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一位家长治好儿子网瘾的过程
时间:2014-07-25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569次
小孩喜欢上网是一件非常让家长感到苦恼的事情,尤其是对于一些上网成瘾的孩子,家长应该怎样去帮助孩子改掉这个坏习惯呢?爱贝小编给你分享一位家长是如何成功帮助孩子戒除掉网瘾的。
 
这是一个网络社会,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孩子,互联网对于孩子来说,睁开眼睛就是客观存在的东西,但是,中国许多父母从来还不知道互联网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各种媒体对上网的负面报道铺天盖地。网络,在家长的眼里,似乎成为洪水猛兽,要将孩子们吞噬。为了孩子,我们苦口婆心地劝说,禁止他们上网,甚至我们拔网线……可是效果如何呢?
 
越是禁止,孩子接触接触互联网的欲望就越强,就是越是好奇,孩子对这个网络的好奇心与痴迷就越强烈。越是不想让孩子接触到的东西,孩子就越是想接触。结果,孩子可能把互联网最阴暗负面的东西学到了,而正面的好东西反而被屏蔽了。那么,父母该如何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
 
案例分析:一位家长治好儿子网瘾的过程
 
三年前,为陪戒不掉“网瘾”的儿子念书,年届不惑的父亲放弃事业,与儿子同班读高一,成了新邵县第二中学“史上最大龄的高中生”。
 
高中三年,父子俩同时起床,同时早操,同时进教室,同时晚自习,同时就寝。
 
今年6月,父子俩同赴高考。6月25日,高考分数揭晓,儿子蒋康以理科550分超一本线28分,父亲蒋忠新以理科477分,超二本线35分。
 
沉迷网吧,学霸成绩猛降
 
2001年,6岁的蒋康跟随在上海打工的父母就读于上海市奉贤区肖塘小学,小学6年,他从没出过班里前三。蒋忠新逢人便夸儿子聪明、懂事,他给儿子的前途规划是考上国内一流大学,去国外读硕士、博士,再回国当科学家。
 
2007年,儿子面临升初中,蒋忠新理想中的上海某名牌中学门槛很高,他们又没有上海户口,有了十几万元积蓄的他打算回乡创业。于是,一家三口回到家乡,蒋康就在当地的岱水桥念初中,蒋忠新则买下村里的园艺场,夫妻俩起早贪黑,心想着儿子将来要去留学,那得要一大笔钱呐。
 
在岱水桥中学,蒋康成绩一直保持年级前五。读完初二,蒋忠新打听到邻县的冷水江师范附中教学质量好,于是,他动用所有关系,将儿子转到该校。
 
儿子寄宿后突然远离父母视线,渐渐学会了逃课、上网。到初三下学期,蒋康上网成瘾,成绩一落千丈。初中毕业,学霸少年竟没能考上冷水江师范附中的高中部。
 
蒋康又只得回到家乡的新邵二中读高中,可常犯网瘾,偷偷跑到离学校几十里外的冷水江、金竹山去上网。
 
眼看“尖子生”成了“拖后腿”,父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2011年,夫妻俩在新邵二中旁租了一个小套间,并决定让蒋康重读高一。
 
教室门外,唤起父亲大学梦
 
留级后的蒋康没有机会再上网吧,但成绩仍没有父亲期望中的理想。开学没几天,班主任向蒋忠新反映,说蒋康上课老是不专心,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蒋忠新问儿子怎么回事?儿子说他不想读书了,学习上没有信心,想去开网吧赚钱。
 
蒋忠新这才意识到儿子上课走神的原因,他本想给儿子一巴掌,但克制住了,耐心地对儿子说:“你还只有十几岁,怎么能开网吧?这个年纪正是读书的最好时候,只有学好了本领,将来才有出息。”
 
接下来几天,蒋忠新每天都到儿子教室外转悠,他本想看看儿子上课是否专心,可隔着玻璃窗,听老师在讲台上口若悬河,他竟听得入了迷。终于,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和儿子一起读高中,考大学!
 
儿子的班主任周慎只比蒋忠新大一岁,听到他这个想法,觉得有点不可理喻,并劝他不要头脑发热。
 
蒋忠新不是开玩笑,他还和儿子打了赌,成绩要超过儿子。在他的再三恳求下,周慎允许他进入教室旁听。
 
专职陪读,和儿子成为同学
 
于是,蒋忠新搬来课桌,坐在教室第一排最后一个位置,和儿子成了同学。
 
英语老师李霞刚刚三十岁,看到教室后面来了这么一位大哥级的学生,上课都有点不自在。课后,她问蒋忠新:“你毕业都这么多年了,英语课能听得懂吗?”
 
他说:“我在上海外企打工时,老板要求我们会简单的英语,我还在夜校学习过,高一的英语还是能听懂的。”
 
蒋忠新和儿子同班读书的消息在学校传开后,学校领导和师生都认为他只是头脑发热,坚持不了多久。但校长刘力耕对他这种求学欲望深为敬佩,并许诺,只要蒋忠新能坚持读完三年高中,学费全免。
 
出乎所有人的预料,蒋忠新每天与高一学生一样起床、做早操、上早自习、吃早餐、上课、上晚自习、就寝,一坚持就是三年。
 
儿子也被老爸的这种精神深深感动,上课不走神了,成绩很快赶了上来。蒋忠新尽管年近不惑,记性也比不上十几岁的青少年,但他用功,别人读五遍能记住的公式或单词,他就读十遍、二十遍,直到记住为止。
 
学习上,儿子总是稍胜一筹,在班里保持前十名,父亲也不错,总在二十名左右徘徊。如今儿子与他是无话不谈,自称是父亲的“忘年交”。
 
高考之后:卖掉宅基地和儿子同上大学
 
这三年内,蒋忠新放弃了杨梅园的管理,所有积蓄也已基本用完,一家三口生活面临窘境。
 
而如今父子俩又分别考上一本、二本,高考结束后,蒋忠新已将自家300平方米的商用宅基地,以51万元卖给了哥哥,他还要和儿子一起上大学。
 
推荐阅读: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