朋友打电话,而每个排队的人一次只能拨两个电话,拨通之后就寥寥数语,报完平安就挂。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曾在阪神大地震之后去日本,他亲眼看到,超市购物排起长队,最初约定每个人限购两瓶纯净水,后来纯净水不够,改为每人只能买一瓶,还在排队的人对这一改变并没有意见,而令葛教授震惊的是,前面买了两瓶水的人,还回来退出“多买”的一瓶。 这不是用信息不全和科学常识缺乏就能解释的。其实,不要说灾难当前,放在平时,在我国各公众场所,不是天天都在上演“抢夺”的故事吗?公共汽车刚到站,所有的人一拥而上;地铁、电梯刚停稳开门,里面的人还未下,外面的人已经涌入……曾经专家分析,见车就挤,见队就插,见座位就抢等等现象,主要是我国资源有限,再加之大家穷怕了,所以难以有平和的心理。这貌似有道理,但为何资源更紧缺、核辐射就在身边的日本灾民们却依旧“淡定”呢? 根本的原因,是公民教育在我国的普遍欠缺。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一直不缺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教  
见诸媒体的原因,大致有三方面,一是某些资金、机构的“炒作”,类似去年的“蒜你狠”、“逗你玩”;二是部分老百姓由于信息不全、没有科学常识,而产生恐慌心理;三是大多数人的“无意识”,“盲目从众”,尤其当一些地方曝出商店食盐缺货的消息后,就更坐不住了。


有没有商家参与此次“炒作”,发“灾难财”,不得而知,但恐慌和无意识的盲目从众,确是实情。这是由信息不全、没有科学常识导致的吗?在笔者看来,并不尽然。

与我国老百姓相比,日本灾民所获得的信息也不全,对于灾难内心也恐慌,但整个社会依旧有序。在地震发生之后,日本街头的公用电话前排起长队,等待给家人、朋友打电话,而每个排队的人一次只能拨两个电话,拨通之后就寥寥数语,报完平安就挂。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曾在阪神大地震之后去日本,他亲眼看到,超市购物排起长队,最初约定每个人限购两瓶纯净水,后来纯净水不够,改为每人只能买一瓶,还在排队的人对这一改变并没有意见,而令葛教授震惊的是,前面买了两瓶水的人,还回来退出“多买”的一瓶。
育,但遗憾的是,真正面向每个公民个体,教育引导他们知道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公民,让他们怎样做人,懂得自己和家庭的关系、集体的关系、社会的关系的教育,却一直缺位,个体被淹没在空洞的集体语境之中。于是,纵然每个公民都接受了大学教育,有10多年的受教育经历,背诵了大量的唐诗宋词,学了数理化,掌握了“丰富”的科学知识,但却没有基本的公民道德素养和公民法律责任,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也就难以成为合格的公民,出现各种荒谬、离奇的事,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当大家争相抢购基本生活设施,不管自己的抢购行为是否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时,哪还有什么集体观念?而最有效的集体主义教育,不是空喊集体的口号,当是完善每个公民的道德和法律素质。 与公民教育引导每个公民形成平等意识、尊重他人、遵守公共秩序、富有同情心(即自由、平等、博爱)不同,我国现今的教育,有很多内容实质是“反教育”。比如,过去很长时期中,将学校分为重点、非重点,把班级分为快班、慢班,把学生分为差生、优生,这些做法,近年来才被认为不符合教育本质,被要求取消,但在不少人内心之中,还认为这些做法“合理”;我国的教育,总体上就是升学教育和竞技教育,其基本特点是“你死我活”的竞争,同一个班级的同学,都被这样的教育变为“竞争对手”,在争夺那个唯一的第一名过程中,同情、关爱被冷漠置换,只讲结果、不问手段的“成功学”被不少人奉为人生哲学。可想而知,当这样的学生走上社会,他们会有怎样的行事准则。如果灾难发生、物质紧缺,首要考虑的或不是大家同舟共济度过难关,而会是争抢资源、力图自保,这样的社会,就变为一盘散沙。 除此之外,公民教育还引导每个公民学会独立思考、自由表达,不是采取“观念先行”的思维,也不是人云亦云盲目的跟从,凡事都应该自己思考、判断,在这种情况下,所学的各种知识,无论是科学知识还是法律知识,才能发挥为  
这不是用信息不全和科学常识缺乏就能解释的。其实,不要说灾难当前,放在平时,在我国各公众场所,不是天天都在上演“抢夺”的故事吗?公共汽车刚到站,所有的人一拥而上;地铁、电梯刚停稳开门,里面的人还未下,外面的人已经涌入……曾经专家分析,见车就挤,见队就插,见座位就抢等等现象,主要是我国资源有限,再加之大家穷怕了,所以难以有平和的心理。这貌似有道理,但为何资源更紧缺、核辐射就在身边的日本灾民们却依旧“淡定”呢?


