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上海 > 成长话题 > 成长话题 >
大学生的发财之路“自学考试“舞弊产业链””
时间:2013-12-23 08:59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
2011年下半年,他还是在校大学生。为了通过英语四级,他找了一个卖答案的人,交了600元钱拿了一个耳机接收答案,结果考试时接收的答案都是假的。

花钱买到了假答案,自认倒霉,却意外“收获”发财之路。他加入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舞弊产业链”,以为藏匿于虚拟的网络世界,靠出售考试答案能悄无声息赚钱。在公安部和教育部的督办下,陈某等10人的助考舞弊链被警方斩断。

昨天,检察院透露,陈某等3人涉嫌非法获取国家机密罪而被提起公诉。其他嫌疑人中有3人为在校大学生,检方考虑其犯罪情节较轻,认罪态度较好,依法让其取保候审,返回校园。
自考当天卖答案
武汉有130多所高校。每年的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考的幕后,活跃着一大批“助考”者,他们以帮助高考或高等院校考生通过相关考试为职业,并形成“助考产业链”。
此前的2011年4月,咸宁某地,自考考场内,考生明目张胆地抄袭作弊,监考老师熟视无睹;考场外,中介机构则通过“枪手”,将考试答案以短信的形式传至考生手机上。
虽经相关部门屡屡打击,湖北地区助考产业仍未停止。今年4月,教育部和公安部联合整治湖北地区的“助考”产业,并督办三起案件。
4月20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当天,咸宁、崇阳警方成功抓获了正在咸宁某高校传递考试答案的赵非(化名)。赵的网名为“海盗教育”,咸宁市咸安区人。
赵交代,其所获答案来自QQ群“组织部”成员,该群成员多达几十人。警方核实发现,赵买卖答案的上下线主要有:“海盗小夜”、“XLL”、“勿忧培训”、“美联在线”等QQ群成员。
 
 
受害者“意外”获财路
如何在虚拟的网络世界,寻找到这些买卖答案的助考者?
警方通过大量数据分析,利用QQ轨迹、QQ资料和朋友网等信息资源,成功锁定了“美联在线”等9名涉案嫌疑人身份。“美联在线”实名陈某。今年5月27日,陈某在海南落网。警方当场缴获2台笔记本电脑等作案器具。
陈某交代,2011年下半年,他还是在校大学生。为了通过英语四级,他找了一个卖答案的人,交了600元钱拿了一个耳机接收答案,结果考试时接收的答案都是假的。尽管上当受骗,陈某认为那次也有“意外”收获:答案是考前交易,当时卖答案的人现场收钱,陈某看到别人鼓鼓的钱包,认定做这行很赚钱,以此发财致富。
2012年大学毕业后,陈某在广州注册了一个QQ“美联在线”,专门用于卖答案,加入了一些助考群“组织部”等,和群里的网友交换共享考试答案。
陈某落网后,警方先后远赴四川、河南、湖南等地抓获另外8名涉案嫌疑人。至此,部督专案告破。
试题答案最终出处成谜
检方相关人士透露,这些自考试题和答案最终出处依然成谜,无法追查。
检方认为,犯罪嫌疑人赵某、魏某、陈某等10人非法获取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统一命题试题和答案,其行为均已构成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该院已对被告人赵某、魏某、陈某提起公诉。另7人犯罪情节显著轻微,依法建议公安机关撤销案件。其中3名在校大学生,到案后坦白交待,悔罪态度好,已取保候审,按时返校继续完成学业。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

分享到: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

匿名评论?也可先注册登录,或选择快捷登录: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