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上海 > 妈妈百事通 > 入园通 >
新生入园分离焦虑怎么缓解呢?
时间:2014-09-04 15:55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
新生入园分离焦虑怎么缓解呢?金秋九月,又到了小班新生入园的时候,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不少幼儿会产生分离焦虑、入园恐惧,每天哭闹,不愿上幼儿园,年轻的家长常常束手无策。
新生在进入幼儿园之后会出现很多不适应,不少孩子在进入幼儿园之后会出现分离焦虑。爱贝小编建议:孩子在进入幼儿园之后如果出现分离焦虑,那么,家长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缓解孩子的忧虑,比如说可以聊天、跟孩子交流。
 
金秋九月,又到了小班新生入园的时候,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不少幼儿会产生分离焦虑、入园恐惧,每天哭闹,不愿上幼儿园,年轻的家长常常束手无策。对幼儿教师来讲,每年这个时候都是一种挑战,不仅要想方设法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还要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以配合教师尽快消除幼儿的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会对幼儿产生各种不良的影响,不仅影响其身体的健康,而且早期的过分焦虑还会对孩子的未来产生诸多心理上的不良影响。
 
新生入园分离焦虑怎么缓解呢?
 
2到3岁的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会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出现入园分离焦虑。幼儿分离焦虑的形式主要有哭闹、哭闹伴随着喊叫(如:一边哭一边喊“妈妈”)、哭闹伴随着动作(如:一边哭闹一边蹦跳或敲打桌面)、不停地问问题(如:妈妈去哪里了、妈妈什么时候接、我们要干什么)、静坐发呆(静静坐在凳子上发呆、不哭也不闹,有时会看着老师或教室的某个地方)、拒绝游戏、拒绝进餐、拒绝交流、拒绝睡觉等。
 
已有研究表明,分离焦虑会对幼儿产生各种不良的影响,不仅影响其身体的健康,而且早期的过分焦虑还会对孩子的未来产生诸多心理上的不良影响。根据幼儿产生入园分离焦虑的原因分析—幼儿基本需要的缺失、正确认知的缺失、依恋对象的缺失、情绪的抑制,教师在实践中可以采取如下应对措施。
 
满足幼儿的基本需要
 
幼儿入园之初,与自己熟悉的环境和亲人分离,面对陌生的环境、教师和小朋友,以及自己不熟悉的生活规则等,都会使幼儿产生极大的不安全感。因此,教师应该让幼儿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
 
案例1.固定幼儿的座位,给孩子一个暂时的“家”
 
在孩子入园前贝贝班老师在每张桌子中间贴上一张大水果的图片,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认识自己的座位。孩子入园的第一天,老师让孩子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两三天下来,孩子几乎都能找到自己的座位。而且在一周的观察中,笔者发现孩子在进教室门的时候还哭着,但老师接过来回到自己座位的时候,他似乎获得了一种安全感,很快停止哭泣。班上还有两位小朋友每次老师领孩子集体去洗手或去外面的时候,他们就会不安,立刻哭泣,特别是孙家强小朋友,一离开座位就会哭起来,足可见固定的座位能给孩子带来安全感,也避免了孩子因争抢座位引发同伴间的矛盾。
 
案例2.聊聊天,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
 
聊天对于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不仅能转移幼儿的注意力,还能拉近师幼间的距离,增加幼儿对教师的依恋情感。王老师是位有经验的老教师,每次她与孩子们聊完天,哭闹的孩子总会停止哭泣,不哭的孩子也能和她产生积极的语言互动。王老师说:“首先要蹲下来和孩子在相同的高度,眼睛要和孩子交流,要和蔼可亲,还可以加以动作,如搂着孩子,和孩子说话。”因此,教师在和孩子聊天时要真诚,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被关心,他们才会有兴趣和教师交流。
 
建立对幼儿园生活的正确认知
 
幼儿认知水平有限,对陌生环境、人员和幼儿园生活常会产生一些不合理的想法和不信任,从而产生不安全感和害怕。因此教师需要让幼儿对幼儿园的生活有合理的认识。
 
案例1.给予及时应答,减少孩子的错误认知
 
当孩子哭泣并一遍又一遍不停地问“奶奶去哪里了”“妈妈什么时候接”时,我们该如何应答?张田宇小朋友就是这样的,他并不会不停地哭,而是跟随老师一起参与各种活动,但是每隔几分钟就会跑到老师面前问:“老师,我奶奶呢?”开始老师的回答是:“奶奶在来接你的路上呢。”他听完之后,面部表情很放松地继续活动。但过一会儿又会过来问同样的问题:“奶奶什么时候来接?”后来,我试着用另一种方法回答看看孩子的反应,说:“奶奶去买菜了”,有时候说“奶奶回家了”,不同的回答,孩子的反应都是一样的。他并不是一定要奶奶来接,他需要的只是老师的一个应答,知道奶奶并没有“消失”、“不要他”,就像一颗定心丸一样,让他不为此彷徨和焦虑。
 
