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一般是指在老师讲课以前,自己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做到初步理解。通过不断的预习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独立思考、自我学习的兴趣和能力,这是预习最重要的!
小学的知识那么简单,小学生需要预习吗?
答案是,预习对于小学生来讲,是非常有必要的! 不光是为了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养成预习的好习惯。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一个人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如同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就能独立地向新认识领域进军,也才有可能攀上知识的顶峰。
那预习是在习什么?小学生该怎样预习呢?
预习一般是指在老师讲课以前,自己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做到初步理解。通过不断的预习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独立思考、自我学习的兴趣和能力,这是预习最重要的!
所以,要想让同学具有自学的本领,就要重视方法的指导。预习的方法有很多,所以,根据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和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其认知规律,教给孩子几种预习方法很有必要。
1、任务落实预习法即老师或家长布置预习任务,学生带着明确的预习任务进行预习。因为同学初学预习时不知从何下手,这时老师或家长设计好预习任务,让孩子带着任务去预习,能做到有的放矢,针对性较强。老师先要对自己提出高标准严要求,对相关学习内容要进行认真研读,提出既有一定的价值,又有吸引力的,能促使同学产生浓厚的学习、探索兴趣的预习任务。在布置任务时,可以采取表格或者提问的形式,让同学去预习。布置预习任务时一定要注意难度适中,具有诱发性和趣味性,预习要求要明确,可操作性要强。家长根据老师布置的预习任务辅导帮助孩子做好预习的工作。
2、笔记预习法开始,可以让孩子在书上做简单的眉批笔记,在阅读课本后,把自己的理解、体会或独特见解写在书上的空白处;其次,可以让同学做孩子笔记,就是预习后,在笔记本上摘抄重点概念、关键语句等等,以加深对重要知识的记忆、理解,并简单地记下预习过程中的疑惑和不解之处,也可以记录自己在预习中的收获。开始时老师和家长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带着同学进行,在要求、步骤、方法、格式上均要给以细致的指导,然后再放手让同学独立预习、做笔记。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同学,还要会做思维含量较高的反思型预习笔记。在研究过程中,一方面要验证这几种预习方法的适用性,另一方面要寻求其他适用的科学预习方法。
3、温故知新预习法这是新旧知识联系的预习法。在预习过程中,一方面初步理解新知识,归纳新知识的重点,找出疑难问题,另一方面复习、巩固、补习与新知识相联系的旧知识。要求预习新内容时要与学过的旧知识联系起来,做到“温故知新”,联系旧知,学习新知,使知识系统化。
4、尝试练习预习法对于计算类新课程,预习时先进行尝试练习,遇到疑难再返回预习例题,然后再尝试练习。通过尝试练习,可以检验学生预习效果,这是数学预习不可缺少的过程。
数学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一大特点就是要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数学知识,要让学生通过做练习或解决简单的问题来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5动手操作预习法对于公式的推导等操作性较强的知识,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亲自动手去实践,通过剪、拼、折、移、摆、画、量、观察、比较等活动,体验、感悟新知识。因为课堂中有动手操作的内容,自然少不了要通过熟悉教材,了解操作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工具、材料等,在课前准备好。只有亲历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知其所以然。6合作式预习法同学之间互相切磋、交流,可小组合作分工,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预习方式,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来共同完成预习任务。合作式预习培养了同学的团结合作精神,提高了同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了,对小学生来说,学习任务就完成了一大半!下面这五点预习方法,大家也可以试试看哦~
预习内容一:览每个课程和上次的课程都是有关联的,通过预习找出自己对于旧知识掌握得不好的地方。并且翻阅和补习,所谓的“温故而知新”就是这个道理。在阅读新教材过程中,要注意发现自己难以掌握和理解的地方,要预先做好记录,以便在老师讲课的时候能够准确地记录好知识点。
预习内容二:读无论是语文课文、英语词句、数学概念,一定要大声朗读出来。在朗诵的期间思考问题,朗读比心里的默读更能强化记忆,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边读边找文章的要点:如一些描写手法、难懂的知识、文字、概念,加以标注,初步的了解作者的写作情感。
预习内容三:想预习的过程当中,想是很重要的。读课文的时候要想,多想想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的一些深刻的含义。联系旧知识,思考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关联,可以帮助理解新知识。还可以适当的看看文章后面的一些思考题,思考题往往体现了作者的思路,可以帮助发现新课中的重要知识点,对于学习是有帮助的。
预习内容四:查面对预习中不熟悉的生字新词,建议孩子们要随时拿起自己的字典进行查阅,包括字词、概念的读音、用法、意义等。通过不断的查阅工具书、网络工具,可以帮助扫除阅读的障碍,也能培养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思维。在查阅的过程当中如果碰到一些典故的话,可以选择记录下来,这样就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面了。
预习内容五:摘一篇新的文章有很多值得记忆的语句、典故、技巧,在预习的过程当中,应当把一些自己认为好的词语、句子,进行摘录下来。所谓“嘴过三遍,不如手过一遍”,动手摘录好句子,能够培养学生自身的判断能力,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家长发现了没?这五个预习内容都是在培养孩子的独立学习习惯和方法!具体的知识点并不是预习的目的。
能独立思考的孩子,无论以后遇到什么样的问题都能主动去想办法解决,这就是在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习惯。有了思考的动力,更要学会用工具去解决问题,这就是学习方法。可以借助字典、工具书、手册、网络,用最快的办法检索到自己需要的内容。快速、准确的获取知识,这就是学习方法的要点。
小学阶段的学习重在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具备独立思考的主动性,并能熟用各种工具去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这样的话,对孩子来说,学习就是简单轻松而充满乐趣的体验,加油吧!
相关阅读: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