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一到,陪学大军有壮大了。周末小编在一家培训学校附近就看到了一大群“陪练”家长,正在一楼的KFC里等待这自己学艺的孩子。到中午吃饭的点,这家kfc立刻饱满。从暑假一开始始,种类纷繁的暑期培训班爆满。伴随孩子们前来参加各类培训班的还有一群由家长组成的“陪练族”。这些家长放弃休息,陪伴孩子学习舞蹈、绘画、音乐等多种技艺。
让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家长“陪练”“陪读”,不光是在上海,在其他各地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但是家长们想到过孩子们的感受吗?记得之前看到一个报道,有个15岁的孩子天天要上所谓的培优班,他对自己的爷爷说:“我真不想当什么人才,宁愿做条狗。”为什么会有如此的说法?孩子表示:“要当人才就要不停地上培优班,做条狗多好,天天有人宠着哄着,还可以带出去放风。”孩子看似无心的话,却表露出了一定的厌恶培优情绪。其背后折射出该不该培优、培什么优等问题,非常值得今天的父母思忖。
放暑假了,中小学生在经历了一个紧张忙碌的学期后,需要调整心态,放松心情,有更多的时间去自由表达、安排。如果让孩子又背着沉甸甸的书包,不停地穿梭在培优点和家里之间,以致许多孩子们“有暑无假”,等于是进入了“第三学期”,其危害不言而喻。
当然,作为父母,希望孩子学习好,将来高考考个高分;或者“曲线高考”,学艺术,当艺术生,上个好大学,有个好的前程,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这么多好东西只是从成年人眼里来看;从孩子们的眼里来看,应该是一片无忧无虑的童年世界,该怎么学、该怎么玩,理应顺其自然。否则,把本不该属于孩子的东西强塞给孩子,可能就是一种负担。毕竟,心疼孩子也应该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强扭的瓜不甜。
这么说,不是说放暑假了孩子不该上培优班,关键是看培什么优。在亲情、安全、自然人文知识等方面培优,值得一试。关键是培优不能增负,不能剥夺孩子的休假权,更不能剥夺孩子的童年;培优要让孩子自愿,真正让孩子过一个丰富多彩、健康快乐的暑假。否则,“宁愿做条狗”,不仅暴露出了培优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对学生心理伤害很大,而且折射出了应试教育的“短板”,“短”就“短”在剥夺了孩子作为暑假主人的权利。毕竟,放暑假了,孩子是主角,如何度假,理应由孩子们决定,家长岂能越俎代庖?否则,把暑假变成了孩子的“第三学期”,“宁愿做条狗”的呼喊还会震天响。
家长们在给孩子安排了门类繁多的各种培训之后,是否也给孩子足够宽松的自我调节的时间呢。毕竟孩子还年幼,如此早就开始繁重的压迫式学习对孩子的未来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相信从一些孩子麻木的表情上就能看出,这样压迫式学习的害处,那么我们爸爸妈妈是否应该让我们的孩子变得轻松起来,也让我们自己过得更加轻松呢?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