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南京 > 升学择校 > 升学择校 >
名校与普通学校的差别
时间:2013-05-10 16:06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
现在家长们都很关心与小升初有关的信息,家长们在为孩子选择学校的时候都会第一个想到名校,大家都知道要去选择名校,但是有没有想过到底何为名校?

现在家长们都很关心与小升初有关的信息,家长们在为孩子选择学校的时候都会第一个想到名校,大家都知道要去选择名校,但是有没有想过到底何为名校?

第一、何谓名校?

名校是什么,名校“名”在何处?说实话,在目前中国的教育和考试制度下,所谓名校就是高考、中考升学率或者重点率较高的学校,这两个率越高,这个学校名气就越大。所以从本质上说,这些学校并无实质区别,如果把这些学校的招牌换一下,相信大家也不会认为有什么不妥。例如有很多人就分不清成都外国语学校和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各所初中学校的教学方式都是冲着升学率去的,不会有多大差别,有的朋友企图在初中寻找一片所谓“素质教育”的净土,这基本上是一种幻想;另一方面只要方法得当,就可以迅速创造出名校,这一靠提高升学率,二靠名校的扩张。从这个角度上说,中国的名校不需要历史积淀,成者王侯败者寇,只要升学率高了,就是名校。所以我们选择名校,实际上就是选择升学率,而且基本上是惟一的目标。在情况下,素质教育只能是一个泡影

第二、名校是怎样炼成的?

名校靠升学率成为名校,说来简单做来难,这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首先最关键的是生源。名校之所以成为名校,就在于它集中了一批优秀的学生;那些名校的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也是因为这批优秀的学生(不信的话让这部名师换个学校试试)。对于优秀的学生,各个名校必然会不遗余力地争夺,这就是数学热降不下来的原因。成都市优秀的生源就那么多,哪所学校集中的优生越多,教学效果就越明显,升学率就越高。其次是管理,现在的学校是三分教七分管,如果管理不好,生源再好教学质量也要受影响,现在的社会太复杂,影响学生的因素太多,所以管理必须跟上。最后是师资。名校的老师不是水平有多高,而是他们遇到了一批好学生,他们知道如何来教这样的学生,这是名校老师的最大优势,至于实际教学水平,他们与普通学校的老师没有本质的区别。

第三、为什么要选择名校?

追求名牌是这个时代的通病,名牌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名校好像也具有这种属性,成为一些人炫耀的资本。但教育与日常消费不同,名牌商品适合于所有愿意买而且买得起的人,而名校不一定适合所有学生。我们之所以要选择名校,最重要的是为孩子选择同伴,同伴之间的影响比家长和教师大得多。名校集中了一批比较优秀的学生,这种学生大多数学习自主性强,不良习气少,受社会的负面影响小,因此整个学校的风气比较好,孩子接受的外界影响大多是正面的,就此,可建议有兴趣的朋友放学时到不同学校门口看看学生们的表现就明白了。同时针对这样的学生,学校和教师也会有一套相应的教学方式来适应学生的要求。但是,这一切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你的孩子要有相应的水平,否则肯定要失望,这种例子太多了。

第四、孩子的水平如何?

认清自己的孩子,这是选择学校的关键。千万不要相信“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不会学的学生”,名校不是万能的,名校的老师也不是什么样的学生都会教的,对有的学生他们甚至不如一般学校的老师。名校一定要追求升学率,所以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尤其是一些特别的班级,如七中育才的网络班、七中嘉祥的13班和14班,水平不够的学生是吃不消的。自己的孩子学习能力和水平究竟如何,心中应该有个底。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基本上是读不读名校效果差不多,所以不必刻意追求。另一方面有的孩子进了名校跟不上趟,会严重损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效果适得其反,这种例子也举不胜举。

第五、名校的教学方式是不是不同于其他学校?

目前不存在“小升初”的统一考试,小学不存在升学压力,因此作业少、活动多,学习压力小,倒还有几分素质教育的味道。但到了初中,绝对就是两回事了,在中高考的压力下,任何一所学校都会狠抓升学率,这一点名校和非名校一样,只不过名校的生源好一些效果也要好一些罢了。现在的学校大肆宣传学生的全面发展,实际上做不到,或者大多数学生做不到,只有少数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尝试一下。明确地说,不要对名校的教学模式抱多大的希望,都差不多。

 

下面是来自于社区里面的一位家长对名校和普通学校做了一个对比,以下把名校称作为A,普通学校称作为B。

首先分析学校A的优势:

1.学校高考、中考升学率或者重点率较高。

2.名校的生源普遍比别的学校好,这是学校去的好成绩的关键原因。

3.名校的管理比较到位,老师在管理上抓的非常的严,这也是学校好的一个重大因素。

4.更重要的是名校的师资力量非常的好,整体教育水平非常的高,这是保证学校为名校最根本所在。

名校A的劣势:

1.权贵子弟众多,学生间难免炫耀、攀比,不良的价值观和生活习惯难免影响女儿;

2.非富即贵的学生家庭背景,往来频繁的饭局、红包攻势,可能会影响部分老师的态度、行为;

3.面对非富非贵的少数学生,老师的言语、行为不一定能确保完全公正;

4.A校兼并了很多劣势学校,已成名副其实的教育集团,众多的分校摊薄了名校A的优质师资,据说本校区已成徒有其名的空壳;

5.不仅如此,本校区的老师还随时有可能被交流到分校,师资不稳,这是小学教育的大忌;

6.学校活动多,但据说都是面子活儿,好看好听不中用;

7.学校所谓的愉快教育,据说其实质就是将教育外置和后置,学校获得了素质教育、减负教育的美誉,却苦了小学家长,累了初中老师;

8.离家相对较远,接送很不方便,如要入读A校,接送得专题研究;

9.四五万元的择校费不是小数目,我们两口子都凭工资吃饭,手头并不宽裕。

学校B的优势:

1.虽是填鸭式教育,但打好了基础,能为初中学习减负,能增添孩子的自信心;

2.学生的家庭条件大多比较普通,不存在炫富攀比等现象;

3.可以不交择校费;

4.交一点钱,还可以选班,要知道,一个好的班主任,其作用远远大于一个所谓的好学校;

5.避开了权贵家庭的影响,老师相对比较公正,如果家长有心,老师也相对容易沟通,孩子因此也比较容易受到老师的重视和肯定,孩子容易有自信心。

学校B的劣势:

1.应试教育、题海战术比较令人生厌,毕竟是扼杀孩子天性的毒药;

2.学校活动少,会让孩子眼界窄、见识少;

3.低年级每周一节英语课,太少了;

4.学校老师普通话不够标准,年龄也偏大,可能在教学和管理上都缺乏活力;

5.许多学生的家庭并不重视教育,学生间难免互相影响;

经过以上的分析看看社区朋友们是怎么选择的呢?

倾向于学校B。我并不是心疼择校费,也不是嫌接送不方便。我太了解我的女儿了,她不聪明,不漂亮,动作协调能力不好,也没有艺术特长,她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孩子,名校A的那些活动,不仅注定与她无缘,还会成为一次又一次伤害她的利剑;与其这样受伤,不如躲得远远的。假如经过我们的努力,学校B的老师能更多地关注她、鼓励她,给她自信和成功感,不仅能让她当下更快乐,也会让她今后的成长更顺利。但是老公始终觉得,花点钱欠点人情一切都不重要,重点中学就是重点大学的敲门砖,为了孩子要舍得,为她创造最好的条件。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

分享到: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

匿名评论?也可先注册登录,或选择快捷登录: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