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南京 > 升学择校 > 小学择校 >
南京小升初家长要做好四项准备
时间:2014-04-03 15:04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
南京小升初家长要做好四项准备,虽然家长们认为南京小升初竞争激烈,但是专家认为:“相比国内其他大城市,南京可谓是小升初竞争最小的城市之一。”她指出,对孩子来说, "小升初”是人生的一个新的变化,心理需要慢慢适应。
现在是小升初的一个最火热的时期,各种学校的招生信息还有学校的面试都在进行着。很多家长和学生都在四处奔波着,为了自己心中理想的学校开始努力追寻着。但是在2014年的南京小升初中,家长需要做好一些功课才能在小升初中找到自己理想的学校。
 
心理方面

关注孩子心理变化同样重要
 
虽然家长们认为南京小升初竞争激烈,但是专家认为:“相比国内其他大城市,南京可谓是小升初竞争最小的城市之一。”她指出,对孩子来说, "小升初”是人生的一个新的变化,心理需要慢慢适应。与忙于“择校”相比,家长更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引领孩子在变化中坚定对未来人生的信心。家长如果在心中始终认为“一心一意必须上名校”,这会给孩子带来更大压力。
 
南京小升初家长要做好四项准备
 
“关系”方面
 
有关系可得到九成精准信息
 
尽管谈到“关系”,大家都讳莫如深。但一位业内人士告诉,“关系”确实很重要。通过“关系”,不一定是把小孩送到名校,但是至少在南京小升初这样一场信息不透明、半公开、多元化的备考中,所获得的信息90%是精准的。比如说“可以知道哪些公办重点学校有转学生入学考试、特长生招生等信息”,并且透过这种渠道进入理想学校。
 
信息方面

小道消息不宜盲目相信
 
小升初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升学。由于担心透过官方渠道了解到的信息不全,不少家长成了“侦察兵”,除了忙碌于参加各培训机构举办的小升初讲座,还会通过教育论坛、QQ群、见面等方式交流。
 
但是,专家表示,尽管信息渠道很多,但真伪莫辨,建议家长不要盲目相信。如果可以,尽可能透过官方的渠道了解相关政策、招生条件,例如所就读的学校;所在区域的教育部门;目标中学招生部门,一些有口碑的机构举办的公益讲座等等。专家说,互联网上发布的很多信息,往往带有很强的区域性差异;一些网络论坛上的经验以偏概全;一些家长的旧经验已经过时。这样的信息,往往会误导家长,导致孩子错失最佳时机。
 
专家告诉,一个家长在听完他的讲座后,很气愤地说:“邻居告诉我,其孩子所在的初中全是直升A高中的。该初中还不错,我们本来打算让儿子读这个中学了。谁知刚才冼老师告诉我们,该初中的学生直升B中学。A、B中学的档次相差不止一点点,我们差点上当!”一问之下,才知他的邻居的孩子今年上初三,那已经是三年前的情况了。
 
技巧方面


家长专职陪读备考不可取
 
据悉,部分极端的家长,为了孩子顺利升学,竟然放下工作陪孩子备考。对此,业内人士认为没有必要。
 
家住南京江宁的,为了女儿能够考上理想的初中,她打算放下手上一切的工作,陪女儿读书。她分析了自己的实际情况,认为自己没有走捷径的“关系”,只有靠孩子“硬实力”。所以,她主动研究小升初全方面的知识,包括历届的民校联考、民校单考试题;并从寒假开始,就早早地送女儿上培训班。
 
专家表示:“每一年南京小升初考试前后,我们都会接触到一些专职陪读的家长。他们不仅关注育才的招生信息,还关注育才历年考试的内容,还找学校的老师进行专门辅导。”他认为,其实家长没有必要为孩子升学全职陪同,家长的技能应该更多地放在对孩子正确的评估上面,通过与学校、与培训机构沟通,了解孩子的实际情况,正确填报志愿。如果家长希望通过陪读等方式加强孩子的考试能力,将来即便孩子考上了最好的学校,孩子未必能跟得上学校的学习。
 
小升初演变成“家长的统考”
 
尽管南京小升初早已告别“统考时代”,但为了争夺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广州的学生、家长们还要面临竞争更加残酷的“考试”。这场“考试”,考的不仅仅是学生,还有广大家长的权力、财力、脑力、精力。托门子找关系、买学位房、打探各路消息、为孩子报读各种培训班、找家教辅导……有门路的家长长袖善舞,孩子可能省点力气;没有门路的家长则拉着孩子在考证、培训的路上,一路狂奔。
 
递的条子可能不硬、学位房不一定靠谱,因此大多数家长还是笃信,小升初最关键的事情是“硬实力是第一位的”。于是,华庚杯、希望杯、小英竞、奥数,甚至比较冷门的围棋、象棋等冷门特长,考验着孩子的实力,也考验着家长信息的准确度。很多家长不得不通过教育论坛、QQ群、见面交流,分享着培训、考试、占坑等种种信息。
 
不禁感慨,小升初俨然已经演变为一场家长们的“统考”。
 
推荐阅读: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

分享到: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

匿名评论?也可先注册登录,或选择快捷登录: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