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贞市  发表于 2011-7-25 11:46:31| 1380 次查看 | 0 条回复
本帖最后由 贾贞市 于 2011-7-25 11:48 编辑

虽然很多人都在强调,中国的地方债务不会演变为一场系统性的危机,但地方债务的存在却像实实在在卡在喉咙里的一根粗大鱼刺。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认为,中国公共部门以债务率水平为关键指标的债务总量,迄今总体上在安全区。尽管如此,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贺铿20日表示,目前我国面临着两个比较大的问题,一个是房地产问题,一个是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这两个问题如果掌握不好,就可能引爆经济危机,必须高度重视。”

很明显,不管真实的地方债务到底有多少,必须尽快形成一个有说服力的解决方案,问题拖下去只会越来越糟糕。一个原因是海外机构频频唱空中国的地方债务,尽管多方人士批评了国际评级机构的判断,但不可否认,这种声音已经影响到中国银行业,以及近期以来城投债市场的健康发展。另外,许多地方债务已经逐步到期,这时候也需要中央给出一个总体思路,否则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像云南城投、陕西高速现在就面临这样的问题。

此前曾有传闻称,中国准备清理2万亿-3万亿可能违约的地方政府债务,做法是将部分债务转入数家新创设的公司,并解除省级及市级政府机构出售债券的限制;中央政府也会介入偿还部分不良贷款,银行将承担一些损失。尽管这一传闻随后被澄清,但在我们看来,这或许就是未来的综合解决方案。不过,地方债这个“脓疮”是一次性刺破,实行休克疗法,还是服下“缓释胶囊”,实行保守治疗?这涉及到完全不同的策略选择。

从目前的消息来看,选择后一种方式的可能性很大。路透社消息称,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本月4-11日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后,召集了各行业专家们在中南海座谈经济形势。在地方债务问题上,一位参加上述座谈会的人士称,“中国经济增长没有问题,财政收入没有问题,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问题完全可以化解。主要的建议就是‘慢慢来’,不能着急。”

在我们看来,“缓释胶囊”疗法的确符合中国目前的宏观形势。

首先,“一刀切”的禁令已经造成大面积的恐慌。银监会此前出台的不能借新还旧、不能展新的严格信贷政策,使得城投债、企业债恐慌性下挫,市场成交急剧萎缩。在如此形势下,不仅有问题的融资平台被宣判了死刑,连带着一些本来有偿还能力的平台公司也断绝了资金供应,突然拔掉输液管的做法只会加速死亡。

其次,地方债务不仅有数量问题,更有结构性的原因。建行宏观经济研究员赵庆明认为,市政项目往往是百年大计,但银行贷款还款期限超过5年的都很少。一位给多家城投债做过报告的信用评估公司经理称,目前地方融资平台大多投资到基础项目上,债务的到期期限短和长期投资项目回收期之间存在严重不匹配,“拖延战术”不是办法,必须对个案选择展期或采取其他措施,否则肯定会出问题。所以,清理债务必须首先分清楚其中的结构组成,然后才能对症下药。

第三,诚如在这次会议上所展现的思路,只要中国经济平稳增长,时间会稀释风险。在贾康看来,按照审计结果,中国2010年底三类地方政府债务(负有偿还责任的直接债务、负有担保责任的或有债务、偿债困难时可能需政府给予一定救助的债务)合计10.7万亿元。其中后两类债务(占37.4%)并不会百分之百变为实际债务。即使全部假设为“实打实”债务,10.7万亿元债务余额,约相当于去年GDP的26.9%。再加上中国名义指标表现的公共部门债务(约相当于GDP的20%),和中国政策性金融机构发行的金融债券等(约相当于GDP的6%),中国总体的公共部门债务率应在50%-55%,仍处于总量风险可控的安全区。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地方债与希腊主权债务危机是有本质区别的。

相反,如果一次性将“脓包”捅破,将会在短时间出现这样的景象:银行坏债大幅增加、地方烂尾项目遍布全国,有问题、没问题的融资平台一起玩完。这样的局面想必谁都不愿看到。一位股份制银行公司信贷部经理也表示,银监会对个案展期是非常有可能的,谁也不愿意撕破“脓包”。实际上,消息称,包括来自上海、云南和广西等省的融资平台项目贷款,目前已获得银监会特批,在债务本金到期后,适当给予展期。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在我们看来,地方债务这个“炸弹”需要拆除,但策略上不能一次解决。最可行、最现实的做法是遵循“控制增量、分类处理、适当展期、保守治疗”的十六字方针,这样才能“以时间换安全”。

为了孩子我爬我爬,咦~怎么总是没尽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