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生打理零花钱的学问
时间:2014-03-27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255次
很多家有小学生的家长认为,孩子想要零花钱就给他,哪里需要孩子自己打理零花钱呢?其实零花钱是培养小学生“钱”的概念的第一步,我们家长应该有意识地告诉孩子如何获取、支配和使用零花钱,帮助孩子打理他们的零花钱。一起跟爱贝小编探讨一下小学生打理零花钱的学问吧。
一、怎么给孩子零花钱
关于怎么给孩子零花钱,家长要有规划,不能全凭心情,要么不给,要么一给就是好几百,这都是不可取的。
一般来说,小学低年级段的孩子,支出不多,不需要父母定时定量给予零花钱。对于高年级段的孩子,父母可以酌情每月一付,建议每月零花钱不超过100元。
小学生的零花钱,可参照成人薪酬结构工资制,由基本工资与额外奖励构成。关于孩子的劳动该不该额外奖励,有的家长认为应该让孩子通过家务,比如洗碗、扫地、倒垃圾等,赚取一定报酬;有的家长担心,通过劳动获取报酬会产生不好的影响,让孩子“钻”进钱眼。

爱贝小编认为这些都不是关键问题,主要是靠家长引导,让孩子懂得金钱来之不易,要付出劳动,同时建立对家庭的责任感。
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和想法,酌情考虑在零花钱当中是否增加 “劳动报酬”。需要注意的是,孩子份内的劳动,如收拾书包、玩具,叠被子,保持房间整洁等是份内的事,必须完成,不该计取报酬。
二、小学生的购物体验
与其直接告诉孩子如何打理零花钱,不如先给他们一些购物体验。正所谓“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为了锻炼小学生对钱的概念认知,养成节约的好习惯,可以周末带他们去菜市场、超市进行购物实践,做一回“小当家”。
比如,父母可以给孩子列一个购物清单,上面可以有蔬菜、水果、小金额生活用品等,总金额控制在100元以内。带孩子去菜市场或超市时,引导他们货比三家,选购用品时不能盲目“只挑贵的”,而是应该根据总预算,自己计划和调配,避免养成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
需要提醒家长的是,合理规划使用金钱,应该贯穿到家庭生活的始终。虽然家庭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家庭消费特别是儿童消费,应该适度。
现在不少老师反映,一些小学生手机动则上千元,一双球鞋也是一两千,让小学生怎能不高消费?有的家长平时花钱大手大脚,却要求孩子节约,有些不近人情。所以,为了让孩子养成节俭意识,家长也要从我做起,严格要求自我,做理性消费的父母。
三、做一份零花钱总结报告
预算和评估,听上去离小学生似乎很遥远,但是在零花钱的使用方面,对孩子会有实际帮助。说教百句,不如让他们自己实践。
家长在给孩子零花钱的同时,可要求他们每学期做一份简单的零花钱使用和总结报告。列出的内容要相对简单,即收入情况(每学期零花钱)和支出情况。
在收入情况中,让孩子计算哪些收入是自己挣的;在支出情况中,让孩子列出哪些物品是必须买的,哪些支出可有可无。家长可帮助孩子计算,学期总支出占收入的比例是多少,让孩子自我评价花钱是否合理等。
今后,孩子的零花钱是否需要增加或减少,全凭孩子自己做的学期预估单。如果孩子花钱大手大脚,家长可适当减少零花钱费用;如果孩子对自己的“账户”管理合理,家长可酌情奖励。
这么计算的好处是,让孩子知道消费有度。父母可以逐步引导孩子,哪些是必需品,哪些是可有可无的,哪些是浪费。让他们知道,该花的钱要花,不该花的钱要省。在满足部分愿望的同时,要节制其他欲望,懂得取舍,不能想要什么,就买什么。专家建议,孩子在零用钱使用过程中,难免出错,家长不要责怪孩子,更不能剥夺他的锻炼机会。这样,零花钱就会越花越明白。
四、零花钱里的“社会学”
不少家庭有过类似体验:在献爱心的活动中,往往是父母掏钱,孩子捐赠。除了达到募捐的目的,孩子其实并没有受到爱心教育。
其实献爱心活动,金额不重要,家长可以引导他们,从零花钱当中,适度献爱心。另外,每逢节日或家庭成员生日,可以鼓励孩子有一些 “爱心支出”,给家人买一张贺卡,或者其他小礼物,用零花钱传递与表达爱。
对家长来说,给孩子零花钱是一项家庭制度,一旦确定,不能随意更改,更不能作为“王牌”给孩子施压。比如,家长不要威胁孩子,“你这次考得不好,没有零花钱了”;孩子考试考得好,家长也会增加零花钱。
其实,零花钱的取消与减少,是与孩子的消费是否合理 “挂钩”,而与成绩无关。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好,家长不需与零花钱“挂钩”,可以给予额外小奖励,或者精神鼓励为主,对孩子表示肯定。
家有小学生的父母们,小学生打理零花钱原来有这么多学问,一起来实践起来吧。
相关阅读: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