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虹口区第一中心(虹口一中心小学)小学建于1869年,至今已有138年的历史,由尤来甸女士创办,校名为尤来甸学校,校址在虹口区密勒路(今峨眉路)上。当时学校办学主要是吸引缺少关爱的中国外侨子女入学,开办后得到有关人士的注意和赞赏。1889年改为汉壁礼蒙童养学堂,1891年又在蓬路(今塘沽路)上营造新校舍。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又在赫司克尔沙靶子路(今中州路、武进路附近)另建学校。1943年后蓬路的汉壁礼蒙童养学堂被日军占领,校名为蓬路小学。1945年日本投降后,恢复原校名。1946年学校为十六区中心国民学校,1949年解放后改名为虹口区第一中心小学至今。
虹口区第一中心小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百年老校。学校语音室、唱游室、实验室、多媒体室、电视台、IT室、电脑房等专用教室一应俱全,还专门开辟了张琼纪念室。虹口区第一中心小学是市中小学生首批素质教育试验校,是市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研究基地。曾获学习、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推进素质教育先进集体称号。
虹口一小继承和发扬光荣传统,以陶行知先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名言为行动准则,通过学当“小陶子”,争做小先生等活动,培养师生“我能行”的自信品格,用真善美去启迪学生的心灵。学校利用张琼纪念室这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陶冶学生的人格情操。同时,学校精心选择了陶行知一些浅显易懂、朗朗上口的至理名言,布置在教学大楼的墙上。学校重视校风、校容的陶冶,将校风谱成曲人人学唱,将陶行知的许许多名言编成歌曲让学生传唱,使艺术教育与环境渲染有机结合起来。在培养学生人格的过程中,通过个性、兴趣的培养,不断关注学生的终生发展,让学生学有所长。2005年在区教育局领导的关心下,学校整体搬迁至昆山路111号。
电话:021-63241191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昆山路111号
网址:http://www.edufang.com/jyxx.asp?id=4075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
匿名:话说毕业也有十二年了,前段时间路过那里,周围的环境变了好多~~~
可是读过虹口区第一中心小学的同学们一定不会忘记那满墙的爬山虎~~
以前在教室上课,时常会开开小差看看那些绿绿的小叶子,满心欢喜啊~~~
它们不仅美化了学校,更是给我们带来了阵阵清凉,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好怀念啊~~~~
我的班主任是欧阳老师,当年她刚毕业,带的第一个班级就是我们班,一带就是四年~~~~匿名:我现在就在这所学校读书 上五年级 这个学校哈好啊 特别数学黄老师 特别特别亲切 这里老师真的很好! 马上就要毕业了 还很舍不得这所学校呢!
匿名:我在北虹读书时有一好友 他小时候是一中心的 那时候他就盼望着学校能把隔壁的北虹并掉
等他进了北虹之后 又开始幻想哪天能把隔壁的一中心并掉。。。
终于 等我们北虹毕业那年 北虹并掉了一中心。。。
一中心么 搬到了昆山路 昆山学校从此消失。。。
学校的名称是改了 但幸好 那些爬山虎还在匿名:对这座学校很有感情,和哥哥都是毕业于此的.
很怀念当时的老房子,遗憾的是在当年上海大白蚁肆虐把老房给毁了.
整扇的窗户掉下,促成了新校舍的建成.
记得三年级开始借用了南浔路小学及昆山路上的一家小学完成了学业.
要是罗列小学时代的那几个画面的话,红色砖木结构校舍门前的石榴树是一个,自己第一次品尝到石榴也就是那年分到每班的石榴果中的小部分.
师资力量以老教师为主,那个年代补课都是无尝的,老师们特别的尽心.
三年级时来了个年轻漂亮的女老师,还记得姓陈.有在新校舍的门前葡萄架下合过集体照.只是照片不知了去处.匿名:现在的一中心小学搬到了昆山路,靠近乍浦路的地方,学校面积扩大了很多,教学质量也在不断提升.学校的除开重视语数外主课,还对科技活动很支持,学生的活动也丰富多彩.是虹口一所很好的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