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校”难解“男孩危机”
时间:2012-06-16 21:24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
单性别教育能挽回男孩在教育中身处的所谓“颓势”吗?“男孩危机”背后,又究竟隐藏多少深层的问题呢?

    近来,上海市第八中学“男子高中基地实验班”开始招生,并酝酿打造“男子中学”引发热议。据悉,这一举措的初衷是为了应对“男孩危机”。然而,单性别教育能挽回男孩在教育中身处的所谓“颓势”吗?“男孩危机”背后,又究竟隐藏多少深层的问题呢?

“男子学校”:实验有理,推行存疑

    “‘男子学校’的出现实际上体现了当今教育对于学生素质的不满,”天津市心理学会理事、心帆心理辅导中心贾晓波教授这样分析道,“然而,‘男女分校’再次提出,又很难说不是教育的一次倒退。”

    贾教授指出,主要用以应对“男孩危机”的男子学校在实行的过程中又可能顾此失彼,遭遇其他问题,例如,“异性交往”这个在每个人社会化的过程中必修的一课,对于身处“男校”的同学来说,便成为了一种缺失。

 

    在贾教授看来,从呼唤“男子汉”勇敢、坚强、豁达等心理品质上来看,开办“男子学校”的出发点固然是好的。但是,只抓住了表面问题而未触及本质的“男校”未必能矫正男孩性格中的不足。“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讨论是进行单性别教育还是双性别教育,而是应该着眼教育评价标准的导向问题。如何看待孩子的全面发展并将其具体量化落实,发掘并肯定男孩除学业以外的其他优势与潜能,才是‘男孩危机’下最值得家长、老师和社会共同思考的问题。在此过程中,不论男孩还是女孩,都需要合理地引导。”

 

    对此,在校大学生肖勇表示:“虽然因为所学专业的特殊性,我身边90%的同学都是女生,但是,我还是觉得没有必要建立男子学校。”在肖勇看来,无论经历怎样的教育过程,学生终究要走向一个没有性别限制的多元化社会,而将男女生隔离教育会导致各自性别出现更多问题。“就像我现在身处的类似‘女校’的环境中一样,很多女生渐渐发展成男生性格,同性恋也越来越多。如果办男子中学,我想结果也会是一样。很多事情男生是需要与女生沟通的,比如感情问题。男生之间聊的最多的东西永远都是游戏、足球、篮球等等。男校会使男生内心细腻的情感被忽视。缺少融汇与互补只会将问题更加激化。”

 

“男孩危机”:探究成因,理性看待

    贾晓波指出,从学生个人角度分析,“男孩危机”萌芽于其成长过程中生理与心理角色的不统一。在他接待过的学生中就有一些这样的案例。有的男孩在小的时候被家里当成女孩宠爱,致使孩子在小的时候对于性别的意识不很明显。长大后,尤其到了青春期,生理上的性别差异日渐明显,孩子便出现了自我认同的矛盾,也就是自己心理上的“性别”无法接受自己生理上的“性别”。一旦这种认知矛盾无法调和,便出现了现如今小到缺乏“阳刚之气”,大到变为“伪娘”的这样一些“角色倒错”现象。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韩映虹则更多地从学校和家庭教育方面谈了自己对“男孩危机”的看法。她认为,一方面当今学校师资仍以女教师为主体,而这些女性性格特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男孩的成长。另一方面,家庭教育对孩子影响更大。“由于‘重男轻女’这一中国传统观念仍存在于不少家长的潜意识中,男孩在成长过程中往往被更多地‘保护’。”父母总是希望儿子能生活在自己的庇护下而不愿其独自闯荡冒险,这样一来,便出现了男孩抗压能力差、缺乏勇气和男子气概等“男孩危机”的特征。

 

    此外,韩院长还表示,父母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与地位也要为“男孩危机”的形成担负一定责任。现代社会,随着母亲在家中地位的不断提高,男孩便逐渐以与自己同性别的父亲为“榜样”,对自己的母亲表现出越来越多的顺从与依靠。长此以往,男孩独立生活的能力便越来越弱了。

    虽然,很多专家学者把“男孩危机”作为教育界难题而感到深深的忧虑,但身为男生的肖勇和身边的同学都认为这个问题似乎被放大化了。“我觉得没有专家说得那么严重。我们每个人都是带着不同的性格成长起来的,又都会在群体生活中被同化很多。比如大家课间或者放学之后都去打打球,不上课的时候玩儿游戏,如果你这些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自然和主流群体没有共同语言。”由此可见,所谓的“男孩危机”或许只是男孩们身处当下的一种暂时现象,我们在细究成因之时,应该多几分理性思考。

 

应对策略:“圈养”男孩并不是唯一方法

    贾晓波针对“男孩危机”提出了三点应对建议:第一,建立合理的成绩评价标准,拉长评价时间段,通过男孩总体发展趋势对其进行评价而不是仅局限于几次的成绩。第二,组织丰富的户外活动,在活动中激发男孩的特长,在实践中增强他们的耐挫折能力和克服苦难的勇气。“只有提供实践机会,才能使问题表现出来,只有表现出问题,才能客观评价、正面解决。”第三,要加强对孩子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性别教育。贾老师指出,性别角色的冲突假如在青春期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会极大地影响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性角色意识。

 

    此外,韩映虹还提出了这样一种建议:在各方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弹性调节男孩的入学年龄。韩院长认为,基础教育初级阶段,女生往往在成熟度、表现力、自我控制力、抗压能力等各个方面均优于男生,所以更易得到老师的赏识与喜爱。而男生往往“逆来顺受”,不利于自身学习与成长。假如能够稍晚入学,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更加成熟一些的男生或许能够更加自信,也更能塌下心来学习。

 

新闻链接:“男孩危机”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男生在各级各类教育中的学习成绩正在渐渐落后于女生。由此,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专家提出一个论点——“男孩危机”。教育界人士发现,“男孩危机”在中小学尤其明显,男生的学习成绩普遍落后于女生,而且班干部、三好学生也以女生居多。值得注意的是,男生的学业落后现在已经延伸到高等教育领域。更糟糕的是,男孩危机并不仅仅限于学业,男孩在体质、心理及社会适应等各个方面都面临更多的“麻烦”。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

分享到: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

匿名评论?也可先注册登录,或选择快捷登录: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