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ues  发表于 2011-8-30 10:11:34| 1400 次查看 | 0 条回复

做老师的,总期待在讲话时,听者可以屏息倾听。我的感受是:讲课时,只要有人议论,我就会因分心而无法投入,其效率就大打折扣。

因此,听者的状态,影响着讲者的情绪。

和孩子在一起,一直苦于一些孩子没有良好的听的习惯,却没曾想过我们给与孩子的环境是否单纯。

路过教室门口,我总忍不住地探头:“嗨!大家好!”老师总要中断:“问应老师好!”我心满意足地走了。殊不知老师重新使孩子回神,要花费多少气力。

为了研究课堂教育,我们经常去听课,听到感触之处,总要交头接耳地议论,把自己的感受一吐为快。殊不知嘤嘤议论声,使正在教学的师生无法专注彼此,于是,教学互动收效甚微。

以上种种,我们也都有理性的认识。可是,一到状况里,就全然没有身临其境的体会而只有指点江山的冲动了。

一天,和在一起讨论一个手工做法。我们师生彼此关注着,可是,保育老师进来,和王老师(我的搭档)说着什么,尽管是小声,却也纷扰了孩子不少的视听。

一次大型的教学研讨会,我上《百家姓》。当孩子在观摩的人群中,满场地寻找与自己不同姓的老师后,我用歌唱家祖海的《百家姓》作为背景音响,使孩子凝神倾听我的娓娓讲述。遗憾的是,孩子们倒是被歌声镇住了,可观摩老师却为“啥人唱的”而议论纷纷,搅乱了孩子倾听的心境。

一有这样的遭遇,总有些无法启齿的郁闷。为什么呢?因为,我也都有过站在对方立场上的随性。

哦!不尊重吗?不尊重孩子和上课的老师吗?

不!没有那么严重,有的只是幼儿教师的随性。

但必须认识到:这样的随性,给上课的老师带来了麻烦。

这些麻烦,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

这种麻烦,相信我们可以感同身受。

所以,同是教师的我们,应该惺惺相惜啊!

目前,我正在刻意控制自己,相信不久,就会养成良好的习惯,成为“文明”的旁观者。

瞧!所有努力,都是为了孩子,为了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听的环境。

可是,我发现:听课老师投入地鼓一次掌、由衷地喝一声彩,倒能激发孩子更专注地倾听。

哦,原来,像鼓掌、喝彩这样的喧嚣,却是更好地助推了孩子进入专注的情景呢!

我穷的只剩爱币了,求爱贝发现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