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上海 > 成长话题 > 成长话题 >
爸爸妈妈要教给孩子的九件事之生存能力
时间:2013-06-25 10:15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
中国的家长常常在无意当中把孩子当作自己的附属,不能像其他家庭成员一样平等地对待孩子。父母完全可以督促孩子在家庭当中承担一些他力所能及的职责,让孩子发表一下意见,从而锻炼孩子的生存能力。

中国的家长常常在无意当中把孩子当作自己的附属,不能像其他家庭成员一样平等地对待孩子。正是这样的观点,无形当中使孩子失去了很多承担责任、锻炼自己的机会。小编认为,父母完全可以通过鼓励、期望等方式,督促孩子在家庭当中承担一些他力所能及的职责,试着让孩子参与到一些与他直接有关的事儿,发表意见,出出主意,提出建议,尽量多让孩子参与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另外家长也可以对家务事做出明确分工,让孩子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每天饭前摆放全家用的餐具、吃好饭帮着收拾桌子、扫地、倒垃圾等小事,通过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家长千万不能因为怕耽误孩子学习而大包大揽。

曾接触过这样一个真实案例:爸爸正在考虑全家外出旅行的计划,却遭到了两个儿子的大力反对,因为他们俩个在安排旅行的当天有功课要补,另外,他们觉得爸爸找的那家温泉会所条件很一般!爸爸虽然觉得很受挫,但还是极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对两个孩子说:“要不然我和妈妈听你们的安排,拜托你们帮忙定这个旅行计划好不好?不过我还是很想去泡温泉。”结果呢,这两个小孩子一点都没犹豫地接受了任务,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地从杂志和网络上查询相关数据,仅仅用了两天的时间就找到了适合全家一起享受的温泉地,而且连交通工具、周边的观光信息都搜集得非常详尽!要知道,这两个孩子一个刚上初一,而另一个还在上小学!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相信:孩子能够胜任他那个年龄段的一些事情,并放手让孩子去做。所以,当我们抱怨孩子没有生存能力的时候,请先冷静下来想一想,我们自身的一些做法是不是有利于孩子生存能力的培养,如果我们对孩子的事情总是喜欢“大包大揽”,那么我们就是在剥夺孩子承担自己生活的机会。久而久之,孩子当然就不知如何生存。所以,不妨放手让孩子去承担,我们会发现孩子将因此信心大增,不但能从中得到成长,也会因为得到父母的信任而心生责任与感激。在好的教育当中,孩子是主角,爸爸妈妈们应该相信孩子具有自我学习的能力。孩子就像一棵生命力非常旺盛的树苗,只要雨水充沛,土壤适宜,他就能健康茁壮地成长。而自己只是孩子的陪伴者,环境的创造者、提供者,学习样板的树立者。每一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并不是每个父母都知道怎样正确地爱孩子。不懂正确的爱,有的父母就会好心办坏事,用自以为正确的爱去伤害孩子,甚至毁了孩子。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呢?小编在这里告诉你:

 

首先要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

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比获得知识更重要。不下决心培养思考习惯的人,便失去了生活的最大乐趣。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职场上,我们都会发现,那种遇到事情能够积极思考,能“拿主意”解决问题的人多半比那些只知道埋头做事、死用功的人更成功,更能为社 会创造价值。所以,是否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已然成了一个人有没有竞争力的标识之一。它也被家长和老师们视为教育是否成功的标准之一。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常常有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不爱动脑筋,懒得思考。而这些家长却不知道,每一个依赖性很重的孩子身后,都有一对“不愿放手”、“包办代替”的家长。正是父母这种“事必躬亲”的态度一手造成了“懒得思考”的孩子。

就像案例中的爸爸那样,有些父母替孩子把一切事物都安排得十分妥帖周到,从来就没有想到要让孩子自己去面对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长此以往,孩子的思考能力、判 断能力、实践能力当然就被抹杀了。所以,家长们不妨好好审视一下自己,多给孩子独立面对问题,独立处理事情的一些机会吧。

 

其次,要培养孩子变得更加自信,减少对父母的依赖。

心理学家发现:独立性差、依赖性强的孩子多数都是不太自信的。因为一个没有自信,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认为自已什么都不能做的孩子在遇到问题时多半会认为: “我从来就不能做这种事。”他们当然也就不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而只能请家长或老师帮忙。而自信心强的孩子往往会认为“别人能做,我也一定能做”。在这 种信念的支持下,他们就会很主动地迎接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想办法克服困难,最大限度地发掘自己的潜能。所以,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克服他们的依赖心理,首先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坚信“我能行”。

 

然后,放下对孩子过高的期待。

很多父母本着对孩子“负责任”的态度,常常在“起跑线”上就为孩子制定了很高的目标,这种不顾孩子自身条件,只知道“攀高枝”的做法往往会让孩子只能望着目 标兴叹,却很难尝到成功的喜悦。从未被成功鼓励过的孩子往往会经常有挫败感,信心不足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为孩子制定“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让孩子不断 地在实现一个个小的目标中受到激励,受到鼓舞,孩子的自信心就会不断滋长。

 

最后,赞许批评都要适度。

过多的批评当然不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培养。一些抱着“不打不成器”想法的家长对孩子苛责有之,嘉奖不足。觉得只有多指出孩子的不足,孩子才能不断改进不断成 长。这样的家长不妨想一想,如果我们成人在工作当中,一味地被领导批评、指摘,甚至是百般挑剔,我们的感受如何?将心比心,我们是不是对孩子过于刻薄?那么,赞许越多,孩子信心就会越足吗?在“赏识教育”大行其道的当下,一些家长常常把“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奉为至理名言,处心积虑地挖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值当不值当地都要夸奖一番。这样的家长,也请好好审视一下自己在夸奖孩子时的诚意和用心,孩子虽小,但他并不缺少起码的判断能力,空洞的赞美太多,小孩子 一方面会觉得大人虚伪,一方面也许还会心虚地在私下里琢磨“我是不是太差了,以至于这点小优点都要被拿出来说”?

 

中国的家长在世界都非常的出名,著名的虎妈虎爸,但是爸爸妈妈要懂得适当的放手,这样才能让孩子得到更好的锻炼自己的机会,爸爸妈妈虽然爱护孩子,但是毕竟最终孩子得一个人生存,所以小编觉得爸爸妈妈还是应该交给孩子如何生存,才能让孩子在立于不败之地。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

分享到: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

匿名评论?也可先注册登录,或选择快捷登录: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