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南京 > 成长话题 > 成长烦恼 >
宝宝逆反的成因及处理办法
时间:2014-01-09 15:10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
宝宝为什么会逆反呢?1.违反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2.不尊重孩子的人格。3.遇事唠唠叨叨。4.不顾幼儿的个别差异和意愿,强行“定向”...
现在的小宝宝们脾气是越来越大,动不动就跟爸爸妈妈生气,厉害的还会摔东西。为什么小小年纪的宝宝逆反心理会如此之重呢?用什么方法可以化解宝宝的逆反心理呢?各位爸爸妈妈别着急,爱贝小编前来帮助你们。首先我就来说说宝宝逆反的原因吧,我们的小宝宝们为什么会生气?
 
【宝宝为什么会逆反呢?】
1.家长违反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
儿童探究心理特别强,喜欢刨根问底,什么事都要问个为什么?什么东西都想摸一摸,碰一碰,这是认识世界的表现,比如孩子在家把玩具拆开搞坏了,用饭和菜喂金鱼,结果把鱼缸里好看的金鱼搞死了等等,这些常常会惹怒爸爸妈妈。于是孩子们受到训斥,重则马上受到打骂体罚,这样简单的对待孩子,与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相勃,势必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导致儿童的反向行为。你不让我干,我偏要干。看你把我怎么办?
 
2.爸爸妈妈们不尊重孩子的人格。
应当承认,时至今日,有不少家长头脑中还存在“棍棒底下出孝子”的陈旧观念。孩子虽小,也有自尊心,我们在教育孩子时首先要尊重幼儿,根据幼儿的心理规律和个别差异进行教育,那种讽刺,挖苦,辱骂,甚至体罚的错误做发,就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日常生活生活中,越骂越却教养,越打越不孝的情形司见惯。
 
3.个别家长遇事唠唠叨叨。
有些家长对待孩子这个不准,那个不行,一会儿说注意这,一会儿说注意那,唠叨没个完,时间一久,孩子就会厌烦,易产生“逆反心理”。现在的孩子,特别是独生子女都有偏食或挑食的毛病,这个不好吃,那个不喜欢。有些家长在饭桌上对孩子说个不停,这个菜好吃,营养价值高,不吃就不长,每顿饭都教育一番,久而久之,怎么能让孩子相信,怎么会不引起反感?他们更不愿意吃这些菜了。
 
4.父母们不顾幼儿的个别差异和意愿,强行“定向”。
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加上近年来的“神童之风”的影响,他们要孩子从小就学这学那,有的规定每天要识多少字,背多少唐诗,甚至要学加减乘除的计算。如违背了规定,就给予惩罚,不给吃饭,弄得孩子精疲力尽,这种急于求成,拔苗助长的做法,不但使孩子们什么都学不好,而且容易使孩子产生情绪对立,严重的甚至会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
 
宝宝逆反
 
【宝宝逆反的三大处理方法】
一是“冷处理”。
一旦孩子发生“逆反心”,不能急躁,不能以任性对任性,“看你犟”我比你更犟的方式会火上加油,把事情搞得更糟。正确的做法是,“冷处理”,对他们任性不予理睬,当孩子以哭为威胁时,不要心疼,可以让他哭一阵,等他停下来以后再教育诱导。
 
二是学会利用。
要利用孩子争强好胜的心理来激发他,如:有意用“你不会穿衣”,“你不会数了”,“你最喜欢哭了”这类的话来激他们,这时孩子会说,我会,不信你瞧,这种方法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其效果往往比正面教育还好。
 
三是发现闪光点。
“逆反心理”在思维形式上与求异思维有相似点,其中包含了某些独立思考的积极倾向,好奇爱动脑筋是幼儿的特点,从孩子的言行中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闪光点,家长教师一定要尊重和珍惜这一点,它是我们发现孩子智力素质方面的优势及对孩子进行因材施教的依据。
 
相关推荐: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

分享到: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

匿名评论?也可先注册登录,或选择快捷登录: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