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说谎了家长怎么办
时间:2016-09-23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201次

美国奥伯林大学儿童心理发育教授南希·达林说:“如果你走进房间,发现五岁孩子把牛奶洒得到处都是,问‘是你干的吗?’这是在请他说谎。如果你说,‘你洒了牛奶。我们一起清理吧’,他就不大可能说谎,并且愿意与你一起去承担这个清理的工作。孩子说谎了怎么办才好呢?

 

无意的说谎当然无需大惊小怪,随着孩子认知能力的发展,这种“说谎”会越来越少。只需要注意一点,那就是编造。编造是童年早期的一种正常行为,是由于小孩子分不清楚现实和幻想,会将已有的记忆进行加工、移植,创造出来的一个想象的世界。这种明显一眼就能看出来在“瞎编乱造”的行为是很宝贵的,不需要时时生硬地告诉宝宝“不对”、“那是假的”,而应该尽可能地参与、鼓励孩子多多编造故事,这可是培养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大好时机,开脑洞也要趁早啊,千万不要做一个无趣的中年人。

 

 
 
 

如果是有意的说谎呢?要不要批评教育?要不要惩罚反省?有意的说谎一般要到小朋友上幼儿园以后了,大概五六岁的时候能比较好的完成一个谎言,这时候孩子已经很懂道理了,但是也不建议用很权威很生硬的方式进行沟通,毕竟,孩子选择说谎,说明已经对周围人的评价很在意,已经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了,再打压批评反而会降低他的自尊。家长一定要特别留心他的心理状态,及时引导,避免孩子走上歧途。

 

1、诚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孩子选择对你撒谎,是因为非常在乎你的评价,害怕你对他感到失望,在这种时候,诚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表示妈妈(爸爸)有点难过,也有点生气,因为你选择对我说谎,而不是诚实的告诉我实情,让我觉得自己是不被你信任的。这种诚实是对自己也是对孩子,表示爸爸妈妈也是人,遇到说谎这件事,也会不开心。

 

2、接纳孩子谎言背后的原因和感受

 

如果孩子把家里的花瓶打碎了,而对妈妈撒谎是小猫打碎的,这个谎言背后可能隐藏着孩子的担心、害怕、内疚等,作为父母,我们应该看到行为背后的感受,接纳他的不安。可以说,水杯打碎了,妈妈知道你很难过对不对?因为你也好喜欢这个水杯,打碎了就没有了,真的好可惜;你是不是也在担心妈妈会批评你呀?妈妈虽然不太开心,会觉得撒谎的行为不太好,但是看到你没受伤妈妈其实很开心,妈妈不会因为水杯碎了就不爱你了,妈妈会一直爱你的。

 

3、就事论事,不要扩大化,不要贴标签

 

其实无论是亲子沟通,还是夫妻沟通,就事论事都非常重要,不要评判,不要贴标签,适用于任何一段关系的交流中。很多老一辈的家长批评孩子,这次成绩不好,一定是你学习不努力,然后开始追溯每一个不努力的瞬间,连在幼儿园跟小朋友玩忘了吃饭都要拿出来反复讲,这样的沟通宣泄了大人的情绪,却让孩子承受了很大的压力,“是的,我就是一个很糟糕的孩子,从小到大都很糟糕”,这是我们要竭力避免的。一次撒谎并不意味着孩子就是爱撒谎,可是,一旦被贴上“爱撒谎”的标签,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是很大的。

 

4、善用游戏力,用假装游戏化解

 

很多时候孩子的谎言都很拙劣,可以一眼看穿,但谎言背后隐藏着的确是讨好、不安、害怕等感受,用游戏的方式来化解谎言,对大孩子小孩子都适用。回到打碎水杯的例子,当我们看穿孩子在撒谎的时候,可以假装去问问小猫,小猫小猫,是你打碎的花瓶么?啊,小猫说不是哎;好吧,桌子桌子,是你绊了一下把水杯碰碎了吗?……邀请孩子加入进来,假装寻找真凶,一般看到你这么处理,孩子多半就会大方地承认是自己打碎的了。

 

5、防患于未然,以身作则,让孩子学会用自然的心态对待犯错

 

记住,你永远是孩子的榜样。如果你珍视诚实的价值,那么在日常点滴中表现出来的态度会让孩子也认为诚实是一种美德;如果你认为犯错是由于准备不够充分或者不够努力,那么孩子犯错了也会压力非常大,可能会选择说谎让自己看起来好一点,这种“看起来好一点”的背后其实是自尊心的受损,是我们努力要避免的。

 

6、我们自己对待犯错的态度够不够淡然

 

是不是认为错误是学习的机会,是可以做得更好的机会,而不是仅仅等于没做好?这些潜移默化的态度才是我们希望孩子能够习得的,对不对?孩子的说谎跟成人的不一样,没有曲意逢迎,没有尔虞我诈,也没有利益相关,它背后的逻辑非常简单,在意最爱自己的爸爸妈妈评价,担心因为自己不够好而变得“不值得爱”,那颗小小的心,在一句谎话背后也曾百转千回、辗转忐忑,这种敏锐让人感动,也让人心疼。倾听他们没有说的,但是不打探他们不想说的。

 

当你发现孩子不对劲,不要责难审问他们,确认自己的直觉就行了。孩子说谎多数是为了摆脱困境,并非影响他人。因此,这种行为不必严惩,否则可能适得其反。如果他说谎,最好一笑置之,让他明白,你知道他的小把戏,没必要因为说谎斥责他。”

 

 相关链接:

 

孩子胆大喜欢撒谎如何教育

 

对待爱撒谎的孩子有四个策略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