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到冬,从过去到现在,小房子默默地看着四季的变幻,看着时代的变迁。这是一个美丽的故事,一座会呼吸、有情感的小房子,让孩子们体会到大自然的美好、了解城市的建设过程,传达出热爱环境、热爱生命的理念。
维吉尼亚·李·伯顿(Virginia Lee Burton)1909年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她的父亲是麻省理工学院首位教务长,母亲则是一位英国诗人兼音乐家。维吉尼亚·李·伯顿小的时候,每逢生日和圣诞节,父亲送给她的礼物不是玩具,而是许多精美的绘本,也常给她读绘本。因此,她对绘本始终保持着极大的兴趣 。高中毕业后,她没有上大学,而是继续学习绘画和芭蕾舞,每天利用上课路上两个多小时的时间画速写。离开旧金山之后,她获得了一份专业素描工作,为许多优秀舞者和艺术家留下了珍贵的身影。维吉尼亚·李·伯顿一直保持和孩子一起工作的习惯。她会把作品一遍又一遍地念给孩子听,在观察孩子的反应之后,加以修正。如此反复,直到自己和孩子都满意为止。
维吉尼亚·李·伯顿的主要作品有《乘火车去》(Choo Choo,1935)、《迈克·马力干和他的蒸汽铲车》(Mike Mulligan and His Steam Shovel,1939)、《加里可,一匹奇迹马》(Calico the Wonder Horse,1941)、获得1943年凯迪克金奖的《小房子》、获得1948年凯迪克银奖的《罗宾·胡德之歌》(The Song of Robin Hood,1948)以及被赞誉为是她的艺术与人生的集大成之作的《生命故事》(Life Story,1962)。
7-10岁 荣获凯迪克金奖绘本:小房子 阅读指导
小房子每天站在山冈上看风景,除了日月星辰和四季的变化,小房子还看到乡村的景物随着挖马路、开商店、盖高楼、通地下铁……而一点一点地改变。结果,小雏菊和苹果树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都市的乌烟瘴气和行色匆匆的人们。还好,小房子的主人的后代发现了小房子,把她又移到了乡下,她又可以静静地欣赏大自然的风景了。
书的前半段描绘的田园自然风光太美了,写得好,画得好,难得的是中文绘本翻译得也好,每一幅图我都会认真地看上好几分钟,并浮想联翩。建这个房子的曾曾曾曾…祖父说房子永远不卖,多像我们美好的童年记忆,永不磨灭。小山岗上小房子,蓝天白云、绿树成荫、小溪潺流,马儿奔跑牛儿叫,男人们耕田种地,女人们洗衣顾家,孩子们嬉戏追逐。一起看朝起的太阳调皮的脸,一起笑看夕阳落下了山。看春天的满山春色,看夏天的白色雏菊,看秋天的五谷丰登,看冬天的银装素裹,我曾经以为,这就是整个世界,这就是永远。
书的后半段是突然的机械打破了田园幸福生活的宁静,当电灯、电线杆、汽车、高架桥、城铁、高楼大厦充满画面,田园、宁静、温馨就开始退出舞台,我觉得只有90后之前的我们,才能领会其中饱含的美丽与哀伤。一方面,我们感慨着现代化和科技带来的生活巨变,另一方面,我们一直努力寻找着,一遍遍品味着残留的童年记忆。不然,采摘、农家乐为什么越来越火,也许,我们只是在现实中想尽办法去再现回忆。
绘本的最后是暖人的结局,小房子又在一处山岗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地方,好像我们无处安放的童年进入了魔幻的宝盒,在我们想找到它的时候就能变幻出来。虽然这只是一种奢望,但是很感谢维吉尼亚,在每一次读完痛哭流涕后,心情能无比畅快。
小房子的故事,一本绘本能如此给孩子诠释一个时代的变迁,小房子周围都变成了现代化建筑,作者很注重细节,太阳升起的每个表情都不一样,仔细看看很有意思,小房子就站在那儿看着这个环境的一步步变化,从宁静村庄慢慢变成繁华的城市,城市物质化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空气质量的变差。希望看过这本书的都能够从自己做起,爱护环境保护生态。
相关链接:
本文由爱贝亲子网原创,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