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教育要避免过分保护
时间:2014-01-26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193次
现今社会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家庭,不少家长在照顾孩子的时候很容易产生过分保护的行为。爱贝小编在这里提醒各位家长,这种过度保护的行为只会让孩子变得更加的懦弱,对孩子的成长没有任何帮助,甚至会有害处。那么为什么家长们都会产生过分保护的行为,这种行为又能怎么化解呢?
为什么家长们会产生过度保护?
过分保护是一种畸形的爱。造成过分保护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就是父母和隔代教养者在孩子身上寄予的一种畸形的爱,过分保护只不过是满足自己需要的一种代偿。有些父母亲关系不和,便把爱的方向转向孩子,她们为孩子包办一切,只是希望她们的孩子对她们忠诚、驯服和一刻也不离开她们,以满足她们感情上的饥渴。
父母关系的不安全感直接体现就是父母对孩子的过分保护和占有,父母亲几乎没有其他形式的满足,如果名利、权势等的占有似乎没有什么希望了,父母就只好把占有的对象转移到孩子身上。有些隔代养育者也就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由于孩子的父母工作忙或单亲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心理上觉的孩子很委屈,没有得到正常的爱,所以在生活上也是对孩子大包大揽,尽量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更不能理智正确的对待孩子成长发育中面临的各种问题。
综与上述原因,现实生活中父母以及隔代教养者应该怎样避免对孩子的过分保护呢?

首先,父母应该正确处理家庭关系。
包括夫妻关系、婆媳关系、隔代关系等等,让孩子从小就在和谐的家庭氛围里成长,让孩子在婴幼儿期就能感受来自各个方面的安全感,这种安全感不光是来自家庭成员父亲或母亲或爷爷奶奶,还包括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人。
其次,孩子从小要在统一的教养氛围里成长。
有很多家庭妈妈管教时,奶奶就会强加干扰,使孩子失去了对事情正误的判断能力。所以家长在管教孩子是要达成统一的要求。从小培养独立生活习惯,放开手让孩子多参与生活实践。生活自理的过程能让孩子体验成就感与幸福感,从而发展孩子独立思考和处事的能力。
第三,多给孩子创造与伙伴相处的机会。
因为社会关系中,伙伴对孩子性格成长起着很大作用。孩子终究是社会中的一员,孩子也终究会离开父母独立面对生活中的一切人或事,让孩子与伙伴一起成长,有利于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解决事物的能力,以及培养开朗豁达的性格。
第四,家长们有了孩子更不应该放弃对事业的追求,并建立自己健康的涉交圈和爱好。
家长努力的工作、生活态度会深深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
第五,家长在孩子成长中坚守“爱不支配、正确引导”这一原则。
对孩子的生活关心爱护但不大包大揽、理解宽容但不控制、帮助合作但不支配,让孩子成为生活、学习上的真正主人。
相关推荐: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