根本的原因,是公民教育在我国的普遍欠缺。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一直不缺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教育,但遗憾的是,真正面向每个公民个体,教育引导他们知道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公民,让他们怎样做人,懂得自己和家庭的关系、集体的关系、社会的关系的教育,却一直缺位,个体被淹没在空洞的集体语境之中。于是,纵然每个公民都接受了大学教育,有10多年的受教育经历,背诵了大量的唐诗宋词,学了数理化,掌握了“丰富”的科学知识,但却没有基本的公民道德素养和公民法律责任,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也就难以成为合格的公民,出现各种荒谬、离奇的事,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当大家争相抢购基本生活设施,不管自己的抢购行为是否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时,哪还有什么集体观念?而最有效的集体主义教育,不是空喊集体的口号,当是完善每个公民的道德和法律素质。

与公民教育引导每个公民形成平等意识、尊重他人、遵守公共秩序、富有同情心(即自由、平等、博爱)不同,我国现今的教育,有很多内容实质是“反教育”。比如,过去很长时期中,将学校分为重点、非重点,把班级分为快班、慢班,把学生分为差生、优生,这些做法,近年来才被认为不符合教育本质,被要求取消,但在不少人内心之中,还认为这些做法“合理”;我国的教育,总体上就是升学教育和竞技教育,其基本特点是“你死我活”的竞争,同一个班级的同学,都被这样的教育变为“竞争对手”,在争夺那个唯一的第一名过程中,同情、关爱被冷漠置换,只讲结果、不问手段的“成功学”被不少人奉为人生哲学。可想而知,当这样的学生走上社会,他们会有怎样的行事准则。如果灾难发生、物质紧缺,首要考虑的或不是大家同舟共济度过难关,而会是争抢资源、力图自保,这样的社会,就变为一盘散沙。
分析判断提供知识积累的作用,不然,学再多的科学知识和法律知识,都只能派考试和升学的用场,而难以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和法律素养,在一些基本的科学问题和法律问题上,失去判断力。或者说,很多人已经放弃思考和判断,交给他人来思考和判断。据200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4.4%,有大学学历的人口数为9000万,而中科协发布的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显示,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仅为3.27%。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我国已启动实施的《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到“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纲要》所确定的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改革考试升学制度、改革人才培养机制,都与培养合格公民有关。可以说,我国教育只有先解决培养合格公民的问题,才能谈及培养一流人才的问题。针对我国公民素质的现状,教育改革应加速推进。  
除此之外,公民教育还引导每个公民学会独立思考、自由表达,不是采取“观念先行”的思维,也不是人云亦云盲目的跟从,凡事都应该自己思考、判断,在这种情况下,所学的各种知识,无论是科学知识还是法律知识,才能发挥为分析判断提供知识积累的作用,不然,学再多的科学知识和法律知识,都只能派考试和升学的用场,而难以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和法律素养,在一些基本的科学问题和法律问题上,失去判断力。或者说,很多人已经放弃思考和判断,交给他人来思考和判断。据200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4.4%,有大学学历的人口数为9000万,而中科协发布的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显示,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仅为3.27%。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我国已启动实施的《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到“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纲要》所确定的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改革考试升学制度、改革人才培养机制,都与培养合格公民有关。可以说,我国教育只有先解决培养合格公民的问题,才能谈及培养一流人才的问题。针对我国公民素质的现状,教育改革应加速推进。
owen  评论于  2011-3-28 20:11:29
为什么无知的人这么多
家有小活宝,大活宝来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