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第一  发表于 2011-8-29 10:57:20| 9012 次查看 | 3 条回复

徐汇区教育局今年将“求知小学”和漕东四路的“汇知学校”予以合并.原汇知学校是一个小学初中9年制学校,现初中停办,原小学并给“求知小学”,并且成为求知小学东校区,而原求知小学成为求知小学本部。2009秋季起,求知小学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一律设在“汇知学校”。这样一来原来可以在求知小学一、二年级的上学的学童需要到漕东四路上的求知小学东校区就读,而原来在汇知小学就读高年级学生要到求知小学本部就读。

学校合并之后,求知小学的校长就成为了新求知小学的校长。求知小学的教学特色就是小循环,也就是不像其他小学实行大循环。大循环指的是老师从小学一年级跟到五年级,而小循环是指将一到五年级分成两个循环,一个是低年级循环,指的是老师从一年级跟到二年级,一个是高年级循环,从三年级跟到五年级。低年级循环指派善于从事低年级的老师任教,高年级循环指派善于从事高年级的老师任教,

学校合并之后,新的求知小学自然要继承原来老求知小学的光荣传统-“小循环制”,并且要发扬光大。那么摆在求知小学领导面前的有3种最终方案,其考虑的原则如下:

1. 由于本小学实行小循环制,合并之后的新求知小学也要实行小循环制,并且老求知小学的教学资源需要输入到原汇知小学;

2. 由于学校规模扩大,每年级编制6个班,因此必须实行分区教学。

在以上校区分工基础上,3种最终方案浮出水面,分别称为方案A,方案B,方案C。

方案A以“学生为中心”保持现有的校区年级结构,即原有汇知小学继续保持5个年级,每个年级2个班,共计10个班,招生对象是原汇知小学对口片区。本部继续保持5个年级,每个年级4个班,共计20个班,招生对象是原求知小学对口片区。原汇知小学也实行小循环制,和本部一样,为了加强教育资源输出,本部部分老师同时要到东校区教学,同时原汇知小学老师也要到本部教学。这样学生保持不动,学校老师比较辛苦,因为如果他或者她一天内在两个校区有课,需要走40分钟的路程到另一个校区,并且要穿过拥挤的交通要道,并且学校安排课表时也要特别注意,不能安排同一个老师在不同校区连着上课,否则10分钟内老师是到不了另一个校区的。其他的先不谈,我们计算一下,给老师每天多带来了如下分钟的路程:

2×3×60+3×3×60=900分钟=15小时

其中第1个数字2表示,假设本部一年级老师同时要到东校区一年级教书,依次类推,低年级循环中就有两组老师,

第2和5个数字3表示只有语文数学外语三门课的老师两个校区跑。

第3和6个数字60表示老师单程走30分钟路程,来回就是60分钟路程。

第4个数字3表示高年级循环中三组老师。

方案B是目前打算实行的方案,即东校区放低年级循环,每年级6班,共12个班,本部放高年级循环,每年级6班,共18个班。这种方案不会出现老师到另外一个校区教书的现象,是以“老师为中心”的方案。为此,我们计算学生每天多走的分钟路程(不考虑爷爷奶奶外婆外公送学生的路程)

求知小学片区学生每天多走的分钟路程:

4×25×2×60=12000分钟

其中第1个数字4表示原求知小学同一个年级4个班的学生需要到汇知小学就读

第2个数字表示每班学生人数

第3个数字表示年级数

第4个数字表示每个学生来回多走的路程

汇知小学片区学生每天多走的分钟路程:

2×25×3×60=9000分钟

其中第1个数字2表示原汇知小学同一个年级2个班的学生需要到求知小学就读

第2个数字表示每班学生人数

第3个数字表示年级数

第4个数字表示每个学生来回多走的路程

两者相加21000分钟=350小时

方案C是另外一个以“老师为中心”的方案,即东校区放高年级循环,每年级6班,共18个班,本部放低年级循环,每年级6班,共12个班。这种方案不会出现老师到另外一个校区教书的现象。为此,我们计算学生每天多走的分种路程(不考虑爷爷奶奶外婆外公送学生的路程),

求知小学片区学生每天多走的分钟路程:

4×25×3×60=18000分钟

其中第1个数字4表示原求知小学同一个年级4个班的学生需要到汇知小学就读

第2个数字表示每班学生人数

第3个数字表示年级数

第4个数字表示每个学生来回多走的路程

汇知小学片区学生每天多走的分钟路程:

2×25×2×60=6000分钟

其中第1个数字2表示原汇知小学同一个年级2个班的学生需要到求知小学就读

第2个数字表示每班学生人数

第3个数字表示年级数

第4个数字表示每个学生来回多走的路程

两者相加24000分钟=400小时

可见C方案和B方案比较,C方案学生多走的路程比较多,以多走路程最小为原则,取B方案。

那么现在就剩下A方案和B方案了。如果将老师和学生看成整体,称之为“社会”,A方案中对整个社会的损益(损失的利益,损失的好处)是15小时,B方案中对对整个社会的损益是350小时。那么以损失最小为原则,应该采纳A方案。

其实整个社会的损益也可以看成是因为这些不同的方案导致社会增加的成本,这种分析方法是分析社会问题的普遍方法。如计划生育问题,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多生一个只意味着“往锅里的稀饭多放一勺水”;但对于社会而言,社会由于增加一个人,道路变得更加拥挤,资源消耗更大。政府宣传的时候,通常提到一个社会抚养成本的概念,也就是讲社会成本分析方法。现在外省市仍坚持计划生育政策,多生一个要交“社会抚养费”也是这种分析方法的衍生品。

实际操作过程中为什么选择了B方案呢?这是因为学校是方案的决策机构,他们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做出了有利于自己的选择方案(在B方案中,老师不会来回多走路程),而不考虑整个社会的利益,更不考虑学童和送学童上学的老人的安全和健康。 

越越她妈  评论于  2011-10-16 11:24:40
 1.严重增加重大交通事故的隐患:前往《汇知小学》要经过几条摩托车、助动车横冲直撞无视红绿灯的杀人路口,媒体报道的交通惨剧很多就是家长接送孩子路上发生的;
zhuyy2345  评论于  2011-10-16 16:11:51
这样的好文要顶。我一直不明白:教育局的大佬们怎么会想得出让小学生走这么多的路上下学?老师两个校区的交通问题,其实骑自行车就解决了。
妍妍爸妈  评论于  2011-10-18 17:29:02
从家长会看老师还是很认真负责的,学前教育就要搞两次,家长学校也要开两次,估计上学后也不轻松,学校老师平均年龄只有35岁,大多数老师的年龄和我们差不多,她们的孩子也跟我们的孩子差不多大吧,这样的话,她们就更能了解到社会的需求,了解我们望子成龙的心情吧,希望和学校一起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