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外面兴趣班这么多,该怎么给孩子选一个适合他的兴趣班啊?

现在外面孩子的兴趣班琳琅满目,什么都有,但是始终不太确定自己的孩子到底适合什么样的课程,不知道该怎么选择。

其实在教育实践中,天赋优势教育理念里,最显著有效的应用之一,就是精准选课。


绝大多数家长从孩子上幼儿园期间,就会开始报课外班。逐年积累,越来越多。在我周围,给一个孩子报十几个课外班的案例真实存在。

但让我们来回想一下,你是怎么判断该给孩子选择什么课外班的呢?

一种情况是,别人家孩子都学,咱就学。比如钢琴,据说有一个统计数据显示,在北京,小学低年级的阶段,一个班里有超过一半的孩子都在学钢琴;

第二种情况是,父母自己曾从某个兴趣中受益过,所以认为孩子一定要学。不过也有家长恰好相反,比如有的妈妈很遗憾自己小时候没学过美术,让孩子来弥补内心的遗憾,所以毫不犹豫就报班了


当然更普遍的是,你觉得孩子在这方面差,这可得多学点儿。我见过的一个最让人吃惊的真实案例,因为妈妈觉得儿子身体弱,居然同一时间段内,给孩子报了超过5种体育类的课外班。让孩子强身健体的美好愿望我非常理解,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比如:

那些学钢琴的孩子,到小学五六年级时,还在坚持的,一个班里仅剩硕果仅存的几个人;那个报了很多个体育班的小男孩,在跆拳道和自由搏击项目中总是不敢对抗,内心充满了恐惧感和挫败感,发展到哭着闹着不肯上课的情况。

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孩子,叫有兴趣,无特长,甚至因为学了某个兴趣班反而产生逆反情绪,破坏了亲子关系。


那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就能形成真正的特长,令人羡慕不已呢?

我们首先要知道:特长/优势=天赋*刻意训练。

什么意思呢?

正如多元智能理论所揭示的,每个孩子的大脑发展都有先天的优势区域,从这个先天的优势潜能入手,学习技能和知识,并加以大量的训练,会更加高效地取得硕果。

先说为什么一定是从天赋出发。

我们知道,一直以来,中国的教育秉承的是补差,孩子越是哪方面弱,家长越是给补什么。我们相信勤能补拙,相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常常被许多克服弱势最终成功的励志故事鼓舞得热血沸腾。可以说,大多数人往往是用穷尽一生的时间来改善劣势,却很少关注优势。


孩子有优势不去注重发展?偏偏要补劣势?为什么?

因为应试教育里不能让孩子偏科,偏科就考不上好大学。这是我们的教育。

可是有没有想过,孩子不停的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里尝试失败,对他的心理打击有多大,孩子是不是会因为一次次的做不好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这就是我们说的为什么要“顺强补弱”,首先“顺强”就是让孩子持续学习自己擅长的东西和学科,在这个领域里获取自信,让孩子越来越自信。这就是天赋*刻意训练。

所以各位不要揪着家里小朋友的偏科不放啦,注重一下他比较擅长的领域,让孩子在这个领域里找到自信!

ritiyunmu  评论于  2020-7-11 18:27:41
楼主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