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则小故事谈宽容的力量
时间:2013-11-20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201次
一位年逾花甲、倍受乡亲敬重的宋大爷正在为度假的6名中小学生讲起了这样一个故事——
他说:“一位禅师在山中茅屋里修行。一天,他外出散步归来,正巧看到自己的茅屋被小偷光顾。为了不惊动小偷,他静静地在一旁站着,并且把自己穿的一件外衣脱下拿在手中。由于禅师生活十分俭朴,小偷翻遍了各个角落,没有找到任何值钱的东西。深感失望的小偷正要准备离开时,在门口碰到了禅师,感到惊愕,却听禅师说:‘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归呀!现在夜已很深了,天气冷,你带上我这件衣服走吧!’说着,就把衣服披在了小偷的身上。小偷不知所措,满脸羞愧,低着头溜走了。第二天,禅师在温暖的阳光抚摸下睁开眼睛,看到他披在小偷身上的外衣被整整齐齐地叠好,放在门口,禅师欣慰地说:‘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这6名学生听了这故事,深受启发与教育,明白了其中蕴含的道理。

那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
在常人眼里,小偷入室盗窃,不劳而获,可恶至极。一旦被当场抓住,轻则教训一顿,重则拳脚相加。在这里,我们看到以慈悲为怀的禅师既没有对小偷的训斥,也没有打骂,更没有大呼小叫招来众僧对小偷群起而攻之,而是把他当作走老远山路风尘仆仆来探望他的“客人”,临走时还因“夜已很深”、“天气冷”,把自己穿的一件外衣脱下相赠。这不仅是一种侧隐之心,更是一种博大的、让浪子回头的宽容。这种精神实在是可贵啊!
宽容是人生难得的一种润滑剂。当一个有愧于你的人站在你面前,你能对他诚恳地微笑,并毫不犹豫地握住那只准备或曾经伤害过你的手,这就是一种难得的宽容。当一个人做错了事,你明知真理在握却并不穷追猛打,还要千方百计找出理由让对方从容步下台阶,保全面子,这也是难得的一种宽容。
宽容可以震撼心灵,正如阳光可以融化冰雪。面对宽容、纯朴的人会受到感动而更加善意待人,为喧闹的世界栽培更多平和温馨的绿树红花;面对宽容,一时失足、良心尚未泯灭者,心灵会受到巨大震颤,成为其洗心革面、痛改前非的良好契机。
宽容是对人的尊重与谅解、真诚与给予,是一种高贵的品质,闪烁着仁爱的光芒。大凡仁智之士都怀有一颗博大宽容的心灵。智者能容天下难容之事,因为他已世事洞明、人情练达;仁者能容世间喜怒哀乐,因为他有一颗仁慈善良的心灵。宽容是一种境界,它能使人的心灵得以净化,精神得以升华,从而超然物外。
宽容也是一种涵养、一种风度、一种品格和美德。宽容又是一种智慧,它使人更加从容、自信。宽容会使人得到升华,会在升华中找到平静,在平静中得到幸福。宽容者把爱深深地埋在心头,不断地为自己也为别人营造一个温馨纯洁的圣地。
所以,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发扬禅师的精神,怀有一颗博大宽容的心灵,去塑造学生的心灵。因为学生处于发展的转型期,具有不成熟、可塑性的特点,犯错误在所难免,要学会宽容,不能动不动就指责、讽刺、甚至漫骂、体罚;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由于认识水平的差异性、受外界影响的多样性、所处环境不均衡性,难免出现缺点与错误,我们应将他们看成是一个正常发展过程中的插曲,怀着一颗宽容的心,始终把学生看成一个积极的、可接受的教育主体。学生犯错误是他走向成熟的开始,需要我们在他们人生道路上去正确引导,使之不断自我完善并迅速成长起来。
如果我们能以博大的胸怀、独具的智慧去接受学生,去赏识、宽容学生,多一份宽容,少一份责备,教育就可能收到意想不到效果。
相关推荐:宽容的心看待孩子早恋!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