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再从小学到初中,肯定会出现一些不适应。但是这两个阶段的不适应确是不相同的,那么小升初后,到底会出现哪几种不适应呢?在这里,社区的家长给我们做了一个非常准确的分析,他认为进入新初一后一般会有这样一些不适应。
一、学习节奏加快,以前小学一节课估计只有20分钟讲新知识,现在一节课全是新知识。
二、学习内容增加,三门变7门,慢慢还会变九门。
三、学习的要求变难,以前老师讲的就是要考的,现在考试内容都比老师讲的深,要求学生自己去专研题型了。
四、学习的方式发生根本转变,从老师教学生学,要转换到自主学习了。
五、学习的心态需要调整,以前估计很多孩子都是为家长学,现在开始,要为自己学了。
六、作业量显著提高,估计这是很多孩子不适应的重点!从三门作业1个小时搞定,到N门作业,写到10点成家常便饭!稍微拖拉的,12点都有可能!
其实小编认为,初小衔接通常表现出5种不适应:学习内容和节奏、学习要求、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和学习心态。那么到底应该如何顺利度过不适应期呢?小编在这里给各位家长提供七种策略。
首先是应对学习强度的准备。小学采用的是细嚼慢咽式的教学。可到了初中,所学内容每一天都是新的,节奏加快,教学容量加大,想请假都请不起。学生到了初中,要学会对相对枯燥的学科感兴趣。
二是语文能力的准备。这里的语文能力,不仅仅停留在把语文学好,因为初中的数学、科学题很多是用文字来表述的,如果没有好的语文阅读能力,你很可能连题目都读不懂。
三是厚积薄发的准备。无论你在小学是多么叱咤风云的人物,请在初中学会低调做人,厚积薄发。
四是独立自主能力。要特别劝劝爸爸妈妈,别再把孩子当做长不大的宝贝,他们忘记拿课本了,你还专门请假替孩子回家拿,再送到学校。你们一定要狠狠心,学会让孩子丢这个脸。
五是自律能力。很多人都听过这句话:“好学生都是自律出来的。”爸爸妈妈在非常投入地看《中国好声音》,你明天要参加考试,能不能控制住自己不去看?这就是考验你的自律能力。
六是要有良好的信念。初中生了,不能还是活在别人的要求中,要有自己的主见。
七是做好学习习惯的准备。像养成写作业不用橡皮的习惯、养成每天把觉得最重要的知识点理出“知识树”的习惯。
经过这七步的调整,小编相信家里的小娃就对初中有了自己的认识。其实提前去适应一下初中的学习强度也没什么不好,但是为了衔接而衔接的补习就真的没必要了。毕竟老师还要在讲一遍的。只要知道了应该如何去学习,相信进入初中以后也不会出现不习惯的。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