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上海 > 成长话题 > 成长话题 >
家校教育大PK:规范式教育VS个性化教育
时间:2013-08-16 17:44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
每次开完家长会,各位家长心里都非常不舒坦。要给孩子准备非常多东西,还要给孩子准备统一的学具,这是让家长非常头疼的,因为有的学具真的非常难买到。

每次开完家长会,各位家长心里都非常不舒坦。要给孩子准备非常多东西,还要给孩子准备统一的学具,这是让家长非常头疼的,因为有的学具真的非常难买到。

老师说,买书包必须买24CM宽的

最近,一些幼儿园、小学的新生家长在教育论坛频频“发帖”,抱怨学校“太严格”:“学校让家长买书包,把宽度都限制好了”,“幼儿园上课,必须举手才能发言,没举手直接说,会被老师呵斥”……家长们说,如果都按学校这套“死板”的标准教育,如何能培养出有个性的一代?

家长:上学才知学校规矩多

社区家长暖暖妈孩子今年读幼儿园小班,令她诧异的是,原本以为以活动和游戏为主的幼儿园竟然有很多规定。她向记者描述了幼儿园课堂里的情景:大家围成一圈,两只手要放在背后,认真听老师上课。被老师点到名回答问题的小朋友,不能直接说,要先起立;向老师提问,不能坐在座位上直接问,要先举手,被老师点名后,才能说话。

“因为孩子不能做到这些,我被老师叫去学校好几次,要家长配合,回家好好训练孩子。”吴女士认为,老师的这些规定有点“小题大做”,“幼儿园没必要对三四岁的孩子一板一眼地提出要求”。

这样的抱怨,引起很多新生家长的共鸣。一名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家长说,孩子上了小学以后,才发现规矩竟然有那么多,买盒16支的蜡笔,被老师退回来,因为比规定的20支少了4支;家庭作业要有统一的格式,做数学题,写完一行,要空出一行,没按照格式写的,全部退回重写。

“这些规定有些不近人情了,这样培养出的学生会不会变呆?”不少家长说,在家里,他们对孩子是任其“自由发挥”,“就算孩子用蜡笔在墙壁上画画,我也不会批评他,这些都是他的创意。我们就怕规定太多,会抹杀了孩子的天性!

校长:“规矩意识”需要训练

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教育隔阂,其实是两种观念的碰撞。如今的年轻家长普遍推崇“以孩子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崇尚西方教育模式,认为对孩子管得少,就是尊重了孩子的天性。家长们对老师意见这么大,就因为他们将中西式教育完全对立起来。

现在家庭只养育一个孩子,孩子无疑成了关注焦点。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与众不同,出类拔萃,每个孩子在各自不同的环境及教养方式下成长,久而久之,形成了自己的个性。而在学校这一环境中,老师更注重的是集体良好氛围的形成,首先关注的是共性。不少校长也强调,学生来自不同家庭,学校需要训练他们的“规矩意识”,遵守集体秩序和社会规则。很难想像,当学生们在教室里走来走去,想说就说,想跳就跳,老师怎能上好一堂课呢?

其实,小编认为,这两种认知并不矛盾。这就如同盖楼,没有打好“地基”,何谈个性?只有先让孩子适应周围环境,才能发挥出潜能。

专家:追求共性也培养个性

教育专家认为,如今家庭教育往往“模式化”,家长们容易“走偏”。比如“虎妈”、“鹰爸”等铁腕式家长代表,以“狠”和“严”著称;也有主张“猫爸”等柔和式教育的家长,更多的是注重孩子的感受,与他们平等交流。家长们往往将自己归入到某种中式或西式的“教育门派”,但其实更重要的是科学的家庭教育观,与学校教育相得益彰。

教育畅销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教育专家说,在女儿的教育方面,她经常会不赞同老师的做法,比如老师用抄作业的方式来惩罚孩子,这损害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家长们可以不让步。“但不妥协并不意味着和老师形成对立关系。”她认为,每个家长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找到一种恰当的方式和老师沟通配合。

小编建议,年轻父母首先应该配合老师,让孩子从“自然人”顺利过渡到“社会人”。对新迈入校园大门的孩子来说,对社会的认知、生存和生活能力的培养,以及合作精神,比张扬个性更重要。而学校在追求共性的基础上,也要为孩子的个性培养创造空间。“教育不是打造标准化‘零件’,而是创造不重复的个体。

 

推荐阅读:

老生常谈: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

与日本孩子共进午餐有感日本的素质教育

学龄前儿童必须做好的行为

谈谈中美餐桌教育,看看我们的教育差在哪里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

分享到: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

匿名评论?也可先注册登录,或选择快捷登录: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