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鸡皮帕充满好奇,还有一些偏执。她不仅通过调查研究,弄明白了鸡在晚上提高视力的方法,还勇于探索和实践,买了大量的胡萝卜,并带动大家一起吃胡萝卜,以提高夜视能力。在质朴明快的画面中,这个童话故事拥有一个美好的结局:在那个有月光的夜晚,鸡们终于看到了从未见过的夜空美景。
对于孩子来说,这确实是一个完美的故事。但对于多数已经失去童趣的家长来说,看这个故事或许还存在一个阅读障碍:这是真的么?鸡真的晚上看不见?鸡真的可以通过吃胡萝卜获得夜视能力?
在这儿,我们不妨也像皮帕那样认真一回,来看看鸡的夜盲到底是怎么回事。
鸟类和人类一样,视网膜上有两类视觉细胞: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视锥细胞善于感受强光和分辨颜色。视杆细胞善于在弱光下分辨物体。当人体缺乏维生素A时,视杆细胞得不到足够的营养补充,会导致对弱光的感受能力下降。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夜盲症”。在鸟类中,夜行性鸟类。如猫头鹰等,视网膜中有很多视杆细胞。因而即便在夜晚,也有很好的视力。而日行性鸟类,如鸡等,视网膜中缺乏视杆细胞,所以在夜晚的视力较差。不过鸡的夜盲是先天的,是由基因决定的,即使通过吃胡萝卜来补充维生素A,也并不能有效改善夜视能力。
本书是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鸡通过此胡萝卜改善的夜视能力,能看得见东西了,这连接着孩子的幻想世界。主人公小鸡皮帕不受已有观念和所谓常识的束缚,勇于探索,突破自我,用行动去证实自己的想法,本书用一个幻想性的“完美结局”来彰显这种行为本身的价值。同时,本书也启迪家长不要扼杀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用包容的心态与孩子一起探索世界的多种可能性。
这毕竟只是一个童话故事,“吃胡萝卜究竟能否让鸡在夜晚看见东西”并不重要。这个故事要告诉我们的是,传统的观念有时是错误的或者说是盲目的,不要扼杀孩子的好奇心与异想天开,独立思考和勇于探索有时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功。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也曾出现过无数个像小皮帕那样的不安分者,也正是他们的异想天开推动了人类文明一步一步向前发展。
相关文章推荐:
儿童英语phonics自然拼音教材(1-15)册:A progressive phonics book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