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上海 > 升学择校 > 升学择校 >
上海升学季别让您的焦虑影响孩子
时间:2016-05-31 10:38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
年轻父母由于生活能力的欠缺导致的不必要的紧张,将会对家庭氛围造成影响,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不管是幼升小还是小升初对一个家庭来说都是头等大事。家长除了能感受到孩子成长升学的喜悦之外,伴随他们的更多是焦虑,万一孩子没有考上理想的学校怎么办?万一孩子不能适应新的学习生活怎么办?在这里爱贝小编提醒大家,在升学之际,孩子需要更多的是我们的陪伴不要让我们的焦虑影响到孩子。

 

焦虑1:孩子入园家长人为紧张

 

这两天,本市各区县相继开始幼儿园报名工作,市区级示范园需要家长通过网络登记或到现场预约报名。昨天上午10时,市民王小姐拿着户口本来到某示范幼儿园门口预约报名时,已经有不少家长在此等候。而令她惊讶的是,听一旁的附近居民聊天中提到,清晨5时不到就有老人来排队了,生怕自家孩子拿不到号。尽管工作人员一再解释,预约并不“限号”,只要在固定时间段里完成登记即可,也和孩子录取结果没有关系,但不少老人仍觉得,早一点总归有好处。

 

每年2、3月份开始,幼儿园的招生热线就开始烫手。令她有些哭笑不得的是,根据招生要求,幼儿园已经通过在校门前和对口校区张贴招生通知和微信平台发布招生公告,孩子的年龄要求、幼儿园的招生范围等基础信息一应俱全,但年轻的父母时常在电话里仍会反复询问这些“客观题”,不少家长甚至报出地址,询问幼儿园自己属于哪个街道,能否“破例”慕名而来;也有家长希望,孩子年龄不到提前上小班。这名园长担忧,年轻父母由于生活能力的欠缺导致的不必要的紧张,将会对家庭氛围造成影响,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上海升学季别让您的焦虑影响孩子

焦虑2:准小一新生面对第一次“落选”

 

这两天,民办小学陆续“放榜”,自然几家欢乐几家愁。准小一新生家长许先生坦言,上周末面试完后,自己就得了手机焦虑症。“女儿幼儿园同学的家长们一个个都接到了入学通知,我们却什么消息也没有。虽然心里不肯接受,但是没接到电话是事实。现在只能寄希望于有人放弃第一志愿,让我们还有补录的机会。”

 

网友“灵儿de麻麻”则很快转换了思路,在论坛鼓励和自己一样失意的家长和孩子,“民办面试我们失败了,虽然这是意料之中的事,但仍然心有不甘!经历过挫折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至少让我们认清了自己孩子存在的不足!但我们不会因此就否定孩子,这只是一个开始,我们虽然输在了起跑线上,但是未必就会输在终点!”

 

专家支招 缓解焦虑,家长做好3件事

 

名园、名校自然令人向往,但总是僧多粥少,“幸运”始终只是降临在少部分孩子头上。静安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主任陈小文表示,家长的心态很能理解,但家长更应认识到,决定孩子成长质量的,关键还在于孩子自身的行为与道德,取决于家长的榜样引领,兴趣的培养和自信心的维护。不论哪一个学段,哪一所学校,这些才应该是家长最应该关注的。与其焦虑甚至自责,不如做好以下3件事:

 

1、问问自己是否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当你因为孩子和理想学校失之交臂而对孩子失望甚至责骂孩子时,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孩子,我愿意接受这样的家长吗?”

 

2、别因为没有达成进入某校(园),而对孩子失望乃至负面评价,而为孩子贴上形形色色标签。这种标签,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家庭教育研究发现,家庭中往往出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心想事成”。当家长只是聚焦在孩子的缺点而忽视孩子的优点时,渐渐地就会发现孩子真的浑身都是缺点;相反,如果能在承认不足的同时也能积极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哪怕再微小的优点,渐渐地就会发现孩子正朝着积极的方向上努力。这其实正式由于家长给自己的不同的心理暗示,就会产生相应的情绪和行为,进而带来不同的家庭氛围和评价方式。

 

3、增加有效陪伴时间,根据孩子个性发现其特长并强化。不要把家庭教育“窄化”为知识的积累,而应该转化为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多彩沃土。别忙着怕孩子“掉队”就去各种校外机构报名,满足于“购买服务”。对孩子充满爱意的陪伴、对孩子细致入微的观察、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的规范,这是任何校外机构或家教都不能替代家长完成的。

 

爱贝小编推荐:

升学择校中父母避免焦虑有窍门

孩子升学择校,家长必须弄清的问题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

分享到: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

匿名评论?也可先注册登录,或选择快捷登录: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