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8196848  发表于 2011-3-20 16:34:58| 1806 次查看 | 1 条回复
  最近,网友“不可思议的猫咪”在猫扑网上发帖说,自己无意间看到龙岩市政府网站,一个地级市的政府办公室居然有13位副秘书长。帖子发布之后立即引起了网友们的极大关注,纷纷痛陈官场臃肿之弊。
    可这还不算离谱的,这不,笔者又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那才叫人大跌眼镜呢!
         1名班长、10名值日班长、4名学习委员、1名文体委员和16名小组长……新学期开学,湖北黄陂前川六小四(1)班63名学生中就诞生了32个“小头头”。班主任称为让孩子锻炼,学生家长则看法不一。(2月20日《武汉晨报》)
    原来,我们官场臃肿的种子早在孩提时代就已经埋下了,63名小学生就有32名班干部,真可谓“古今奇观”!
    最耐人寻味的恐怕还是面对此事的各方微妙态度。
    孩子们自然是“欢喜悲伤两重天”,那一半获得“官位”的孩子欢欣鼓舞,班干部虽说不是什么大干部,但在本班之内也算个“官”,以后自己交作业、搞劳动都能享受一些别人没有的“特权”,回家后父母脸上有光,说不定有奖励,岂不是好事一桩?那些没有捞到“官位”的孩子呢?说不定就产生了挫败感,他们会想:过半的“当官”几率,自己都没能碰上,我是不是真的很差啊?以后要被这么多班干部管着,多痛苦啊!
    教师们一般也应高兴,因为这东西毕竟是他们一手“发明”的。面对质疑,他们美其名曰“为了锻炼孩子”。瞧瞧,这口吻,这思维方式,与前面龙岩副秘书长事件中的官员们简直一模一样!多设副秘书长是为了锻炼干部,多设班干部也是为了锻炼孩子,似乎无论干出什么荒唐事,只要是为了“锻炼”,便是正当的了。可是,孩子是靠当班干部“锻炼”出来的吗?比如英国就没有班长等班干部,而是选出类似课代表的班干部,帮助老师收发作业。美国也没有班干部一说,学校有一个10人组成的委员会,负责收集学生意见,向学校反馈。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靠的是学生通过在班级、学校、家庭、社会等学习生活经历和锻炼,比如参加适合小学生特点的社会活动,参加学校或班级兴趣小组等,并非仅靠当“学生官”来锻炼。
    家长们既有沾沾自喜的,也有愤愤不平的。当上“官”的孩子家长大部分应该很高兴:小小年纪就训练当官,日后必定能官至省部级,至少也能当到县处级!而那些“平民百姓”孩子的家长呢,心里自然就不平衡了:我家的孩子从小就被别人管着,以后还怎么翻身啊?
    唉,如此这般,学习做官也要从娃娃抓起,我们社会的“官味儿”能不浓郁吗?官场能不臃肿吗?
jack  评论于  2011-3-20 17:56:45
这也太夸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