案例2.提前告诉孩子活动的安排,让孩子知道接下来要发生什么
 
湘湘小朋友经常问:“老师,吃完饭干吗呢?”“睡完觉干吗呢?”“然后呢?”孩子不断地问老师接下来要做的事情,表现出明显的不安,在陌生的环境中,因为对未知的恐惧而产生焦虑。教师可以在孩子吃完早餐之后就告诉他们今天的大致安排,可以缓解孩子的焦虑。而且孩子也很想知道:“我和亲人分开后,要怎样才能见到他们。”
 
建立幼儿在园的依恋对象
 
当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开始集体生活的时候,幼儿还未与教师、同伴建立依恋关系便产生焦虑。因此教师应该尽快成为幼儿的依恋对象。
 
案例1.抱一抱,给孩子一个依恋的怀抱
 
孙家强是班上年龄最小的宝宝,第一天来园的时候,家强情绪很不稳定,不停地哭,并喊着“妈妈接,妈妈接”,看到他小小的样子,又不停地哭泣,我便抱着他,当我抱他的时候,他哭着说:“奶奶接。”我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是让他趴在我的肩上,一只手搂着他,一只手轻轻拍着他的背,拍着拍着他不喊了,也不哭了,但我依然能听到他的抽泣声。两分钟后,我感觉他的头重了,然后他的腿软了,他已经完全把身体放松地趴在了我的肩膀上,用两只手紧紧搂着我的脖子。当我们像抱自己的孩子一样把他们抱在怀里时,幼儿得到了安全感的满足,并感受到被爱。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孙家强哭闹的时候,他不再说“奶奶接”,而是说“老师来,老师来”,可见,他已经开始对教师产生依恋。慢慢地,他在老师不抱的时候,也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焦虑不再那么明显。在观察中笔者发现,在孩子入园的第一天,当哭闹的孩子较多的时候,当孩子还没有和老师熟悉的时候,拥抱是最有效的缓解方式。
 
案例2.有趣的游戏,建立幼儿对教师和同伴的依恋
 
当大部分孩子已经不哭闹的时候,我们就不能以安抚的方式来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了。这时教师需要组织丰富的游戏来转移幼儿的注意力,因为在游戏中,孩子不仅能体验到游戏的快乐,还能在游戏中动起来,并建立对教师的信任和依恋,增加与同伴的交往。如和小朋友开火车,讲故事,听音乐,作律动等。
 
让幼儿释放自己的焦虑情绪
 
《情绪心理学》提到,“适宜的教育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抑制力,不适当的限制和说教则会引起过多的抑制,压抑儿童情绪的健康发展”,“不适当的教育使儿童不能在感情上与教育者相通,从而使儿童在感情上受挫,进而有可能导致感情冷漠,性格孤僻”,而且压服还会让孩子产生焦虑。因此我们在教育中不能采取强行手段或吓唬孩子。
 
案例:偶尔的不予理睬,让孩子发泄一下不安的情绪
 
雯雯是班上最大的孩子,个子也很高,据她的妈妈说她的脾气有点急。来园的第二天,她情绪很激动,跑到教室门口边哭边拍门,我想把她抱回来,但是她很抵触,我根本抱不动。王老师看到这种情况后,并没有立即走近雯雯,她和我说:“先让她发泄一下,孩子的情绪需要发泄出来。”大概5分钟之后,王老师走到雯雯身边,一边和孩子说话,一边把孩子领回座位,然后进行安慰:“妈妈会接你的,中午吃完饭就会过来接你。”她的情绪很快就没有那么激动了。有的时候,当孩子情绪十分激动时,教师不一定要采取措施,在一旁观察,让孩子发泄一会可能效果会更好。
 
在教育实践中,幼儿教师、家长应该重视幼儿心理健康,关注幼儿入园分离焦虑,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帮助幼儿缓解入园分离焦虑,让每个孩子拥有健康、快乐的童年。
 
推荐阅读: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

分享到: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

匿名评论?也可先注册登录,或选择快捷登录: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